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呈坎镇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2-03-29 18:25范小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挑战

范小明

摘 要:生猪产业是我国农村传统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人们可以通过发展养猪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养猪产业也为其他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如兽药、饲料、物流、食品加工等。生猪能为人类提供必需的动物蛋白,满足人体生长代谢的需求。近年来,受到生猪禁限养政策、非洲猪瘟疫情、养猪周期较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养猪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该文从振兴呈坎镇生猪产业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当地养猪产业发展特点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振兴生猪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猪产业;发展机遇;挑战;呈坎镇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5-0109-03

呈坎镇隶属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地处皖南山区,是以茶、粮、猪为一体的典型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呈坎镇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渐建立起一个以茶、粮、猪为基础,旅游服务和劳务输出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农业经济结构体系。

1 呈坎镇概况

呈坎镇属于典型的集畈、山、库区为一体的乡镇,镇域面积82.4km2,由7个行政村、111个村民小组组成,总人口1.37万,林地面积6848.4hm2,基本农田面积770.21hm2,一般耕地面积801.4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60d。主要出产茶叶、水稻、玉米、油菜、油茶、松木、杉木、毛竹等,特色农产品有黄山毛峰、小容香榧、呈坎毛豆腐、灵山西瓜、四村茶笋、灵山贡米、徽州火腿等。呈坎镇致力于打造全域旅游乡镇,镇内拥有“5A”级旅游景区呈坎古村落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丰乐湖景区,全镇民宿、农家乐达100余家。

2 呈坎镇生猪产业发展特点

2.1 养猪历史 呈坎镇每年会在长春大社举行春社活动,用猪等牲畜祭祀土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村民至今还保留着杀猪时的习俗,用碗盛猪血淋在入户大门、附属房门及猪栏门两侧的门框上,来祈福、避邪;过年时会在猪栏上贴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对联,祈求来年丰收。

2.2 生猪存栏 受猪肉价格前期超高和呈坎镇落实中央、省、市、区生猪产能恢复政策的影响,农户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生猪生产。发放消毒药,开展大规模常规消毒;加强疫病监测,限制生猪非法流通;开展散养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规模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有效措施。呈坎镇现存栏能繁母猪315头,育肥猪2964头。

2.3 饲养模式 呈坎镇地处畈山结合部,有7个村,种植水稻的有4个村,是余粮村,也是传统的种粮养猪村,以前每户年饲养出栏生猪4~5头,除满足自食外还外售。还有3个村以茶叶和林业收益为主,是买粮村,一般每户年饲养1~2头,以自食为主。饲养周期一般较长,有杀年猪腌咸肉、腌火腿、做香肠常年食用的风俗习惯,占全镇生猪总饲养量的70%。

2.4 饲养管理 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猪场都建在离村庄、水源地、主要交通要道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不良气味对村庄的影响较小。饲料多采用购买预混料、玉米、豆粕、米仁糠、麦麸等,配制粉料饲喂,也购买一些开食料。散养户猪栏建设缺少规划,一般利用附属房或住房边的空地搭建。饲料以菜叶、饲草、野猪草和粮食加工的下脚料为主,偶尔也喂一些颗粒料和米仁糠等。

2.5 主要品种 散养户一般开展二元杂交,以皖南花猪或太湖猪为母本,以大白、长白或杜洛克猪为父本,所产仔猪全部育肥;小养猪场一般以大白或长白母猪为第一母本与大白、长白或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母猪为第二母本,再与大白、长白或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仔猪全部育肥,为外三元杂交。以皖南花猪或太湖猪为第一母本,为内三元杂交。

2.6 服务组织 呈坎镇现有村级防疫员4名,其中40~50岁3人,50~60岁1人,每年春秋两季防疫人均收入9000元。平时也为镇域内及周边乡镇养殖户提供猪、牛的疾病治疗及阉割等服务。呈坎镇域内现有饲料店3家,主要售卖颗粒料、米仁糠、麦麸、豆粕、饲料添加剂等。养猪户的猪生病时,在没有充足的社会服务组织能够为其提供有效的社会服务或服务成本过高超过其接受范围的情况下,养猪户会在兽药店采购抗生素盲目加大抗生素的用量,造成猪肉产品抗生素超标的安全隐患。

3 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品种选育存在盲目性 近年来,受猪周期和非洲猪瘟疫情等的影响,猪价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高位运行,一猪难求。养猪户缺乏对品种选育的热情及相关知识和有效选育手段,对品种保种留种没有目标,造成品种退化和肉品品质下降。

3.2 猪肉加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呈坎镇养猪户每年都有杀年猪加工火腿、腊肠、咸肉的习惯,主要以自食为主,也会送一些给亲朋好友或远方工作的子女。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对猪品种、饲草、饲料配制、兽药使用等进行合理控制以及猪肉产品加工工艺良莠不齐、储存设施简陋,难免造成产品受蝇、鼠的危害,对产品需求造成很大的影响。

