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伟 王骅 崔兆波 叶常青 周颖
摘 要:随着核技术利用企业越来越多,发生辐射事故的风险逐日增加,辐射监管任务日渐增重,建设高效的数字化辐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符合国家对应急指挥平台的数字化建设需求,有利于辐射应急人员在新形势下开展各类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关键词:数字化;辐射;应急系统
数字化平台建设是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转型的重要工程之一,能高效可靠地统筹处置各类突发的应急事故。为推进各类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数字化转型工作,重点解决预案管理、执行程序、物资储备、救援力量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打造“指挥一条线、响应一张图、物资一个库”的辐射应急数字化中枢管理体系。加大与应急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合理打通数据孤岛,做到应急数据共建共享,发挥数据的协同效应。需要建设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辐射事故应急指挥平台,有利于辐射应急人员在新形势下开展各类突发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从保障公共安全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方面,平台可以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辐射事故造成的损害,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一、需求分析
基于“数字化”理念,平台需结合统筹辖区内核技术,利用企业建设的实际建设指挥平台。平台需具有辐射事故预警预报、智能应急值班、应急指挥和应急人员物资管理功能,实现培训和演习数字化、预案可视化、应急值班电子化。同时,平台建设需打通数据孤岛,能与辖区内各相关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支持辐射应急技术创新,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能在事故监测分析、应急决策、人员防护、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二、建设要求
根据数字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推进并完成辐射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及与辖区内其他部门相关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本次建设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打通数据孤岛,协调应急管理部门,完成指挥平台的物资管理系统开发。充分利用应急管理部门作为各类应急事故的牵头单位,拥有各种应急救援行动力量和救援物资名录,可第一时间将应急资源有效协调调派。拟将应急管理部门的应急资源数据库与本工程进行数字对接,开发指挥平台物资管理系统,重点是涉源企业、重点防护目标、敏感目标、运输线路、辐射事故应急队伍和物资等。系统做到实时监控,确保应急状态下,各应急资源使用最优化,保障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开发应急综合态势展示系统,保障应急状态下指挥准确有力。严格管控各类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在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上安装定位系统,采取机械定位制,操作人员打卡制的模式全方位管理放射源。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在运输放射源车辆备案后,安装车载GPS定位系统,确保放射源在进入辖区内的同时就处于全面监管状态。充分了解辖区内各核技术利用企业的类型和使用源的特点,在系统上进行分类展示,提出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重点保障措施。突出管理便捷,开发手机APP系统,可直接在手机上查询各类数据,应急状态下能直接通过手机APP实行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办理。
三是建设辐射应急日常管理系统,实现演习培训电子化。开发辐射应急日常管理系统,重点研究值班备勤、指挥决策、应急培训和演习功能。确保应急状态下各应急人员能准确准时掌握应急动向,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工作;开发智能培训和演习模块,一键生成模拟事故情景和演习方案,有效地开展各类突发辐射事故应急演习。
三、设计原则
(一)方法路径
按照数字化改革数字政府V字模型路径,推进重大任务及核心业务,确定任务细化、业务和数据集成、流程再造、制度重塑。
任务定义:确立以放射源应急基础管理、辐射事故应急指挥以及移动端应用为目标的放射源监管及辐射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做到“协同一条线、响应一张图、物资一个库”的辐射源应急数字化管理体系;
指标体系:根据任务拆解,构建多个指标体系,包含应急响应时间、物资管理完整率、应急演练次数等;
确定数据需求及数据源系统:梳理应急相关数据源系统,打通环保内部以及跨部门协同相关应急系统数据;
确定业务协同流程:确定辐射源事故发生时,由县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协同县应急局、公安、卫健等多部门进行快速应急响应及处置;
业务集成、数据集成,确定数据集成流程:由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根据相关辐射源应急预案,针对不同事故等级,确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流程,通过系统进行预案电子化辅助指导,集成多部门相关业务,打通数据孤岛,综合协同进行应急响应;
任务画像:确定业务应用体系、应用支撑体系、数据资源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最终形成县放射源监管及辐射事故应急指挥平台总体框架。
(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
针对辐射源点位多,应急响应需求大等特点,构建县放射源监管及辐射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将原有的辐射源事故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再造,通过应急预案电子化,将原有的生态环境部门经验式响应转变为线上智能化响应,由电子化应急预案进行快速响应,提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部署、物资调度等应急工作,使得应急流程清晰化、快速化,提高应急事故处置效率;
将原有的各应急相关部门互相独立,业务协同困难等现状转变为应急事故快速响应,各相关部门协同高效,共同进行应急事故处置闭环。
四、建议方案
(一)項目应用架构设计
系统应用架构建议设计分为五个层次: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现层、用户层。
资源层:主要描述系统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集合。
应用支撑层:主要描述系统在业务展示方面所要涉及的应用组件。
应用层:主要描述系统建设内容为三个子系统。
