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康|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
青年教师是教师群体发展的希望与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现有35周岁及以下青年教师71人。其中,参加工作1~2年的23人,3~5 年的 19 人,6~10 年的 29 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11 人,其余的为本科学历。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90 学时、24 学分等指令性培训外,学校为青年教师设计了“SCL阶梯”成长路径,基于其共性和个性需求“订单”开展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在每学期培训前,运用调查问卷、谈心谈话等方式对青年教师逐个“把脉”,制订其成长的共性与个性需求“订单”。
青年教师的共性需求指向学校的“四学”课改,关键词是“课堂”。自2016年起,学校立足规范、精准教学、灵动提质,持续开展了基于学习思想和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基于技术的创新教学和智慧教学、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基于项目化学习的STEAM 学习等实践探索,凝练了“四学”教学改革框架,并以课堂“分层选学”、作业“自主思学”、辅导“微课助学”、拓展“异想拓学”为载体,培育善思考、会选择、能自主、敢创新、有家国情怀的学生。从“熟悉”“融合”到“深度参与”“脱颖而出”,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渴望“站稳讲台”“课堂出彩”“获得区级、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等。
个性需求是青年教师为完成学校赋予其个体任务产生的需求。如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对“如何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有困惑,迫切希望得到这方面的指导与提升。生物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对提升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地理方面的教学能力有迫切需求。个别教学质量暂时落后的青年教师想找到原因,分析“症结”,继而“对症下药”,如提高教学的管理能力,改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就以这些需求“订单”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实施。
针对青年教师的年龄结构、素养特征及需求“订单”,学校把他们的成长划分为出发(start)期(1~2年)、攀登(climb)期(3~5年)、跨越(leap)期(6~10年)三个时期,明确并细化每个阶梯的目标(即“SCL阶梯”成长目标)。成熟期(11年以上)纳入学校名师队伍培养体系。
每学期,每位青年教师对照自身所需达成的“SCL 阶梯”成长目标(详见本期《素养提升: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一文中的图3),制订学期成长计划,包括学期成长目标、举措策略、时间安排及自我评价。学校在开学初让每位青年教师上台承诺,再将承诺书上交教科室编印成册,并以此作为学期末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目标管理把“要我成长”与“我要成长”统一起来,有效激发了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让他们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围绕“灵动优质”的教学文化,学校通过成体系、分层次、多方式的培训,在“六个制度”“九项举措”保障下,发展青年教师的三种能力,促使他们螺旋式进阶。“六个制度”为“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推门听课、教学调研、集体备课、青年夜校、论坛交流;“九项举措”为狠抓师德固本培元、博览群书鼎力助推、植根课堂提升“内功”、新型团队优化管理、“内促外引”源头活水、常态反思及时总结、项目化学习提升培训、提高数据应用素养、线上线下“混合”研训;“三种能力”包括青年教师观课、诊课、评课、磨课、说课、赛课等课堂教学能力,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叙事、调查、观察、案例研究等科研能力。
学校组建囊括所有学科,所有出发期、攀登期、跨越期青年教师的研修班,举办“青年教师成长夜校”。活动时间为每周三晚6:10 至8:10 分。常态性地开展各类专题性活动,如青年教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比赛,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展,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节,“争做美丽教师”师德演讲等。每周举办“开讲了”系列活动,邀请绍兴市和柯桥区教研员、学校班子成员、市级及以上业务荣誉获得者,为青年教师作讲座。这些讲座,不仅使青年教师熟悉学校的教学文化、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传授具体的经验方法,也是学校教师团队高尚师德、责任意识、进取精神、奉献态度的“现身说法”。在备课组、教研组等学科团队内,发挥其他教师作用,使青年教师吸收并灵活应用学科思维工具、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教学技能。在班主任团队内,通过优秀班主任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承担班团队公开课、班主任比武、德育沙龙发言等任务,提升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在学校STEAM教育团队、同步课堂团队、“自主思学”组、名师工作室等学习共同体内,给予青年教师合适的工作任务,提升其综合素养。
学校青年教师的共性需求是“分层走班下的深度学习课堂”,专业成长的主要时间和空间也在课堂。一位青年教师只有课堂出彩,才能称得上专业出色。因此,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再多功夫都不为过。
1.植根课堂沃土
