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梅 景慧 张翔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I型 房间隔缺损 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8--01
超声表现:1.腹壁脂肪层弥漫性增厚,呈“羽毛状”高低相间不均质低回声(图2), CDFI:病变区域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1]。 2.房间隔间隔缺损。
神經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1/3000,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为神经纤维瘤、咖啡斑等。可表现为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没有家族史,也可表现为神经纤维瘤病,也称VonRecklingghuausen病。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肠道、心脏等)、皮肤等全身各个系统,但神经系统肿瘤为该病特征性表现。临床分两型 :I型 神经纤维瘤病1型:发病率高,约占90%以上,患者出现多发神经纤维瘤体,典型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并出现多数广泛分布的咖啡斑迹小雀斑,多在儿童时期出现,但多数于青春期快速增多,主要分布腹部、四肢、颈部等处出现,表现为皮肤和皮下组织增生,皮肤表面增厚、色素加深或者伴咖啡斑,感觉异常等可伴有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纤维瘤病 2型(中枢或听神经瘤病):特征性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2]。笔者超声诊断1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房间隔缺损,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5岁,出生时躯干牛奶咖啡斑,为棕色、牛奶咖啡色斑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范围变大,颜色由浅变深,数量增多,多位于躯干部位,腋窝与腹股沟区见多发褐色雀斑。10岁心脏彩超体检时发现房间隔缺损(中央型),未予治疗。4年前,患者躯干不出现多发结节、丘疹,逐渐增大成结节、包块,偶伴瘙痒,家中无类似病患者。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智力较差,发育欠佳,脊柱侧弯。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见多处咖啡斑,呈棕色,深浅不一,直径约2-14cm。躯干密布数十个小结节,呈暗褐色,质软,互相不融合。辅助检查:心脏彩超:房间隔中段回声中断,直径约12mm,该处左向右血流分流信号。诊断1.神经纤维瘤病I型 2.房间隔缺损(中央型)。
讨论 神经纤维瘤病I型合并房间隔缺损国内有个案报道,两者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尚需进一步探讨。诊断:典型的临床表现 、 组织病理诊断及染色体检查。本病无特殊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对症治疗为主。一个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应该对于前来就诊、通过皮肤特征改变疑似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结合超声检查并高度疑似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应该强烈建议做心脏超声检查,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结构的异常,并建议进一步行骨、肠道、眼部、神经纤系统等各方面的检查,以准确评估患者有其他方面的损害,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纤维瘤病的损害程度有个客观的判断和把控,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詹维伟,轩维锋。浅表组织超声与病理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25 [1]
2耿峰 ,李安民, 张志文 ,郭晓明。 神经纤维瘤病分型与临床(1).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2007:855-85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