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军
摘 要 现如今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能获取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能为学生提供持续的体育干预,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学校逐步引进了体育干预的知识和技能。本文结合具体的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活动,分析体育干预对高中生健康的影响,有助于高中体育教师确定运动干预的重要性,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运动干预 高中生 体质健康水平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295-02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高中生在父母和成年人的影响下不喜欢运动、吃零食、不规律休息,长此以往逐渐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在素质教学背景下,研究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研究对学生健康的影响、确定体育的目标和重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体质
本文研究了高中生的身体状况。高中生的身体由他们的体型(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心率等因素的影响。锻炼的质量(力量、耐力、速度和柔韧性)提高日常训练在生活中的作用、训练压力和其他外部因素、改善不利因素、适应环境、预防和控制疾病,并通过运动干预来训练身体的机能。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是身体发育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黄金时期。因此,应该借此机会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运动,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二、运动干预
通过查阅体育词典、大百科全书以及关于“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运动干预”可以定义为: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运动方式,按照一定的运动方案,采取适当的运动负荷以及运动强度与频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被试进行连续一段时间的循序渐进的干预,运动合理的运动来改善其缺少锻炼或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而引起的不良后果,从而达到干预的预期效果。当前,国内外对运动干预的研究初步表明,对运动干预改善高中生体质已基本得以实现,但关于如何选择适宜的运动干预能达到最佳效果的问题还有待深入的探素。
三、運动干预对高中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实意义
当前形势下探索促进高中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运动干预措施,同时又能够兼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的开展,这是当今高中校体育工作所要解决的难题。利用高中生有限的在校时间,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运动干预对学生体测过程中的薄弱项目进行运动干预,一是可以提升课堂教学和运动干预课的质量与针对性,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二是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高中生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率;三是要形成学校特色,发挥示范作用。因此,高中生的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应该被纳入健康促进计划,开展运动干预,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满足国家体质的要求。这是新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和国家关于发展学生健康的要求[1]。
四、高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健康问题高度重视。高中生的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仅会对自身造成影响,而且对于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造成高中生的身体发育水平较低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影响了高中生的健康水平呢?
(一)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陈旧且单调
高中生的身体技能的发展接近于成年人,他们对运动不感兴趣。从主观角度来讲,高中体育教学就显得单调、滞后、缺乏趣味性。导致整个教学的内容缺乏魅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喜欢运动,但在学校不运动。此外,学校重视当前的“成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漠不关心。此外,高中使用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机会也非常有限[2]。
(二)学生家长对体育健身锻炼认识不够
家长大多忙于工作,自身没有运动的意识,参与健身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因此几乎对孩子的健康锻炼几乎没有影响。并且,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当前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比较娇惯,出现了重升学、轻素质,重营养、轻锻炼,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家长非常愿意对智力投资,根本就没有体育健身方面的投资。大多数的家长,即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非常支持,诸如平时报各种训练班,像跆拳道、篮球等,却极少和子女一起去参与健身锻炼,这主要还是家长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
(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足以发展全社会的道德和精神文化,这将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人们每天都在想着挣钱,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健康。此外,社会制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社会评价也影响着高中生的健身意识。各级政府和社会很少评价学生的健康水平,也很少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育器材也相对不足。同时电脑、Ipad、智能手机和其他现代电子产品占用了高中生大量的闲暇时间。
五、如何正确地对高中生进行运动干预
(一)健身操组合干预能有效提高高中生身心素质
研究结果显示,健身操组合干预方案对提高中生腹肌、平衡能力、心肺功能及反应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健身操是以健身体操活动的内容为基础,以动作的节奏、力量、速度因素为主,对传统体操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改编,从而使健身操活动强度和频度得以提高。此项活动对学生的心肺机能提高明显,对于学生的腹部脂肪的减少也表现出明显的作用,在身体素质方面对于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以及对女学生的腹肌力量提高幅度较大。对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一抑制转换速度的提高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学生的上肢力量、速度素质能力提高影响较小。今后要全面地完善健身操的活动结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协调发展。健身操健身活动方式对学生的主观体验这项心理指标影响较为明显,说明学生在健身操的活动过程中对身体能力、情绪体验、身体机能和主观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身体自我效能感水平[2]。
(二)趣味游戏健身组合干预能有效提升高中生身心素质
趣味游戏健身组合干预对提高心肺功能、腹部能力、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趣味游戏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锻炼强度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高中生要积极思考各种活动中运动形式的变化,及时、充分地调动体力,实现各种目标。从每周设置三节课时开始,每节课包括两个游戏内容活动高中生健康素质指标的变化,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肺功能、下肢能力、跑步能力和柔韧性、反应速度等各项生理指标的运用,在体育运动干预的过程中与趣味游戏相结合,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趣味游戏是具有灵活性、有针对性和合作性的活动,通过趣味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活动。因此,积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样性,特别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指标具有更为显著的激励效应。
(三)篮球组合干预能较好促进高中生身心素質的提高
篮球组合方案对提升高中生心肺功能、下肢肌肉力量、奔跑素质、柔韧及平衡素质、反应素质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篮球运动形式是以下肢支撑为主,保持身体重心稳定,上下肢协调配合,通过下肢用力蹬地来推动身体向前向上运动的项目。在篮球健身组合活动中加入了多种活动方式,包括篮球接力、篮球捡桩、篮球贴人等形式,这些篮球活动形式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下肢力量及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反映能力,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身体平衡能力,活动强度较大,但强度变化较为平稳,因而大课间进行活动可以提高高中生的下肢力量、心肺功能性、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以及身体的柔韧性都有促进作用。由于篮球活动要求学生上下肢活动协调配合,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和控制运动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这种运动能够使高中生自主地对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进行协调控制,有效提升高中生运动的自我感受能力和身体运动控制能力。同时在完成相对复杂动作之后增强了高中生的自豪感和运动自信心。
(四)以自主管理模式开展的运动干预
根据对身体健康、快乐和规律运动影响的研究,基于自主管理模式,在身体健康方面,学生的正常体重、肺体重指数、连续跳远(男性)、1000米(男性)和仰卧起坐以改善身体状况,提高锻炼和行动的乐趣。由于自主管理课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干预水平,防止体育能力的发展。自我管理模式的运动干预包括使用生动、互动的学习形式和创新的学习方法,以方便学生的自我训练。自主管理策略可以直接控制身体运动水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我价值感与运动的关系,营造了积极的体育干预氛围,为学生营造了体育干预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体现归属感和自觉性。注重积极主动、更规范、更细致的运动功能,发展和普及健康饮食,大大增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更有效地参与有健康问题的高中生的体育生活。因此,高校应科学地制定自主管理条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对于学生面对健康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五)完全运动干预
在学生充分进行体育运动后,在跳远、速度、身高和体重标准等测量方面与其他人有显著差异。这就意味着这样的学生存在着严重健康的问题,学生的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身体耐力、身体力量等方面。如果学生在进行测试后各项指标不达标,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因此,缺乏自尊的保护也是学生遇到健康的问题。为了展示自己,大多数学生愿意主动参加运动。然而,由于过度参与运动干预不利于提高身体健康素质,对学生的运动干预不能提高运动干预的趣味性和正确性。因此,由于缺乏乐趣,在遇到与运动相关的综合锻炼问题时就会导致学生的体质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导致学生缺乏对压力的适应,并显著降低参与运动的水平。
六、结语
现阶段,国家、学校、社会、家长逐渐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近年来运动干预作为可操作性强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发展全民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对高中生体质健康发展融入运动干预的对策,期望能对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青少年体育素质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得祥.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9(17):14-15.
[2]张明辉.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6(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