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29 10:47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口骨科微创

张 林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骨伤科,江苏 南京 210017)

创伤骨科属于骨科中的一个细小分支。骨科创伤指的是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人体骨骼受到伤害,在临床治疗中十分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在通常情况下,骨科创伤被分为4种类型,即盆骨创伤、关节创伤、脊柱创伤以及四肢创伤。在患病后,患者需承受较大的痛苦,且其日常行为活动受到巨大限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降低。目前,临床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但手术均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导致术后预后效果不佳,这也使得患者的身体康复受到较大的影响[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水平也随之上升,医疗设备不断更新,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关治疗的风险也不断降低。微创技术的出现使得临床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也是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主要表现。微创技术主要是在患者的创伤部位作一小切口,然后通过这一切口将医疗器械或者相关药物送至病灶部位,对人体内部的创伤、病变、畸形等问题均能够有效解决,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且这种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明显损伤,极大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3]。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便捷、手术时间短以及出血量少等优势,使得这项技术在临床中受到一致好评,且患者的接受度高,故在临床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将微创技术应用至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观察组男性患者有40例(53.33%),女性患者有35例(46.67%);年龄28~72岁,平均(48.62±4.30)岁;病症类型:骨盆创伤者25例,四肢创伤者35例,关节创伤者1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有42例(56.00%),女性患者有33例(44.00%);年龄27~71岁,平均(48.50±4.25)岁;病症类型:骨盆创伤者23例,四肢创伤者36例,关节创伤者16例。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基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算后得出结果,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展开比较。本次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其监督下执行研究。纳入标准: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骨科的收治标准;患者无精神疾病史,能够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研究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了有关试验的内容,患者及家属均同意配合研究并签字。排除标准:患者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接受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的病症类型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即为常规开放手术,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案,在麻醉操作完成后,将患处皮肤切开,使其创伤部位能够充分显露,以便于后续手术操作,并将患处淤血、游离骨碎片以及折断端下的软组织等清除。在清除完成后,将已出现移位的骨骼实施复位操作,之后对复位部分进行固定处理,通常选择钢板或者螺钉等材料进行固定,在确认复位和固定均良好的情况下,即可为患者进行伤口止血并消毒,防止出现伤口感染,最后清创缝合[4]。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创技术进行手术。协助患者取正确的手术体位,根据创伤部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在麻醉处理后,利用C臂X线机等影像学仪器对患处部位进行详细检查,确定骨折的具体位置,并注意观察病变部位组织情况及病症的严重程度等。根据检查结果,在影像学仪器的引导下完成手术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避开主要血管,然后作一切口,将患处碎骨和淤血等异物进行清理,随后对移位骨骼进行复位。在确定复位良好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创口缝合以及消毒包扎处理,在包扎完成后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创口情况,并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确保其创口皮肤保持干燥[5]。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需行常规护理干预,嘱患者合理饮食,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在术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采用无菌材料来对其创口部位进行包扎,每间隔2 d就换药1次,直至伤口愈合。在手术后1 d,需结合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恢复程度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肌肉恢复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切忌不可运动过度,对肌肉造成二次伤害,若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较好,即可在7 d内办理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及创口愈合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在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其疼痛越剧烈。③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有发热、创口感染以及肿胀等。④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分为3个等级,即为优秀(治疗后,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活动,且手术部位的疼痛感消失,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良好(治疗后,患者的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且手术部位的疼痛感明显减弱,术后基本未出现并发症)和一般(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均达不到上述指标,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一定限制,且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手术指标、生活质量以及VA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s)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SF-36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前的SF-36评分和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的SF-36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SF-36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SF-36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观察组有2例(2.67%)出现了发热症状,1例(1.33%)出现创口感染,另有3例(4.00%)出现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则有5例(6.67%)出现发热症状,4例(5.33%)出现创口感染,有6例(8.00%)出现肿胀,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

2.4 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效果为优秀的患者共有42例(56.00%),效果为良好的患者有29例(38.67%),效果为一般的患者有4例(5.33%),治疗总有效71例,总有效率为94.67%;对照组治疗后效果为优秀的患者有34例(45.33%),效果良好的患者有27例(36.00%),效果一般的患者有14例(18.67%),治疗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为81.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3,P=0.012)。

3 讨 论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创伤骨科疾病在我国属于高危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该病好发于儿童和老年人群体[6]。这主要是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尚未成熟,而老年人的骨质流失,其骨质结构与青壮年相比较而言会更脆弱,故儿童和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更易诱发创伤骨科疾病。一旦发病,患者不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而且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也会受到限制,使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7]。目前,对于这类疾病最为传统的治疗方案就是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以及病症的严重程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后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8]。近年来,医学者们也在不断研究更好的治疗方案,以更小的手术伤害来治疗疾病。

对于创伤骨科患者来说,其发病位置以及个体身体素质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增加,然而采取传统的骨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会对其骨质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且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9]。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创伤较大,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感染、发热等症状,且部分患者甚至需行二次手术,使得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导致医院服务质量不断下降[10]。微创技术产生的目的在于将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所承受的风险和伤害降至最低,这也是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疼痛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试验结果表明,在创伤骨科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将微创技术应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优势体现在:①能够将手术所带给患者的伤害降至最低。②确保患者能够快速康复。③能够减轻手术带给患者的疼痛。④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由此能够得出,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改变当前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现状。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科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案,微创技术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且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猜你喜欢
创口骨科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心灵创口贴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改良型创口贴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