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念 刘书丽
摘 要 珍珠球运动是满族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满族重要的文化遗存[1]。珍珠球运动它是模仿满族劳动人民在采珍珠时景象演变而来的,其动作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满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反映出来,通过对满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演进,可以了解满族这个少数民族的来源、习俗、文化等。文章梳理了珍珠球运动从萌芽到成型再到今天的蓬勃发展,厘清珍珠球运动的历史演进过程,由此可以唤起人们对满族文化的认识,同时激发满族人民对珍珠球运动继承和保护。
关键词 满族 珍珠球 少数民族 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2-024-02
一、满族
据史书和家谱记载,以及民间传说,贵州满族,大都是清兵、官员及其春属。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贵州各地起兵反清。次年,水西彝族土司安坤率众数万叛乱。清政府为了维护对水西的统治,令平西王总管吴三桂领云南及省内各镇守兵讨伐安坤[2]。事平后,部分满族清军流散于这一地区,开垦从农,是为人黔的第一批满族。之后,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于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联合叛清,不久战祸遍及江南。清王朝决心平叛,遂调动东北三省的八旗满族入黔平息叛军,收复大定(今大方县)、黔西、毕节等地。此外,一些满族的清兵在这些省份进行耕种。除抗日战争期间在贵州定居的少数人外,其他的大多在建国后因商业需求而迁居大陆。
二、满族的分布
(一)满族在中国
满族主要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的辽宁、黑龙江、吉林和北京等地。其余分布在内蒙古、河南、山东、新疆、山西、陕西、甘肃、宁夏、贵州等省(自治区)和天津、西安、成都、广州、银川等大中城市[3]。
(二)满族在贵州
满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黔西、大方、金沙三县,占全省满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黔西最多[4]。此外,满族还散居在安顺、遵义、铜仁等地区和贵阳市、六盘水市以及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自治州。古账满族的名称始于明末。属肃慎人的后裔。在汉代和三国时期称之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之为“勿吉”,隋、唐两代称之为“鞋鞴”,辽、宋、元、明时皆称之为“女真”[5]。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满族人有16760,主要分布在毕节地区的黔西、大方、金沙三县,其中黔西最多,此外还有安顺、遵义、铜仁地区和贵阳市六盘水以及黔南、黔东南、黔西。
贵州满族的人口居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16位。贵州满族有2.19万人,人口愈千的有黔西、金沙、南明三个县(区),占全省满族人数的43.15%。附源村454户、1876位村民中,满族占比78%,被称为贵州满族第一村[6]。
三、满族“珍珠球”运动的起源、成型与发展
(一)满族“珍珠球”运动的起源
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肃慎人的后裔也就是现在满族人民的祖先,他们来到了东北地区,被这里丰富的渔业资源所吸引,于是他们定居下来了[7]。满族“珍珠球”成为满族民间游戏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珍珠球在最开始是一项水上项目。从此肃慎人就开始了渔猎生活,他们在打捞的过程中捕获了许多河蚌,采摘了珍珠,他们将在河里捕获的河蚌抛向渔船,渔船上的人将会用渔网去接住河蚌。此时,其他的船只会争先恐后地过来抢河蚌,一时间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欢声笑话,这是在劳作后的一种享受,这也象征着满族人民丰收的喜悦。在满族人民心目中珍珠是非常宝贵的,寓意着生活美好、幸福、吉祥[8]。所以他们在都会积极地去参与抢河蚌,谁抢的越多,获得的珍珠越多,谁就是最幸运的。这也是后来“珍珠球运动的雏形”。
(二)满族“珍珠球”运动的成型
满族“珍珠球”运动从开始是满族人民为表达丰收的喜悦而进行一种水上娱乐活动。而聪明的满族人把这种娱乐活动慢慢演变发展成为他们满族的一项民族体育运动。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项目的发展经历了从水上到陆地。
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采珍珠”的游戏有了一些基本的规则。因为有了规则的存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珍珠球运动开始逐渐步入正轨,逐渐成形。从人民劳作时的“采珍珠”的娱乐游戏到成为正规的运动项目“珍珠球”。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队,其中一队抢夺珍珠,另一队装扮成“河蚌”以此阻拦对方对方抢夺“珍珠”,在通过不断的演变以及规则的制约,珍珠球项目逐渐变成了一项充满对抗性、刺激性和娱乐性的项目,同时象征着满族人民在采集珍珠时的劳累和艰辛。它之所以受到满族民众的欢迎,是因为它充满了满族人民生活的气息。
(三)满族“珍珠球”运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前,满族“珍珠球”运动依然是以简单、淳朴的民间运动形式在满族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传播[9]。在全国第3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珍珠球项目首次按照新规则进行了表演,此为珍珠球项目最终引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奠定了基础。紧接着在1990年,珍珠球这一项目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0]。从1991年开始到2003年这12年的时间里,珍珠球项目逐渐发展壮大,并且珍珠球项目的规则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同时,参加比赛的队伍、人数也在逐渐增加,珍珠球项目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四、早期满族“珍珠球”运动的特点
