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当我第一次坐上飞往中国的航班离开孟买,我并没有对这趟中国之旅做太多规划,只想挖掘一番自己的潜力。从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我从未想过自己会转向攻读汉语硕士学位,然后回到印度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从我最初教授汉语课程算起,到现在已有五年多时间,这段时光既有收获也有挑战。
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对我而言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发现对印度本地教师来说,教汉语这件事要比学汉语复杂得多。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就是为印度汉语学习者找到量身定做的教材,好让学习过程更有趣、更具互动性。印度大学里使用的汉语教材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但大多数都已经过时,教学内容也缺乏对跨文化交流问题的关注,因此很难满足教学要求。
我一直都希望能改进汉语教学材料,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求。2020年,全球遭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冲击,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从线下转向线上,于是有了把关于阿克巴和比巴尔的印度民间故事翻译成中文的契机。在我们学校,中文专业的全日制本科生是三年学制,大三下学期每位学生都必须完成实习。当时各地都在封控,我的学生在孟买也没法去本地公司或者中国公司实习。因此,我们决定开展一些项目,让学生无需走出家门也可以完成实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
我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开始为印度的汉语学习者“量身定制”教学材料。最初的想法是,让他们用中文阅读童年便已熟知的民间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汉语建立亲近感。我一直认为,语言学习需要与本地的文化风俗建立联系,这是外语教育中跨文化交流的核心意义。离开了本地的文化环境,外语学习者往往会对所学语言感到陌生。尤其是对母语属于印欧语系的人来说,学习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往往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练习。在印度人看来,学习英语、德语、法语等欧洲语言要容易得多。
阿克巴和比巴尔的民间故事由一系列短小故事组成。于是,我们决定选出其中在印度最受欢迎的十个故事,把故事确定下来后,就正式启动了翻译和编辑工作。我们学校有两名本科三年级学生参加了这个翻译实习项目,我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尚劝余教授一起负责书稿的校对、编辑以及这本书的版式设计。
我们希望把这本书做成一本图画书,因此除了文字翻译之外,插画设计也颇具挑战性。插画不仅能引发读者的兴趣,也能传递文字背后的意义,好在我们的学生找到了一位出色的专业插画师。从2020年底到2022年4月,我们耗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这本共56页的图画故事书。
起初,这项工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每个故事翻译完后我都会仔细阅读,然后发给当时身在欧洲的尚劝余教授再次核对。尚教授不仅帮助同学们提高译文质量,也帮助他们提升了汉语技能。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在每个故事的结尾,我们还设计了词汇表和练习题。我很希望这本书也能在中国出版,这样中国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了解印度的社会和文化。
阿克巴和比巴尔的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在不同国家、不同社群里是普遍适用的。我们一直希望加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帮助双方学生接触到彼此社会和文化中更加积极向上的信息。在这个高度全球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良好的沟通交流将使印中两国青年共同受益,帮助他们拥抱和平、团结友爱和相互尊重,为自己以及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希望這本书既能够激发更多印度人学习汉语的兴趣,也能让更多中国人对印度社会和文化感兴趣。
本文作者潘美丽(Shikha Pandey)是印度孟买大学孔子学院客座教师,负责汉语专业本科生教学工作。2017年她从天津师范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曾担任孟买大学助理教授,后于2020年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