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御 贾玲华
摘 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对《酒鬼与圣徒》句子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比较语序以及句子成分, 进而探讨英汉翻译中的语序调整,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语序调整
英国小说《酒鬼与圣徒》反映了西方对于酒精的追随与伊斯兰对于酒精的抗拒,同样的事物在世界上不同地区面对完全相反的态度,其中开放与封闭,自由与控制给人很大的张力感,把自己比喻为酒鬼,把伊斯兰教信徒比喻成圣徒,将这些地区的离奇际遇写得非常真实。该小说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描写酒所扮演的角色在人类的社会的奇特作用。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向来主张 “内容第一、形式第二”。译文就是要在目的语中以最自然的方法重现原文的讯息。最好是要使翻译内容和原文对等,这就一定得打破原著话语构成的束缚。所以在翻译时更要注意文本的基本内容,而不仅仅拘泥于文字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奈达认为语言之间并不具有绝对的对等,需要区分翻译语言的各种种类,也需要通过区别其本质以及作者的目的加之区分读者所要求的内容和译者的思考。功能对等理论主要采用四个准则来指导翻译实践:传递信息、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精神、语言自然顺畅、读者反应近似。
语言的语序变化与该语言的形式演变属性密切关联,语言的形式变异愈多,语序的灵活性也就愈大。英文的形式变异虽没有真正含义上的综合语如拉丁语那么丰富多彩,不过和作分析词的汉语比较,它的词种的形式曲折变异就显得要比较活泼了。这也表明,英文的语序变化要比汉语灵活多样。而汉语又可以使用词序变化和虚字来表示语言关系,所以语序变化相对稳定。一般来说,汉英语序的比较主要可在从句内和句间二种层面进行。而英文和汉语从句内次序变化的区别则表现在语句成分之间的次序、定语和状语的地位三个方面。语句成分次序方面,英文与汉语中主语、谓语、宾语和表语的次序基本相同,而英文中有疑问性倒装结构、命令倒装形式、假定倒装结构、平衡倒装形式等倒装构成现象。即有结构化倒装形式,又有实用性倒装结构,而在汉语的倒装构成方式则更多的是将宾话直接想到谓语或主语的前面,以实用性倒装构成形式为主 (胡裕树 358)。而从语句内施事、行动、受事的地位来说,三者在汉语中的地位相对活动,而在英文中则相对稳定。
例1: It is unclear which offends us more, the defacing of the women with the hijab … He is, to the Muslim’s eye, in a state of constant but unnoticed intoxication, but to himself he is something that commands space and uses time wisely. 我并不清楚,究竟是女性产带希贾布的风格……穆斯林眼里的西方人永远是一副不易察觉的醉态,而对西方人来说,这是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合理支配……. It is……在英语中是常见的形式主语的开头,通常在面对较为冗长的主语时间,英语都会使用形式主语为开头,而后衔接从句引导主语,因此在此句中的实际主语为我,而另一句的翻译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汉英翻译中,语序,句序的调整都遵循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中的第三条,与此同时也做到了不增不减,符合原文,这也遵循了第二条。
英语和汉语定语的位置差异较大,一方面,汉语的定语常在所修饰的名词之前,而在英语中,定语的位置则较为多变,可借助变化连词的方式使其置于名词之前或是名词之后。另外,通过形态变化以及连词,英语的修饰词和 被修饰词可以改变修饰关系,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转变,例2:Later in life he fell into poverty and could never finish the books he had long planned. 晚年时,麦克拉伦一贫如洗,一直未能完成自己构思已久的几本书。不难看出在中英双语中定语位置的区别。
汉语的定语一般紧临名词,中间很少插入较为冗长的解释性成分,而英语的定语既可以紧邻名词,也可以借助前后一致性的原则,插入其他的词或者句,例3:My father used to go to the Highlander because he worked nearby on Frith Street, and occasionally he would mention it when my mother was not around. 高地酒吧離我父亲工作的弗里思街不远,所以他从前经常会去那儿喝酒,也常常会在母亲走开时提起酒吧的事情。
由于汉语没有定语从句,连词的使用频率很低,语言没有形态变化,名词前很少有几个词连用的定语。而英语可以通过形态变化和连接手段使较长的定语和从句后置。若名词前有多个形容词作定语,汉语通常把表示事物属性的词放在最前,描述性的词后置。而英语则把描述性的词放最前,表示事物属性的词紧邻被修饰名词。汉语中的状语呈现为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句序形式,状语在主语与谓语中间,表示强调时也可置于主语之前。而英语呈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的句序形式。若句子中同时有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的状语,汉语的排序特点是时间+地点+方式+谓语的形式,而英语则为谓语+方式+地点+时间。此外,句中若有一系列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状语,汉语按从 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而英语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例4:My parents kept a large drinks cabinet in their front room in Haywards Heath, with a folding minibar and mixers.
在海沃兹希斯的家中,父亲在前厅摆着一个巨大的酒柜,还配有一张可折叠的吧台桌和许多的调酒器。
本文初步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酒鬼与圣徒》汉英翻译中的语序调整。我们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既要尊重原文信息、真实呈现原文的风格和精神,又要做到语言通顺自然、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点。
参考文献:
[1]Nida, A. Eugene.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1986.
[2]Nida, A. 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