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内对低温患者加温的效果观察

2022-03-27 00:00:06杨钧榕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低体温并发症

杨钧榕

摘要:目的 观察麻醉复苏室内对低温患者加温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麻醉复苏室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入的686例中心温度低于36℃的手术后低温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43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等待患者苏醒,观察组采用加温仪对患者体温进行调控,比较两组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显著较对照组短(P<0.05); 观察组麻醉复苏室内并发症发生率2.04%,比对照组5.25%低(P<0.05)。结论 麻醉复苏室内对低温患者采用加温仪进行体温调控能有效缩短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低体温;加温;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61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体温正常也是机体维持各项功能正常的前提。低体温是大多数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都会出现的问题,低体温虽然能够降低机体的代谢率,减少机体耗氧量,进而使组织器官对缺氧、缺血的耐受力加大[1]。但是低体温不利的一面也更不容忽视,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引发寒战,加大心脏负担,严重还会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探寻有效的加温措施维持患者体温尤为重要[2]。相关研究得出,在麻醉复苏室内给予低体温患者相应的体温调控,能显著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3]。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加温仪对低体温患者体温进行调控,观察其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麻醉复苏室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入的686例中心温度低于36℃的手术后低温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43例。观察组,女168例,男175例,年龄2-86岁,均数为(44.46±5.19)岁。对照组,女169例,男174例,年龄2-86岁,均数为(44.27±5.08)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全部应用全身麻醉,在手术之前均常规禁食禁饮,在进入手术室之后给予0.01mg/kg乙奎醚注射液肌肉注射。接著开放静脉通道,预输入10ml/kg乳酸钠林格氏液,给予面罩吸氧,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给予所有患者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手术时间为1.5~3小时。本次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全部知晓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之后快速对其意识和呼吸进行检查,及时给予氧气吸入,连续监测生命体征指标,确保患者呼吸通畅。对照组:在复苏期间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仅仅等待患者苏醒,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温仪对患者体温进行调控。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2)两组麻醉复苏室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包括苏醒延迟、寒战、躁动、高血压、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1.4 统计学处理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复苏室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麻醉复苏室内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5.25%(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是一种有创的治疗方式,大多数患者必须要给予全身麻醉的方式,因此在手术后麻醉恢复期内容易发生低体温,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还会降低术后生存质量。引起术后低体温发生的常见原因有手术操作因素、手术室环境因素、麻醉因素等,低体温会使患者血管收缩,影响免疫功能,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会增加[4]。在手术后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之后医务人员必须要结合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具体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而能够有效缓解低体温发生情况以及减少低体温引发的并发症[5]。

本研究得出观察组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显著比对照组短(P<0.05); 观察组麻醉复苏室内并发症发生率2.04%,较对照组5.25%低(P<0.05)。患者在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后体温会迅速下降,一般全身麻醉半小时之后患者的中心体温便会开始下降,之后的3-4小时内患者的中心体温可能会保持在某一值不再降低,但是若是此时仍然不采取有效的升温措施体温还可能会进一步降低[6]。目前大多数手术患者由于在术中未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因此手术后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肾血流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会随着患者的体温下降而降低,因此很多经肾脏排出的麻醉药会减慢排出速度,因此患者的苏醒时间会相应的延长[7]。另外低体温还会抑制很多肌松药经肝肾排泄和肝脏代谢,进而延长肌松药的血浆清除,使患者麻醉复苏减慢。同时低体温还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导致患者苏醒延迟[8]。观察组给予麻醉复苏室内低体温患者加温仪,动态调节其体温,使得体温尽快得到恢复,加快体内麻醉药物的排泄,因此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复苏室内停留时间会显著缩短。低体温不仅会延长各类麻醉药物的代谢、降低机体免疫力、延长麻醉苏醒时间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还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发生,例如麻醉苏醒期躁动、寒战、心脏不良事件等[9]。体温过低会对窦房结功能产生抑制,减慢传导速度,使得心输出量和心率随着体温的降低而下降,延长体循环时间,加大外周血管的阻力,因此会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10]。寒战会使机体的氧耗增加,进而加剧术后的疼痛感。另外低体温也是术后发生躁动的常见不良刺激因素。观察组应用加温仪对皮肤温度进行快速加温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躁动和寒战的发生。

综上所述,麻醉复苏室内对低温患者采用加温仪进行体温调控能缩短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獻:

[1]许立倩,曹艳冰,戴红霞,等.充气式保温毯用于麻醉复苏室全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9,34(14):31-32.

[2]刘闪闪,舒惠萍,胡敏花.不同术中保温法对腹部手术患者凝血功能与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115-118.

[3]郭珺璐,郭珺玲.麻醉复苏护理结合综合保温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3):4325-4328.

[4]LUDBROOK,G.,LLOYD,C.,STORY,D.,et al.The effect of advanced recovery room care on postoperative outcomes in moderate-risk surgical patients:a multicentre feasibility study[J].Anaesthesia: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Anaesthetists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2021,76(4):480-488.

[5]吴梅.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不同时间段体温、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复苏情况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4):2090-2093.

[6]肖蕊,史晓萍,高昀,等.优质麻醉苏醒护理对肩关节镜术后全麻复苏期患者躁动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1,40(10):777-783.

[7]薛曌平,刘莉欣,郭绍宁,等.多模式保温措施对脑室腹腔分流术老年患者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7):4231-4234.

[8]刘小平,丁金花,吴艳,等.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117-119.

[9]袁琴,陈家驹,杨洁.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66-969.

[10]杨丽萍,熊光琼,李婷,等.综合保温护理在胸外科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20,49(22):3861-3864.

猜你喜欢
低体温并发症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医学信息(2016年37期)2017-03-20 08:21:59
急性心肌梗死后低体温与临床不良事件相关性研究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32:04
VSD护理新进展探讨
人人健康(2016年21期)2016-11-05 11:32:22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8:3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海医药(2016年17期)2016-10-12 01:55:41
PDCA循环法在全麻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中对患者低体温及其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