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阳 车斐
摘 要: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校园APP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大学校园APP使用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对校园APP的使用情况与其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针对主要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为如何改进校园APP提供了具体方向。
关键词:大学;校园APP;使用现状
2010年,在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校园这一想法,智慧校园是将网络学习、网络科研、校务治理、校园文化、校园生活等融为一体的新的校园模式[1]。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类校园APP层出不穷[2],根据作用的侧重点可以将其主要分为校园学习类与校园生活类,目前,校园APP已经逐步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媒介。但与此同时,校园APP也常常因为其运行稳定性差、功能相对单一、使用程序复杂等缺点受到大学生的“诟病”。因此,有必要对校园APP的使用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探究,从而对校园APP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使其更好地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
1 大学生对校园APP的使用现状
1.1 问卷内容
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主题为大学校园APP的使用现状与对策。本次研究从大学生使用校园APP的个数、频率、APP的功能满意度以及APP的现存问题等方面入手,对调研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同时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
1.2 问卷数据分析与处理
为了解大学校园APP使用现状,以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为本次调研的对象,进行线上线下问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8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2份,回收率99.32%。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使用校园APP的数量多于7个,仅有极少部分学生使用校园APP数量少于3个,占比5.7%,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使用的校园APP的数量众多。数据比例如图1所示:
从对校园学习类APP使用频率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大学生经常主动使用校园学习类的人数占比为29.56%,仅在老师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的人数占比为65.46%,不愿意使用校园学习APP的人数占比为13.57%;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使用校园学习类APP的热情较低。具体统计数据表见表1。
在“是否愿意使用校园生活类APP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的调查显示中,因为感觉使用较为方便而经常使用的人数占比为28.01%;仅会在特定情况下使用人数占比分别为69.93%;基本不会使用,更愿意选择其他方式解决问题的人数占比为2.06%。对比校园学习类的使用情况可知,校园生活类呈现和校园学习类相同的特点,具体统计数据表见表2。
在本次参与调研的全体大学生中,对校园学习类APP满意人数占比为11.51%,感觉一般的人数占比为83.51%,不满意人数占比为4.98%;校园学习类APP的三种使用人数占比分别为10.82%、72.34%、16.84%。横向对比,发现大学生对校园生活类APP的不满意人数较校园学习类更多,从整体上分析可知,大学生对校园APP的满意度较低。具体统计数据表见图2。
而后对大学生使用校园APP时的用户体验进行调查,校园学习类目前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图3所示:目前校园学习类APP存在较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一是需要同时使用较多平台来完成课业要求,二是付费项目过多,三是网课质量不佳、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眼下,需要构建一个形式统一、内容丰富、功能齐全、能够确切满足大学生线上学习的综合平台。
而对于校园生活类APP的调查显示,目前校园生活类APP存在三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平台功能性单一;二是程序漏洞较多;三是平台植入过多,影响用户体验。除此之外,烦琐的操作程序也是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目前,我们需要一个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操作方便、能够确切帮助到大学生解决生活各种问题的平台。具体统计数据见图4。
2 关于校园APP使用现状的原因探索
2.1 校园学习类APP
校园学习类APP是指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与灵活的学习方式的一类移动客户端或应用程序。校园学习平台应用的初心,旨在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便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却有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教材所提供的学习类APP种类复杂,各课程联系较少。学习类APP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封面处提供特定二维码,学生根据二维码下载相应的APP,输入激活码享受教材的线上增值服务。但是由于教材出版社的不一致,不同的课程相对应的网课学习平台之间毫无关联,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使用不同种的课程增值服务的同时,又要下载多种不同的APP,使得整体实用效率下降。
第二,高校开设不同的线上课程所使用的网课平台也不尽相同。现如今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线上课程供学生选择,旨在满足学生的各方面兴趣的发展,同时,不少高校课程都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4]进行授课,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线下与线上混合教学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学习途径,但是各课程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并没有统一规范,线上课程作业收缴也存在弊端,同一课程的作业往往可能由于形式不同、线上教学平台功能不足等原因,会出现老师需使用不同的课程平台发布作业的情况,这就更加导致了老师学生负担重,甚至发生遗忘作业截止时间,导致作业未提交等现象。
第三,校园学习类APP收费项目繁多且不合理。现如今诸多校园学习类APP都日益商業化,许多核心内容都需要付费学习,各种华而不实的广告层出不穷,用各种“考前几小时不挂科”等噱头进行包装,使得不少学生无法真正地辨别此类课程是否满足自身需要,加上高昂的价格,使得不少学生都“望而却步”,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违背了校园学习类APP的设计初衷。
2.2 校园生活类APP
校园生活类APP是以大学生为目标用户的一种移动客户端或应用程序,它利用信息技术为大学生搭建生活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校园生活的便利性,其具体形式表现为日常水费电费的缴纳,寝室物品损坏的报修,校园卡金额的充值等,校园生活类APP虽然在空间纬度与时间纬度上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但也同样面临着不少问题。
第一,平台功能性单一。由于高校与多种不同的商业公司合作,使得目前不少校园生活类APP都“各自为战”,无法兼顾各种功能,例如接取热水的APP无法用来使用洗衣机,充值校园卡的APP又无法缴纳电费,这就使得学生不得不使用不同的APP来解决日常生活所需,加重了学生的生活负担。
第二,系统研发设计较差,植入广告较多。由于大部分校园APP是由学校和小众公司合作研发,且开发周期短,任务重,APP本身设计没有达到统一标准,经常面临系统崩溃无法使用,需要高频率的维护更新和时常处于加载页面无法流畅使用等各种问题,并且不少研发公司过于追求自身利益,在APP使用时植入过多的广告以牟取最大收益,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较差的体验,并且为APP本身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 改进校园APP的建议
3.1 校园学习类
一方面,各大教材出版社应加强合作,构建形式统一、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学习平台。针对目前校园学习类APP的使用现状,各大教材出版社不应只看重其自身目前的利益,而是应该合作共赢,在共同构建一个集多种课程于一身的线上学习平台的同时,降低部分收费标准,减少盲目收费行为,为广大的学生群体做出一定的利益退让,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高校应以自身线上课程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优质的线上学习内容与更稳定便捷的线上学习环境为落脚点,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选择一款真正可以满足教学需求的线上学习平台。
3.2 校园生活类
高校应整合校内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功能更加齐全,运行更加稳定的生活平台。针对目前校园生活类APP的使用现状,高校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整合现有的各种生活平台并打造全新的校园生活专属平台,做到形式统一、功能集中,同时应选择恰当的合作团队共同研发,做到运行稳定,使用流畅,最终做到一个APP便可以解决学生在校园里遇到的各种生活类的问题。
除此之外,在进行校园生活类APP本身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情感体验的诉求,通过改进软件页面设计、增强使用趣味性等途径,让校园生活类APP真正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其不再只是学生单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而是兼顾学生校园生活方方面面的一体化平臺。
结语
在校园学习生活等方式与科技不断结合的趋势下,校园APP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此次对大学校园APP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虽然目前校园APP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但在多数情况下校园APP并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然而,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后一定会有形式统一、功能完善、内容丰富,并且兼顾学习与生活的一体化校园平台的问世,校园APP在未来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杰侯.普通高校教育技术机构职能优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钟慧敏.大学校园生活APP的体验设计与推广策略[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21,35(1):55-57.
[3]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2):88-92.
[4]叶波.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93-96.
作者简介:胡春阳(2001— ),男,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在读,现就读于四川农业大学,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车斐(2003— ),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本科在读,现就读于西南石油大学,研究方向: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