物资管理系统主要以环境监测与辐射利用单位及其放射源实时监管为建设内容。
应急综合态势展示系统主要以发生辐射事故时的应急辅助决策为建设内容。
辐射应急日常管理系统主要以日常管理系统和应急培训演习等主要建设内容。
展现层:主要描述系统三种模块展现形式。
当前三种模式分别如下:
PC端应用:主要为普通PC客户端提供访界面。
移动端应用:主要为手机安卓系统客户端访问的手机APP应用界面。
大屏应用:适合存在以展厅大屏幕为展现方式的进行访问的应用界面。
用户层:主要描述登录系统的用户类型。
现有用户类型分类如下:
各级环保单位用户:主要为环保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用户提供环保在辐射监管方面业务信息化的支撑。
核技术利用单位用户:主要为废物库、辐照中心等相关核技术利用单位用户提供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自检自查、科学管理等应用上的信息化支撑。
系统管理员用户:主要为系统运维人员提供系统后台维护的支撑。
(二)项目系统建设
1.物资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1)应急资源快速检索。通过对查询条件进行个性化设置,快速检索到辐射源应急资源,并进一步查看辐射源应急资源的相关信息,如选择或输入仪器类别、设备型号、设备名称等,快速查询到相应的应急仪器。
(2)应急资源汇总统计。通过对统计条件进行个性化设置,可对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应急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以表格、图形的方式展示。
(3)辐射应急资源管理。对辐射应急资源做相关整合与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可对应急资源进行相应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辐射应急机构及人员:包括环境部门、相关应急机构、應急人员等的详细资料与联系方式等。
辐射应急物资:包括全县应急物资等的详细资料及分布情况。
辐射应急专家:包括辐射应急管理领域相关专家的基本信息等。
辐射应急队伍:辐射源应急队伍包含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机构、较大以上辐射风险源单位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专业化环境应急救援机构等信息。
应急队伍包括应急人员和相应的资源情况,主要包括应急机构信息、应急监测人员信息、应急监测值班人员信息、领导联络信息、相关部门和企业联络人信息等。
辐射应急设备:辐射源应急监测涉及多种仪器和设备,系统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的正确率和提高应急情况下的工作效率。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进行管理。
辐射应急设施:包括辐射源应急涉及的相关设施的基本信息及分布情况。
(4)应急预案管理。对县辐射源事故应急预案进行电子化管理,支持预案上传、下载、删除等操作,对预案进行拆分,选择不同级别的辐射源类事故可以自动调取对应预案,并针对应急事故响应的各个流程进行快速响应。
(5)事件信息数据库。事件信息数据库存储辐射事故的接报信息、事件现场监控信息,以及指挥协调过程信息等。
事件信息数据库的数据部分来源于事故企业(突发事件接报信息、有关单位保障计划、有关单位预测预警信息等)。部分来源于辐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值班排班、值班日志、文电公文等)。事件信息数据库存储突发事件接报信息、部门预测预警信息、风险隐患监测信息、事件现场监控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过程信息等。
2.应急综合态势展示系统
应急综合态势展示系统主要包括遥感应用分系统、地理信息分系统、综合态势可视化分系统。系统基于统一时空框架,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应急基础数据、知识库等基础数据,通过各种先进的可视化技术,直观了解事故动态,提供相关的应急决策。
系统根据全县的辐射源应急物资的基础数据,生成全县应急物资分布专题图,基于全县的电子地图为背景,高亮显示全县辐射源应急物资分布情况,可以查看不同单位的应急物资的基本信息,应急监测设备、应急物资、应急监测车辆等的详细资料。
全县应急机构分布专题图,通过操作具体的应急机构入口,系统可以在地图上展示包括环境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交通部门、相关应急机构、应急人员等的详细资料与联系方式等。
通过对全县各个辐射源视频监控现场的视频联网集成实现,在地图上显示视频监控点位,点击可以查看视频监控信息。
系统支持应急预警、设施状态等应急准备工作。在响应状态下,提供综合展示、应急状态判断、信息发布、舆情监测与公众沟通等工作。为依法科学统一、及时有效应对处置事故,最大程度控制、减轻或消除事故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环境,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做好技术支持工作。
3.辐射应急日常管理系统
(1)应急管理系统。建设oa管理系统,各子系统(含物资管理系统和应急综合态势展示系统)均在应急管理系统界面上展示和操作,负责整个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管理工作。
(2)培训与演习演练系统。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是检验预案、发现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合理完善的重要手段,是信息系统子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与演习演练系统主要包括培训分系统、演习演练分系统、应急撤离模拟分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可以实现对应急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和演习演练,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最终达到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的目的。
五、风险分析
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在建设前合理规划,采用合适的技术路线,以此来规避技术风险。项目实施后,由于子系统众多,采用技术复杂,可能存在交接后的工作人员对系统不熟悉,操作不熟练使得系统操作、培训问题落实不到位和缺乏相应培训,以及后期设备的运维问题。解决办法是加强培训,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包括现场培训、分项培训、系统整体培训等)使得管理人员对系统熟悉,操作熟练。另外就是适当增加运维人员,配备AB角,建立高效合理的运维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磊,孟立辉.数字化分析技术在环保监测中的应用[J].能源与环保,2019.
[2]杜国智.试论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整合环保在线监测数据[J].智能城市,2019.
[3]熊建民,张一峰,秦鹛飞.应急指挥平台设计实践与思考[J].信息科技,2008.
[4]尹琦明,基于大数据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并行调度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7.
作者简介:刘新伟(1979— ),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