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辉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态度、价值与审美情趣。近年来,在振兴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剪纸艺术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门传统艺术。在幼儿园开展传统剪纸艺术教学,不仅能传承传统艺术,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剪纸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形象生动、内涵丰富、适应面广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幼儿园开展传统剪纸艺术教学,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有助于幼儿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剪纸来自民间,真实记录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理想愿望。剪纸是中国人祈福与祝福的符号,如窗花、炕围花、墙花、礼品花、服饰花等,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在幼儿园开展传统剪纸艺术教学,有助于幼儿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进而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第二,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剪纸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情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度,提高幼儿手、眼、脑配合的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专心致志地参与活动,这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幼儿的专注度,磨炼幼儿的意志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纸艺术造型具有强烈的主观随意性、抽象性和夸张性,剪纸与幼儿的艺术逻辑思维有着天然的联系。幼儿在剪纸过程中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自身兴趣出发进行艺术创作,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剪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从艺术本身来看,剪纸艺术具有对称、抽象、构图特别等艺术美。在剪纸艺术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方法,以深化幼儿对剪纸的认识,提高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开展传统剪纸艺术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增强剪纸课程的教学效果。幼儿园开展传统剪纸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寓教于乐,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以幼儿园大班剪纸课程老鼠嫁女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动画视频《老鼠嫁女》。这个故事讲的是,老鼠夫妇为了给女儿找一个最好的婆家,先后挑选了太阳、乌云、风、墙和老鼠等当女婿,可最后还是觉得猫最厉害,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猫,在婚礼上,花猫一口吃掉了自己的新娘。幼儿在观看过程中非常专注,当他们看到老鼠夫妇要把女儿嫁给大花猫时,都哈哈大笑起来。教师在传统剪纸艺术教学中引入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民间剪纸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和传统的民间文化,表达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追求和向往。民间剪纸图案并不单单是根据客观自然形态来设计的,而是以寓意、联想的形式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能够唤起人们在民俗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在组织民间剪纸艺术教学时,要把握民间剪纸的精神内涵,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为宗旨,让幼儿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传统纹样,还能感知蕴含在纹样背后的民俗文化。
以幼儿园大班剪纸课程老鼠嫁女为例,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幼儿了解了老鼠嫁女的故事。在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给幼儿讲述了民间关于老鼠的习俗。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刚才看了老鼠嫁女的故事,其实大家不要小看了老鼠,它是十二生肖之首,鼠族丁口兴旺,正好契合了古人多子多福的祈盼,从明代开始,老鼠频繁入画。”
幼儿:“原来老鼠这么厉 害呀。”
教师:“民间传说,正月初三,老鼠要娶亲。于是民间就有了习俗,初三晚上需闭灯早睡、防打扰,还要以米、盐、糕饼为贺,撒在角落,待其自取。到了子时,屏息凝神,会响起唢 呐声。”
幼儿:“老鼠还会娶亲啊,真好玩。”
教师:“在民间有一种剪纸艺术,以前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老百姓就将‘老鼠嫁女’的剪纸贴到墙上和窗户上,象征着去除灾害、祈愿吉利。”
幼儿:“老师,什么是剪纸?‘老鼠嫁女’的剪纸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剪纸教学奠定了基础。
剪纸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新颖独特、感染力强等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剪纸活动有机结合,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剪纸课程新颖有趣。这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幼儿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让幼儿以剪纸活动为乐趣,达到幼儿想剪、敢剪、能剪、乐剪的目的。
以幼儿园大班剪纸课程老鼠嫁女为例,在前面的教学环节,教师已经成功引起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接着,教师结合PPT向幼儿展示了一幅“老鼠嫁女”主题的经典剪纸作品。幼儿立刻联想到刚才教师讲过的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被这一组栩栩如生的作品所吸引。之后,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的内容。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剪纸中老鼠们都在送亲队伍里做什么?老鼠手中的物件是什么呢?”
幼儿:“它们在抬花轿、提灯笼、吹喇叭、敲铜锣。”
教师:“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儿:“我知道,这是用纸做的。”
教师:“对了,这就是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你们想学习剪纸吗?”
幼儿:“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剪纸作品,让幼儿直观了解了剪纸艺术,感受到了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
幼儿园剪纸课堂上的主体是幼儿,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也是非常关键的。在剪纸课堂上,教师对剪纸内容的讲解水平决定了幼儿的理解程度。幼儿在剪纸前应该重点了解剪纸的基本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详细教授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将讲解与幼儿的动手实践相结合。幼儿的个体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幼儿学得快,有的幼儿学得较慢。对于后者,教师要耐心指导,多示范几次,直到幼儿能够扎实地掌握要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教师在教授幼儿园大班剪纸课程老鼠嫁女时,在给幼儿介绍了相关民俗故事,让幼儿直观欣赏了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后,就可以指导幼儿初步尝试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了。比如,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从易到难的剪纸方法步骤图,让幼儿学会沿线剪出直线、弧线、曲线、折线等,使幼儿逐渐能较自如地使用剪刀剪出常见的线条。通过一段时间的剪线条练习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从简单的左右对称入手,逐渐延伸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四瓣花、五瓣花、六瓣花等剪纸图样。在幼儿掌握了单独纹样的剪纸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加深教学难度,指导幼儿学习复合纹样剪纸,即动物与花卉、人物与花卉组合的纹样。幼儿在掌握了这些剪纸技巧后,就可以从仿剪步入自己创作,参照自己搜集来的动物图片创作简单的剪纸。当幼儿完成自己独创的剪纸后,幼儿心中会充满快乐与自豪感,初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以意构象、以象寓意,这赋予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魅力。作为情感表达的载体,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意象造型艺术,它不受比例、透视、时空的限制,多采用镂空、简括、夸张、拼连等造型方法以及象征、谐音、拟人等表现手法来创作,其创作门槛不高,寓意丰富,深受劳动人民喜爱。如今,许多地方深入挖掘、利用本地民间剪纸特色资源,使这门传统艺术重新焕发了活力与生机,这为幼儿园开展传统剪纸艺术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 环境。
近几年,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剪纸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的教育扶持,许多学校和幼儿园都开设了剪纸等非遗技艺课,如火如荼的剪纸艺术教育,正让更多人参与保护与传承剪纸艺术。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剪纸艺术教学,具有广阔的前景。
总之,剪纸是一门集动手、动脑、想象、创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剪纸教学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教育性。本次“老鼠嫁女”传统剪纸艺术教学,以民间剪纸艺术为载体,对培养幼儿的艺术领悟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发掘幼儿的创造力,用艺术涵养幼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在传统剪纸艺术方面的专业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需求,增强传统剪纸艺术教学课堂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培养幼儿高雅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