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到尽处境自华:水墨画趣味教学的三重境界
——以浙美版《美术》四上第10课《花鸟小品》为例

2022-03-28 07:36劳亚炯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蛐蛐水墨画小品

□劳亚炯

梁启超先生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孩子到高等趣味的路上,趣味教育所要立的趣味,不是纯粹的欲望趣味,而是超越生理和物质欲望,与真善美相吻合的审美性趣味。美术教师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作为基本思路展开教学,抓住美术学科的本位,将美术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加以呈现。同时结合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传递和传承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精髓,培养学生的高级趣味,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水墨画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重要载体。以浙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0课《花鸟小品》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趣味教学的三重境界入手,将趣味教学融入水墨画课堂。

一、第一重境界——墨趣:感悟笔墨之趣,品味水墨韵味

笔墨是水墨画的基石,优秀的水墨画作品离不开画面的笔趣墨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画面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动笔创作的兴趣。

(一)游戏引入,激发尝试兴趣

对于日常学习中较少用到毛笔的学生而言,他们常常会出现握笔姿势不正确,或拿着毛笔无从下手的现象。因此,在水墨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玩笔墨”的游戏引入。

《花鸟小品》是四年级水墨画单元教学中的第三课,此前学生对水墨画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和学习。因此可以采用生生合作的方式一起玩笔墨游戏,在此过程中复习和巩固旧知。学生自我引领与自编的方式时常能带来不一样的趣味。如在教学中,少数学生边演示边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做笔墨操:拇指食指捏住,中指外面搭住,无名指里面抵住,小指轻轻靠住,指实掌虚,手腕动起来,让笔“洗个澡”,也可在笔尖“蘸点墨”,画一画……在看到有的同学无法理解自己所说的话时,引领的学生还会就近演示给同学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初步掌握了用笔用墨的方法,用水墨进行创作的热情得以激发。

将游戏引入水墨画教学,不但能消除学生学习水墨画时的畏难心理,还能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生发对水墨表现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点面欣赏,感受笔墨乐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相比其他画种中明艳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水墨画中的笔墨韵味在欣赏和接纳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

在《花鸟小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水墨画的韵味,教师选择了齐白石的画作来引导学生欣赏。教师先出示局部,告诉学生大画家也喜欢玩笔墨游戏,并出示一片墨块。学生发现这样的墨块跟自己在“玩笔墨”游戏中的墨块并无太大差异,于是在心理上的接纳程度提高了许多。接着,教师出示整体画面,学生发现看似简单的墨块原来是美丽画面中的一部分,由此,创作的欲望也得到了激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感悟墨块造型在画面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大师作品从局部到整体、由点及面式的欣赏,学生学会观察画面的细节,品味其中的韵味,与大师间的距离也得以拉近。学生生发出对大师作品的喜爱之情,感受到运用笔墨的乐趣。

二、第二重境界——形趣:理解构图之趣,学习经营位置

对于构图饱满的儿童画,小学生会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认同感。相比在理解水墨画的留白以及布局之空灵上,学生需要有一个心理接纳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巧妙引领,帮助学生理解“形”之趣。

(一)层层剖析,感知构图之妙

对画面的理解,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感知、理解与接纳过程。与直白的语言讲解相比,美术学科更应该抓住视觉元素的特点,以更直观的视觉感知方式呈现。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层层剖析画面,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构图的方法。

在《花鸟小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潘天寿的《草虫》一图来引导学生赏析经营位置的重要性。教师先播放蛐蛐声,让学生观察作品,猜猜蛐蛐会在哪里,再出示抠去蛐蛐的《草虫》局部图,引导学生再一次猜测蛐蛐会在哪里。学生有的说在叶子下面躲着,有的说在花朵上面站着,有的说跳到了别的地方,也有的说落在了空白处的地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让蛐蛐出现在画面的不同位置,并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将蛐蛐布局在怎样的位置比较合适。最后定格画面,出示完整的《草虫》图,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合适的位置能让画面更有美感和趣味的道理。

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欣赏画面,分析画家除了把蛐蛐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还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主体。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画面中的菊花只画了一半,而蛐蛐被刻画得很完整、细致;菊花用了大色块来表现,蛐蛐用了很浓的焦墨来表现。由此,学生懂得通过色墨的对比、主体物的细致刻画等方法,能让主体更突出,画面更生动。

(二)“立”“破”迭代,尝试不同构图

构图的方式有很多,只要遵循美的法则,如对称均衡、单纯齐一、对比调和、变化统一等,不同的构图就能带来不同的美感。在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构图方式,教师常常采用“立”“破”迭代的方式,在建立固有形式美的法则的同时,又用其他的法则进行补充,使学生直观感知多样的构图之美。

在教学《花鸟小品》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不同构图的精妙之处,教师首先提供了方形、扇形、圆形等不同形状的画纸和丰富的画面内容,让学生上台来拼摆,学习取舍和构图的方法。接着教师适当调整学生的构图,引导学生了解边角构图、均衡式构图等不同的构图方式,懂得画面留白的作用。然后,教师通过互动示范,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构图意识,掌握水墨表现的方法。最后教师让学生上台一起画一画菊花的枝叶,给画面取题目并落款等,加深学生的课堂体验。

教师通过展示以其他形式创作的菊花小品,将学生从师生共同示范的菊花作品的固有思维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不断建立又不断破除的迭代中丰富构图体验,懂得水墨画实践中经营位置的妙处。这种先立后破、破而再立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构图知识,感受不同构图形式的趣味所在,而且能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第三重境界——意趣:深化意蕴之趣,升华创意表达

从美术表现的角度看,培养高等趣味,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美术技能技法的表现,更要让他们学会品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眼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读图识意,提升评鉴能力

当前,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对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者,美术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学会认识、比较与辨别各种图像符号,还应该引导学生透过符号领会图像所蕴含的意蕴,提升学生的评鉴能力。

在教学《花鸟小品》时,教师首先出示自己创作的菊花图,表达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了解因为菊花象征着高洁,老师尊崇这种高洁的品质,所以特别喜欢画菊花,由此让学生知道画家很多时候都是在借物抒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任伯年和林风眠作品中的鸟,让学生品评不同的鸟分别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于是,学生就有了“热闹与冷清”“温馨与孤独”“温暖与寂寞”等感受。由此,学生透过画面的“形”,感悟画面的“情”和“境”,并通过落款和钤印感受画面的情趣。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美术素养得到了提升。

读图识意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高等趣味的关键所在,其对于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体现方式。正如梁启超先生所主张的,“要趁儿童或青年趣味正浓而方向未决定的时候,给他们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趣味”。

(二)剖析内心,学会抒情达意

立高等趣味,引导学生用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画面体现一定的情趣和意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

在《花鸟小品》一课的创意表达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洞悉自己的内心,谈一谈想用怎样的花卉虫鸟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再引导学生解读小组素材中的大师作品,分析画面表达的意蕴。然后让学生采用分层创作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美术创作能力进行造型表现。学生可以选择最贴合自己内心世界的大师作品进行临摹或适当改编,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花鸟小品的创编,也可以自由创作花鸟小品。由此,教师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完成画作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合适的位置进行落款和题词,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心境。学生的作业由此变得更加灵动,更充满趣味。部分作品如图1。

图1

趣味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保护与活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水墨画中的笔墨、构图、意蕴之趣的欣赏、理解、表达,能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胸怀,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蛐蛐水墨画小品
斗蛐蛐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水墨画作品
《临宋人小品》
牡 丹 (水墨画)
蝈蝈和蛐蛐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抓蛐蛐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