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近些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人们对于建筑的抗震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是一种挑战。观察这些地震事件,就会发现我国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目前人们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愈发关注,故在下文将阐述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实践应用
前言:除去近些年发生的地震,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也有许多小型地震发生,例如台湾地震、辽宁沈阳地震等。这些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在这些受灾地区中,抗震建筑建设技术未得到良好的运用。故而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产生不同规模程度的破坏或倒塌,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受目前技术的限制,还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因此降低地震危害的方法多数为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1 房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简化建筑结构
在做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简化设计,结构形式越简约,建筑结构的力学计算准确性越精确,建筑结构中的力学分布也就越平衡。,建筑结构经过简约后其抗震性越高,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1.2 结合整体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同样也是建筑设计的重点。建筑的抗震设计,需要应用在建筑整体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构建设计方案时要从建筑的整体设计考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该结合建筑的现场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规划设计。对于抗震性的多方影响因素要进行全方面考虑,并且需要考虑建筑结构中各种构件的协调性,从而实现建筑抗震性的提高。另外在具体建筑设计中,需要针对建筑不同位置的力学特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断对建筑的结构进行优化,在建筑本身满足建筑基本抗震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建筑的整体稳定性,降低工程成本[1]。
1.3 加强抵抗性
建筑设计方向侧重于建筑结构上对于地震的抵抗性,那么建筑本身的抗震性也会得到提高,从而建筑结构也会取得更好的稳定性。因此在建设结构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需要提高抗震设计部分的重视,以强化建筑对于外力的抵抗性,以此为设计思路进行设计,这样设计才能提高建筑的整体设计质量,从而实现建筑整体的安全性,从而使建筑达到设计要求效果,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的影响,设计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结构的受力的平衡,基于保证当前设计质量的要求下,才能实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2]。
2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地震灾害是一种难以预测的灾害,其发生后产生的危害极大。在地震危害发生时,由于受到地块活动的影响,地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摇晃,如果建筑的抗震等级低于地震强度等级,这将会造成大量建筑的损毁,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对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更要注重设计方法的选择。
2.1科学合理选择建筑地址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想要提高建筑的抗震性,建筑设计选址尤为重要。虽然突发的地震灾害可致使建筑物倒塌,但是科学合理的选择建筑的设计位置也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主体本身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情况。在结构不同建筑下方土质性质不同的情况下,建筑位移的程度也会不同。若建筑设计在不满足建筑要求的土质上,不仅不会利于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也会增加建筑坍塌的风险。因此在建筑建设地址的选择上,要尽量避免易受地震影响地区,并且结合当地地形进行设计思考,将建筑建设在平坦开阔的地区,对建筑区域的土质性质进行现场考察实验。如果无法避开不适建筑区域,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设计经验与专业知识,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根据建筑的抗震能力,采取有效设计措施,以此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稳定性的影响[3]。
2.2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在建筑设计环节中,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设置多重抗震防线,这种设计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地震对于建筑稳定性的影响。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中,应该选择具有延性优势较为明显的建筑构件,这是建筑抗震结构中的第一重防線,或者也可以设计多重其他抗震性构件,以此形成其他防线。在发生地震灾害时,如果第一道防线受到损害,那么其他防线则可以继续抵挡地震的冲击,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多重抗震性防线的构建也可以有效抵消地震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需要格外注意地震灾害中建筑的稳定性,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4]。
2.3合理设计削减地震能量
应用减少地震作用到建筑本身能量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的影响。为尽量控制地震灾害产生时所爆发的能量,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家建筑物位移的影响因素,而且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也要进行外界因素的合理预测与分析,研究在结构设计中减弱地震作用在建筑本体上的能量。而同样重要的是在发生地震时,为控制建筑物在被地震影响产生破损或者变形的问题时,需要认真研究计算建筑底部位置的变形问题,这种设计方法在建筑底部土质硬度较高的土木工程建设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间力的传导关系与传导方向,科学合理的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地震能量的控制,降低地震能量传导到建筑结构上所带来危害与影响,以此保证建筑的安全质量。在作用力的传导与分析中,要充分考虑作用力的划分思考,避免局部作用力过大而导致整体失去平衡,保证建筑的安全稳定。
2.4加强结构抗震设计
2.4.1防震缝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建筑抗震性为首要设计考虑需求,对于防震要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建筑,可以在建筑特殊位置设置防震缝,合理利用防震缝,将建筑内部结构进行分解,使建筑各个结构互相独立。缝隙两侧也需要预留足够的结构宽度,以保证防震缝两侧建筑完全被分离开。在地震危害出现时,防震缝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的作用力,降低各个结构间的相互影响。
2.4.2抗震墙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中,若发生高级别地震危害,建筑物抗震墙受到的影响最大。墙体在受到地震影响力的作用后,这将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裂缝,如果问题严重也会造成建筑倒塌的情况。因此抗震墙的设计也是建筑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墙体的设计需要其高度满足建筑抗震性的要求。在建设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精细化设计方式。在墙体设计为横向时,应始终坚持均匀设计的原则,以确保地震灾害发生时,抗震墙不易发生位移。在抗震墙纵向设计时,为抵抗地震灾害的影响,需要预防墙体竖向裂缝,将纵向设计与横向设计结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的抵抗力与抗震墙的数量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墙体的数量无法满足工程结构设计的要求,则会导致建筑结构刚度较小,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会发生较大位移,降低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因此在建筑设计与布置中,抗震墙的设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结论: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居民对于房屋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这样就要求建筑行业不断磨练与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以此才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筑行业是市场基础建设行业,对此需要对其不断探索研究,虽然目前在技术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只要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不断优化技术,必将打造出更具安全性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炼.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1,6(04):205-206.
[2]李喜乐.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1(07):87-88.
[3]张均,孙栋梁.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5):69-70.
[4]黄传道.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1):155-156.
作者简介
韩虹霞(1986.6.7),性别:女;籍贯:甘肃民乐;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