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江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引进线上学习平台,引导教育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数学学科更加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线上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而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
在现代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背景下,智能化技术也日益融入教育行业中,其中音频、线上平台以及电子白板等电子设备在小学中运用的频率也在不断提升,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奠定良好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以下将对小学数学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小学数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对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
现阶段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主要运用线上平台进行几何图形、概念原理以及综合实践内容讲授,由此使教材的重点内容能得到凸显,尤其在几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动画以及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能更直观地让学生认知图形变化的过程,进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但尽管线上资源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优势,但部分小学教师在整体的线上资源运用过程中依然还缺乏专业的指导培训,还会因为备课时间不充足的原因,直接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源,导致资源与教学内容不相符,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难以得到有效把控。
(二)线上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但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如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运用软件整合成电子课件,之后仍按照传统教学形式授课。这种教学形式下,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只是运用线上资源代替板书,由此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部分数学教师因需要将注意力分配到教学内容质量、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中,由此无暇顾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将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三)线上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情况
有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处于低水平,部分小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一直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教学,而部分数学教师则是由于年龄较大,对多媒体教案以及微课的制作流程并没有清晰的认知,由此减少了对线上平台的运用。基于此,线上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质量效果难以得到提升,贸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容易产生反作用,使数学问题解决的效率难以提升。
二、小学数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辅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升后续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但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是因为他们缺乏预习意识,也不具备预习的相关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把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微课的形式传播到学习平台上,而后在学生自主查阅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知,同时也能在微课预习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基本的知识架构,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预习中结合微课视频对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进行基础了解,能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知识储备以及素材准备。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上向小学生布置“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任务,由此引导小学生对生活中存在的百分数进行列举,如商品配料表中存在百分数、电脑程序加载时有百分数、天气预报播报降水概率时也存在百分数,等等。在小学生百分数收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能基于数据做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判断。提前的数学知识预习和整合将为后续的课堂提问以及氛围的营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更加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线上线下融合式知识教授
导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环节中需要通过面对面的线上交流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此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互动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操作练习,以此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认知。在微课的制作中,教师决定着小学数学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在原来的备课基础上,针对学生所反馈的具体重难点进行深入、生动的讲解。在整个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包含着线上线下面授、网上自主学习以及线上线下考试等,并将个人的综合評价及时地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及时地查漏补缺。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几何图形调查,并在线上进行展示,通过画图以及几何图形展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积极性,并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线下合作探讨几何图形面积之间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融入日常生活事件进行几何图形教学,利用例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体会公式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提高对几何图形面积求解公式的感知。教师还可以注重几何图形的现实背景,强化问题中的“变化与对应”的关系,借助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实践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三)开展家校合作,实现教学效果巩固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浏览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网页,甚至还有人玩网络游戏或聊天,因而需要教师加强监督。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开展家校合作,通过定期与监护人交流沟通,实现对小学生心理层面的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监护人的监督管理状况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以此更好地给予相应的帮助。其次,线上数学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线上提问的形式实现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小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同时小学教师还需要创新传统的评价机制,让学生由关注结果转移到关注过程上来,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提高思维灵活性。最后,在线上教学开展时,家长可以在一旁与孩子一起听讲,重视视频内容讲解的知识,在听讲后家长运用家庭常见物体对学生思维展开进一步引导,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效果巩固。例如,在线上进行试题的展示和讲解:“将正方体与长方体进行展开,通过简便的方式对其表面积进行计算,以此分析正方体展开图与长方体展开图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家长配合,家长可以利用抽纸盒或鞋盒等实物对学生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观察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组成结构,并通过动手操作展开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计算每一个部分的面积并相加,完成面积公式的推导。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发挥监督和启发作用,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进而提高数学解题的技巧性以及数学成绩。
(四)线上线下实现因材施教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并非单纯的丰富了教学模式,还使学、评、测等多个教学环节的开展形式产生了变化。教师可以借助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落实完善分层教学,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向学生分享难度适宜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借助适合自己的资源拓宽知识面,同时教师可以实现线上课程的录播和推送,并在线批改课后作业。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平台中提供的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学习需求等进行分析,并制订更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计划,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多边形内角和规律”制作电子课件,借助直观化教学降低学习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了解到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及五边形内角和的推导过程,并通过总结和归纳,认识其中的规律。课后,教师还可以将电子课件上传到网络平台,方便基础较差的学生反复观看,继续探索其中的规律,达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也可以对课堂讲解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后对难度更高的知识进行探究,进一步启发思维。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线上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通过在线批改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借助数据分析技术总结学生真实的易错点和难点,之后在课堂中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对薄弱点或易错点着重进行讲解,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利用评价平台加强教学评价
在新时代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积极地进行教学评价与反馈,确保在呈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查缺补漏,促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小学数学课后指导中,教师应根据多元评价的理念,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展开多方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优缺点,进而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课后评价环节中,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提供微课。小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参差不齐,一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利用微课进行课后学习中存在明显劣势。这时教师应多层次设置思考问题,通过让学生做题,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速度、学习水平等学习动态,进而利用评价平台有针对性地分析并整合每个学生的评价内容,调整微课中复习内容的呈现进度,满足每類学生的学习需求,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其次,教师应利用微课构建同课异构的学习模式,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客观、全面展现教学评价,认真总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思考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百分数”的学习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存在认识偏差,则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现百分数的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回归生活,主动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在学生掌握解决方法后,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解题方法能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自身情况,进而更好地开展数学学习。
总而言之,将线上信息资源引入课堂是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一次探索。通过线上信息资源的应用,能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通过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简化教学板书的环节,以此更好地提升数学学习的整体效率水平。同时教师通过发布微课视频以及课后巩固练习等方式,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学习水平,为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学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期间利用信息资源也能更好地弥补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缺失的问题,为优化小学生数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