学校“青蓝工程”结对导师日常帮助青年教师修改教学设计、观课、磨课和诊课。每位青年教师在一学期内要听遍同教研组内其他教师的课,采“百家之长”为我所用。青年教师每学期开出汇报课,教研组人人观课、评课,请青年教师线上线下说课,微格教室、“钉钉群”模拟上课。向青年教师推荐各级名师展示课与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及视频,请他们写研课心得。青年教师人人参加外出学习。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优胜者参加区优质课评比。由副校长担任小组长,成立考核团队,每年开展青年教师课堂过关活动,推门听课三次,每次听课后与青年教师及时交流,三次成绩相加排出位次并纳入评价与考核。
2.组建优深联盟
传统的公开课通常以结果方式展现,观课教师是赏析作品而非共同参与作品创造。评课者往往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先说“优点”,后说“不足”。对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他们会吸收可借鉴之处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上出方向与路径匹配的课。但对青年教师而言,这种研修方式如“隔靴搔痒”。即使他们知道了公开课存在的问题,若缺少针对问题的现场跟进式磨课、改课,缺少付诸课堂的新实践,研修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
学校看到这个症结,请青年教师按学科组成优课联盟,由“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派名师”“绍兴名师”领衔,走“卷入式”磨课、优课之路。
首先是联盟内改进教学设计。备课时,每个优课联盟会定一名主备青年教师,由其准备教案、课件、校本作业、微课、自主作业和单元检测,上传学校备课室电脑并发给联盟内其他教师。优课联盟内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见解,充分讨论,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
其次是联盟内抽签说课、模拟上课。教学设计完成后,每一名青年教师在优课联盟内抽签说课、模拟上课。针对本班学情,青年教师对联盟教学设计进行微调,导师发挥组织者、评价者、点拨者、示范者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联盟集中智慧对教学设计再次进行研磨并修改完善。
再次是联盟观课后的议课、改进。如A青年教师正式上课时,其余教师从学科、教师、学生三个角度组成观课小组并同步观课。议课时,A 青年教师讲本堂课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设计,反思设计的达成与落空处及原因。然后,三个小组分别推选发言人,指出优点,给出改进的具体建议。领衔教师现场“点将”,就整堂课或一个环节、片段深入研讨,也可以亲身示范。
最后是年级学科组内再进行一轮磨课、改课。经过前三轮打磨后,凝聚青年教师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被提交至年级备课组,教师进入学校集体备课流程。经过备课组最后一轮打磨后,青年教师“优课联盟”形成课例研究报告或优课视频等资源,上交学校教科室。
这样,经过四轮磨课、改课,每位青年教师都经历了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同伴改课、导师指导等过程,他们能看清自己在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解决。
自2018 年起,学校开始开展STEAM 教育,近两年逐渐走向项目化学习。青年教师理念新,现代教学技术运用熟练,也有很强的挑战欲望。
为此,学校从学科项目化学习、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两个方向,从理念、理论、设计、实践各环节,对青年教师开展通识培训、专题培训及专业学习(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 项目化学习的培训
2021 年,学校成为“柯桥区数据应用教学试点学校”,开始实施基于数据应用的精准教学并同步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研(详见图1),非常注重应用大数据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此外,学校定期将大数据分析专题报告和问卷调查发到“青年教师学习群”“教研组工作讨论群”“名师工作室线上教研活动群”,请青年教师从命题技术、教学设计、行为分析、理论研究等角度开展交流讨论,并邀请省内专家实时指导。这成为促进青年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利器。
图1 基于大数据的教研
学校与衢州市开化县马金中学是浙江省教育厅牵线的首批35 对“同步课堂”结对学校。2020 年疫情期间,两校商定为青年教师开设“云上夜校”,活动时间不变。借助笔者学校优质师资、青年教师“SCL 阶梯”培养模式,通过钉钉“云课堂”、“视频会议”、线上直播等技术手段,两校采用主讲式、赛事式、沙龙式、研讨式、“主讲+研讨式”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着眼理念提升的通识培训、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利用的精准教研、线上集体备课、破解教学与班级管理的疑难问题、论文及课题撰写、现代教学技术学习等活动。培训中,各类资源双方实时分享。“云上夜校”受到了两地教育部门领导的关注,两位局长全程体验了一次“云上夜校”的培训活动。时任柯桥区教体局局长任宏亮,在活动结束前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云上夜校”这种培训形式作了充分肯定,勉励学校和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云上夜校”平台,健康成长。
上述举措兼顾了笔者学校青年教师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他们在区级及以上基本功比武、班主任比武、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人数与比例都遥居全区第一。2020年绍兴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每门学科不超过三个),教龄均不满五年的四位青年教师获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在学校面向全体教师的累积分考核和教学质量考核中,绝大多数青年教师的得分位居中等以上,他们也顺利进入“三年一轮”的教学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