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焕成
关键词:营养治疗;干预;儿童糖尿病;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小儿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的一种代谢性病症,主要表现为空腹及餐后2h内的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1]。临床常见患儿多饮多食,身体却日益消瘦等症状。及时对糖尿病患儿进行有效治疗是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但糖尿病作为代谢病,本身就具有治疗周期漫长等特征[2]。因此,对糖尿病患儿的治疗,不仅需要通过给予药物进行血糖水平的控制,更需要从患儿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加以干预,从而保证治疗效果[3]。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比实验,探索研究临床营养治疗及干预对小儿糖尿病患者的作用效果。
1一般资料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5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患儿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5.7±1.3)岁;含有男患儿17例,女患儿1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1~14岁,平均年龄为(6.0±2.1)岁;含有男患儿11例,女患儿16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进一步对比分析价值。
1.2研究方法
对两组小儿患者在糖尿病的药物水平的治疗上,采取相同的治疗手段,并根据其实际情况作出灵活调整。
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及干预措施。开展优质的营养治疗及干预工作,就要要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营养治疗及干预方案。方案的制定,首先以保证患儿的健康发育为主,既要考虑到患儿自身体重、病情状况,又要考虑到患儿家庭对方案是否具有执行能力。其次,糖分又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针对糖尿病儿童的营养方案,其糖分摄入来源应该尽量选用低血糖指数的糖类,同时食物中最好含有膳食纤维成分,可以帮助患儿降低对糖分的过度吸收。最后,还要注意营养计划是否考虑了患儿的喜好因素。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多选用患儿爱吃的食物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空腹时和进餐2h后的血糖水平,调查患儿家长对治疗及干预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和“x±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和%表示,组间进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的血糖水平对比
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测量其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进行对比,两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后,测量相同两项指标,结果显示,接受了临床营养治疗及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其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P<0.05,如表1,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患儿家长对营养治疗及干预的满意度调查中,家长满意程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8100%。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家长满意程度为81.48%(22/27),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为48.15%(13/2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統计学意义,如表2。
儿童患糖尿病的原因不仅与患儿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有关,还受遗传、病毒等多种因素干扰[4]。儿童糖尿病是引起小儿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加之小儿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较差,无法准确的表达自身感受,若不对糖尿病进行有效控制,极易引发其他重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的治疗属于终身控制性治疗,小儿患者发病期越早,治疗期也就越长,仅仅依靠服药进行疾病控制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式。因此在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适宜的营养治疗及干预手段,帮助患儿增强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对患儿的长期控制血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在实验中,数据显示,使用了营养治疗及干预手段的观察组患儿,其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较对照组更好,其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也更高,各组数据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小儿患者的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加入营养治疗及干预手段能够更好的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保护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家长对治疗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柯,吴瑾,黄红玉,李心仪,周明明,吴晓娜.糖尿病住院患儿规范化医学营养管理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22,29(01):13-16.
[2]许玉莲,郑敏燕.儿童糖尿病膳食食谱制定的营养治疗方法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06):20-21.
[3]魏丽亚,曹冰燕,孟曦,巩纯秀.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综合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01):34-39.
[4]曹冰燕,巩纯秀.儿童糖尿病的葡萄糖监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9(20):1534-1536.
[5]王继华.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营养治疗及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5):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