常海龙,王丹阳,郭印乔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常海龙1,王丹阳2,郭印乔1
(1. 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2. 唐山师范学院 资源管理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后所存在的问题,基于ADDIE模型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在其基础上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策略,为大学生知识与德行方面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创新创业的本质就是把有价值的思想转化为现实,它体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者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和思维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企业家创新思维,激发和发展企业家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因此,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开研究与实践,对提升大学生知识与德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基于ADDIE模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其创新思维,转变思维方式,在未来的发展道路当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说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潜在素质,这一素质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未来的发展[1]。
就社会发展方面来说,创新创业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更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城市的发展,更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给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大学生回信中强调:“要扎根于中国大地,并以了解中国国情,掌握社会发展为前提,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智慧与才干,在艰苦奋斗中来锤炼自己的品质及意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与作用。”[2]党和国家希望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来促进和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并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行为,尽最大努力将个人价值发挥出来并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借助思政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内涵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将思政工作融入教学当中,并贯穿于教学始终,以此来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因此,近年来各类课程教学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同步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中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当中鲜有“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并且主要是以KAB教材为主,该教材中仅简要阐述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创业者”,以及创业者的“诚信”问题,这在证明创业者道德重要性中明显不足。就课程设计方面而言,并未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增加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创业课堂或者是创业比赛中的教师也非常少。所以各高校应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提高就业率方面,过于重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缺乏对“课程思政”内容在大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由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项系统化且全局性的教学工程,无法通过单一课堂教学来实现,高校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发“课程思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融入,将培养良好职业操守以及较高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创业者为己任,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
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趋利性较为严重。一方面学校认为创新创业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校本身的“就业率”,将重点放在了解决学生就业难以及就业差的问题上,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育人性质;另一方面,高校对国家政策的解读产生了误解。李克强总理曾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旨在通过扩大就业的方式来提高社会居民的收入,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这样的双创理念的提出不论是对大学生就业还是对社会公平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人才。但是,高校方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因过于重视创业行为及就业率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图1 ADDIE模型
ADDIE模型目标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有效获得知识和技能,避免学习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并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过程的有效评估。如图1所示。
图1中,A(分析Anlysisl),分析需求,确定目标,形成对应;D(设计Design),搜集资料,嵌入思政内容,形成教学大纲;D(开发Develop),编写课件,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形成顺畅教学流程;I(实施Implementation),授课试讲,初步评估,形成融合;E(评估Evaluation),选定方法,评估完善,形成闭环。
将ADDIE模型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中,既可以改变当前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能力不足的现状,也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尺度、内容、效果、发展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3]。结合课程思政化标准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改革内容加以审核修订与整合,形成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应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或者包含的关系,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只有在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融合价值后,才能够更好地加强思政元素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实效性,将思政元素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及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4]。首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尊重和重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其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当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再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与统一后才能够形成一个远大的目标,通过创新创业来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并将自己的理想及前途融入到国家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当中,在实现社会大我的同时完成小我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学,需要融合多方面的力量,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首先,需要获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政府作为组织保障,形成自上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促进创新创业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加大社会方面的支持力度,因为企业是社会系统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持力量,构建良好的校企创新创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取得家庭方面的支持,家长以宽容的态度去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才能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实践平台”,不仅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例如:设计一个创业失败的情景训练营,大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创业失败的情景,从而培养良好的、不怕失败的创业心态;还可以通过参观创业企业、开展人物生涯访谈、创业故事分享讲座等活动,对大学生开展创业素质培训,并将创新创业的艰苦、诚信以及失败信息传递给学生,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指南。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带领大学生走进徽商、晋商以及浙商博物馆进行学习和调研,借鉴和吸收商贾大家的创业经验来了解和感悟创业的辛苦及成就。
互联网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强化了信息之间的交流,还加速信息传递的速度及渠道,有效地充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契机。高校可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学习内容及方法,例如在线教育平台、视频网站、内容网站以及各种官方网站等都是课程思政教育的资源库。此外,互联网还为高校提供便捷且高效的教育工具,使大学生参与到创业竞赛活动以及创业实践当中,通过“以赛促学、赛学共进”的方式提高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积极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第二,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可以采取相互听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交流,从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第三,以调整教师绩效考核来鼓励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当中,提升其专业水平[5]。实际上培养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教育教师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过程,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高校方面可以尝试着从社会、企业当中吸收人才,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1] 徐千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化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9,40(9):85-90.
[2] 新华网.习近平回信勉励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EB/OL].[2021-04-0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15/c_1121487755.htm.
[3] 陈伟,潘莉莉."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J].青年与社会,2020,69(4):52-54.
[4] 李森威,张妍,马天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20,118(3):133-133.
[5] 康丽滢,隋丽娜.“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创新基础”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5):143- 145.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a" i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
CHANG Hai-long1, WANG Dan-yang2, GUO Yin-qiao1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Resource Managemen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e problems existing afte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a” into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are analyz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based on ADDIE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a” is formulated on this basis so as to provid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moralit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a”; teaching design
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22)01-0153-03 DOI:10.3969/j.issn.1009-9115.2022.01.029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2020JG012)
2021-04-07
2021-11-11
常海龙(1978-),男,河北定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校对:王学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