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人员要转变身份有多难?
本刊全媒体记者
许然
最近,宜宾市一名副镇长告诉记者,通过换届选举,他的身份已经从农民工转变为公务员。在2020年,宜宾市曾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选拔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在经历了层层选拔后,他成为其中一员,不过当时的身份仍是非公务员。
在外界看来,换届选举是转变非公身份的方式之一。不过,对于“非公身份”的干部来说,要转公并不容易。
记者了解到,许多事业身份、参公身份的基层干部在某一岗位上待了15年甚至20年,直至干到退休,也没能转变身份。还有些从事业单位调入厅局单位或是省部级单位工作的干部,也是因身份原因无法晋升到较高的职务职级。
不过每到换届年,一些转变身份的渠道便会随之打开。
比如,在上一轮的换届年,也就是2016年,为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拓宽乡镇领导班子的来源渠道。比如,四川各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选拔乡镇事业编制等“四类人员”进乡镇领导班子的政策。这里的“四类人员”指的就是非公干部,其中包括了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
到了2021年,多地贯彻落实中央、地方精神,加大了从基层选拔任用干部的力度。各地关于选拔“五方面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的公告指出,符合相应条件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五方面人员”,可以报名参加选拔。
一名组织干部告诉记者,不管是“四类人员”还是“五方面人員”的选拔,实际上目的之一都是为解决优秀基层人才的身份问题。不过这样的机会只有在换届年才会出现,且硬件要求很严格,对不同类型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业绩都有相应的要求。经过换届选举后,按照程序,这部分人就可以转变成公务员身份。但如果个别干部在乡镇换届选举后才到位,那就意味着他们可能要等五年后再次换届时才能转公。
除了换届选拔这种方式外,公务员法规定,调任也是非转公的途径。比如,一些基层事业单位的副科级管理岗人员,可以通过调任的形式,调到行政机关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从而置换为公务员。但在个人条件满足的基础上,接收的行政机关得有空编。如果是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则需要满足一定的专业技术职称。
另外,按相关规定,处级及以上的事业单位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转岗到行政单位,与公务员编制进行互调。不过,通过这种方式转公的情况并不多见。一名在厅局工作的干部表示,他所在单位既有行政处室,也有处级事业单位。理论上的操作方式是,成为处级事业单位实职的正、副处级干部,可以调任机关处室,转成公务员编制。但他在单位五六年了,只看到从机关处室调到事业单位任职的,没有看到逆向调动的。
当然,除了调任和选举等,事业编制人员参加公考是最直接的转公方式。但也有年龄限制,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可想而知。
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以前有些事业编制单位因为机构改革,整体通过参公考试变成了参公编制,然后有部分人顺利成为公务员。如今随着体制运行的规范化,不同编制之间无法随意互通。目前除了选举、调任、公考等方式,要想被登记为公务员,解决的方法非常有限,门槛也很高。
客观而言,不同编制序列下都需要优秀人才,在拓宽公务员输送渠道的同时,当务之急更需要打消非公身份“低人一等”的“耻感”,保障队伍稳定。换个思路考虑,既然解决身份问题是个难题,不如从待遇、荣誉等方面为其保障,提高非公人员的职业归属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