3.3 养猪产业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传统养猪产业一直处于农业发展循环中,受生產力限制,由自产饲粮、饲草的量决定养殖规模,猪粪尿及时还田,养猪产业对环境影响不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饲粮丰收,饲料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饲养量逐渐增多,而粪污处理工艺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凸显。呈坎镇散养户养猪场所周围经常会粪污横流,蝇蛆滋生,臭气熏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十九大以后乡村振兴工作开始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步推进,要求对养猪的环境和养猪工艺进行改进以及对粪污治理工艺进行提升。

3.4 生物安全维护成本高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国家为促进养猪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手段,提高了生物安全防护水准,有效地遏制了非洲猪瘟疫情蔓延。呈坎镇养猪生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两年每年夏秋季高温季节,受水肿病、无名高热或疑似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影响,每年都会病死100多头育肥猪。为防止疫情扩散,每年政府都会采购发放消毒药,指导养猪户开展常规消毒,这无疑增加了饲养成本。

3.5 从业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 呈坎镇乡村从业人口8258人,60岁以上2919人,农业从业人员2501人。经对呈坎镇内养猪从业人员进行统计: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8户,从业人员61~70岁,8人,30~60岁,3人。对散养户每个村随机抽样10个户进行统计,共统计70户,从业人员82人,其中30~60岁,27人,占33%;61~75岁,55人,占67%。从业人员老龄化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

4 生猪产业发展机遇

4.1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为促进我国又好又快地发展,党中央在充分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调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4月29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在法律层面保障乡村振兴建设,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制定了方法举措。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这是硬任务,也是乡村和产业发展的机遇。政策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机遇也给有志于在农业领域有所发展和作为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4.2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根据《徽州区统计年鉴—2020》记载,徽州区2019年生猪期末存栏22223头,生猪出栏43767头,猪肉产量3775t;呈坎镇肉猪出栏7185头,年末存栏1980头,猪肉产量620t。呈坎镇猪肉产量占徽州区猪肉产量的16.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256.1万元,猪的饲养总产值11818万元,猪的饲养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5.9%。徽州区2019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肉类36kg。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6~21分地区居民家庭人均主要食品消费量(2019年)显示,全国人均消费肉类26.9kg,华北地区以内蒙古最高32.7kg,东北地区辽宁最高25.7kg,华东地区上海最高29kg,华南地区广东最高38.7kg,西南地区四川最高39.4kg。通过比较发现,徽州区及徽州区所辖的呈坎镇生猪产业发展区域优势明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较大。

4.3 养猪产业极强的生命力 养猪不仅能将剩余的农副产品转化为美味的猪肉,用于改善生活和商品交换,提高生活水平,猪粪还可以肥田。呈坎镇村民有着丰富的养猪经验和兴趣,创造了地域特色明显的猪肉产品加工工艺和由猪肉产品开发的特色美食,如腌制火腿、香肠、咸肉等工艺以及火腿蒸豆腐、火腿蒸梅干菜、火腿蒸臭豆腐、清蒸火腿等特色美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地方的特色美食,乐于寻找乡村中的味道。

4.4 旅游产业和电商产业的发展 随着呈坎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逐年递增,为呈坎镇特色农产品产业和特色美食产业的发掘、发展、展示、交易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同时,电商产业如网红、主播、抖音等个性化推荐平台的兴起,也为呈坎镇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呈坎镇可以发展旅游加生猪产业,以及亲子互动喂猪体验游、野外找野猪菜探索大自然活动、生猪认购代养活动、杀年猪吃杀猪饭等活动,丰富旅游体验内容,促进生猪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5 振兴生猪产业的对策建议

5.1 优化养猪产业空间布局 围绕“山、林、湖、田、地、路、水、电”等自然资源,根据农田数量、抛荒田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情况,确定载畜量及粪污处理模式、粮饲种植模式,制定配置养殖用地,完善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建设养猪场,适度发展养殖规模。呈坎村、灵山村、汪村村、杨干村村经济合作社利用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优先谋划发展项目,根据地块特点,在基本农田边的一般农用地,规划道路、通水、通电,建设养殖场和治污设施,流转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农田或抛荒地,用于消纳粪污,建设好,打包对社员招租,鼓励发展养猪产业。将污水管网铺设到田间地头,根据作物生长期对肥水需求量,用腐熟的粪尿,适时灌溉追肥。

5.2 优化资源配置 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工业化发展理念发展农业产业,根据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申报本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项目,经专家组评估后实施,建设养殖设施和粪污利用设施,配置综合种养土地;或产品加工场所、设施。整体打包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人员出租,用于发展养猪产业,既促进了生猪产业发展、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降低了养殖企业和产品加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降低了风险。