(一)“珍珠球”运动场地器材简单
珍珠球运动起源于满族民间劳作,开展时所需要的场地器材非常简单,对场地和参赛人员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在乡间田野开展。
早起的珍珠球運动场地和今天排球场地很像。在场地中央是两条河,还有“船”,在“河”和“船”之间分布的就是“河蚌”所在的区域,运动员在这些区域中穿梭游,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争夺河蚌的人。在珍珠球获得中,进攻的一方努力的把球传给在船上接应自己的队友,队友接应时需要用篓子去接住“珍珠”不得用手。
(二)“珍珠球”运动运动娱乐性、观赏性强
比赛时间并没限制,主要是以娱乐为主,人们玩到尽兴为止,在整个活动在都是一种比较愉悦的气氛,但是同时也体现着满族劳动人民的影子。满族“采珍珠”游戏经过长时间的变化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规则和形制的民间体育活动。“珍珠球”是以球为中心,两队成员其中一队进攻,另一队防守,参与人员在跑、跳、投、传的一系列活动中完成的。与篮球足球对抗激烈项目不同,“珍珠球”的特点是变化多端且轻松随意,对抗性相对较小。“珍珠球”活动具有了竞争性与挑战性。当时满族青年男女们为了生存和竞爭,必须具有良好体格,这也是他们喜爱“珍珠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满族“珍珠球”运动的衰落与复兴
(一)“珍珠球”运动的衰落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许多古老的体育项目都已经失去了踪迹。唯有“珍珠球”这一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其规则和形式完好无损,显得弥足珍贵。近代,外敌人入侵,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诸多传统体育分崩离析,逐渐衰弱(珍珠球历史演进)。由于受到外敌的入侵,许多西方体育逐渐流入中国,这些西方体育项目在大众面前开展广泛流传,一时间,中国少数满族传统体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西方的体育项目占据着当时体育运动的主流。“珍珠球”也不例外,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重新回到民众的视野中。之后又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无影无踪,消失在大众视野里,直到“文革”结束了以后,珍珠球项目才又得以出现。经历曲折发展,跌宕起伏后,珍珠球项目还是处于零零散散的状态,这时候人们开展珍珠球运动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闲暇娱乐,所以使珍珠运动没有彻底失传。“珍珠球”项目这时候没有具体的规则,属与娱乐项目。
(二)满族“珍珠球”运动的复兴
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传统体育的专家对珍珠球进行了挖掘、加工、修改,同时参照篮球、手球规则进行编写处珍珠球的相关规则。珍珠球项目在我国各自亮相在大型体育赛事中,它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活动作为传统体育比赛项目之一,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珍珠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而且还记载保存了我国古人的劳动方式在。与“珍珠球”相关的一系列的网、球、拍等,必将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代表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珍珠球”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古代体育形态和体育文化的最佳保存和体现,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目前,满族“珍珠球”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结语
1.通过梳理珍珠球运的历史演进,可以唤起人们的对珍珠球文化的保护意识,文化认同感以及参与度。
2.珍珠球运动是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满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珍珠球运动通过了跌宕起伏的发展以后,逐渐从开展的娱乐游戏演变成具有规则的传统体育项目。
参考文献:
[1]胡良玉.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3(05):91-94.
[2]高玉梅.从199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看我国的民族通婚[J].人口与经济,2001(03):48-51.
[3]张民.贵州少数民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
[4]李知仁.关于贵州满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9(04):100-106.
[5]程昭星.定居贵州的满族[J].满族研究,1991(01):49-52
[6]胡良玉.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3(05):91-94.
[7]宋志敏,刘志国.论珍珠球的特点与作用[J].邢台学院学报,2008,23(02):70-71.
[8]钟红燕.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历史演变与当代价值[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118-121.
[9]关辉.珍珠球运动在我省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08):137-140.
[10]刘艳春,张旭彬.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3):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