5.3 发展“公司(保种场)+村经济合作社+基地+散养户”模式 依据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发挥浪漫红公司(皖南花猪保种场)在市场营销、产品加工、杂交育种方面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杂交,培育新品系;也可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订单经济,为基地和农村散养户提供猪苗、饲料、提供饲养标准和保健方案,按时、按质回收育肥豬。发挥村经济合作社在村资源协调方面的优势,整合村中土地和抛荒田等,规划建设养猪场,对社员出租,建成村养猪基地,与公司联合发展代养模式或引进优良种猪繁育仔猪,为散养户提供优质仔猪或生产育肥猪。鼓励农村散养户在做好养殖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的养猪副业,发展庭院经济,利用剩饭剩菜和农业加工副产品喂猪,变废为保,将剩余副产品转化为猪肉,又提供农家肥,或为公司代养,按照公司要求养殖,赚取代养劳务费。

5.4 加强杂交品种选育 鼓励养猪场根据生猪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不同的用途开展杂交选育,培育不同的品系,筛选最佳的饲养周期、饲料配比等。如可以利用本土优良品种皖南花猪和大白(长白、杜洛克)或其他生长快,肉质佳的品种,开展杂交,选育瘦肉多,皮薄、汁多肉嫩,生长快,适合鲜食的品系,根据品系特点和对产品的要求配制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缩短饲养周期。或者通过杂交选育肥瘦适中,雪花肉多,肉红脂白,适合加工咸肉和火腿类的品系,并且根据品系特点和对产品的要求,配制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饲料,延长饲养周期,突显产品品质。

5.5 优化猪屠宰、猪肉烹饪、肉制品加工、包装、贮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严控检疫关,宰前确保健康猪进入屠宰环节。将传统的猪屠宰准备、屠宰、猪肉分割酸化工艺优化,制定标准,使猪胴体一致。对猪咸肉和猪火腿的生产,从酸化、食盐配比、腌制技术规范、造型、清洗、压榨、再造型、晒制、发酵、分级等过程制定标准,使产品标准化。建设专业贮藏设施,提升贮藏质量。开发特色火腿和咸肉包装,增加产品亲和力和品质,开发推广火腿和咸肉与呈坎其他特色农产品搭配的速冻食品,方便游客品尝、携带和快递。如刀板香烧笋平常只有春季才能品尝,我们做成速冻食品,采用加热包加热,可以保证常年供应,同时开发不同口味和不同品种的速冻食品,如豆腐角烧肉、茶笋烧肉等,适合不同的人群,增加品种和供应时间及加热新工艺,既保持食品原有风味,又方便食用和携带。

5.6 强化生猪的保健和猪肉品质的提升 呈坎镇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常见的有防己、菖蒲、蒲公英、生地、紫花地丁、薄荷、车前草、商陆、鬼针草、金樱子、栀子、山茱萸、吴茱萸、艾草、射干、十大功劳、黄连木、何首乌、合欢树、桔梗、土茯苓、金银花、菟丝子、乌药、山苍子、五加皮、豨莶、半夏、夏枯草、仙鹤草、仙茅、香附、野菊、益母草、茵陈、鱼腥草、皂角、紫苏、半边莲、苍耳、葛根等。通过与中医药有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明确呈坎镇中草药的药用成分,归纳功效,制定中草药四季保健方剂,推广指导养猪户使用,减少抗生素使用量,提升猪肉产品品质。

5.7 加强对散养户的服务与指导 结合村庄发展规划,鼓励散养户发展适度规模的生产,对猪栏的设计,污水收集、猪粪尿的利用,制定技术规范,推进庭院生猪经济发展。开展散养户养殖污染治理,对散养户的养猪设施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对村内的小养猪户开展节水饲喂、截污建池、收集粪污发酵还田,发酵床养猪等,减少污染物产生及排放,做到零污染。对小规模养殖户限制养殖规模或动员其搬出村外入驻集体养猪场。

5.8 大力开展产品营销 充分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在各景区、景点主推本土特色农产品,并与农家乐一起开发特色农产品有关的美食,留住游客的味蕾。同时开展网络营销,扩大销售渠道。召开产品品鉴会,开展试吃,杀年猪,吃杀猪饭,游呈坎活动,对外推销猪肉及其产品,与农家乐、旅游公司合作代售速冻猪肉产品,并制定售卖奖补方案及时兑现奖补。聘请网红、主播通过抖音等平台推销速冻猪肉产品。

5.9 健全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措施,提升村防疫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及服务热情;通过送科技下乡、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和“比、学、赶、超”等活动,提升养猪人的养猪技能和疫病防控能力及食品安全观念。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挑战
我来挑战(二)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新形势下青岛外贸发展策略分析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