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构建和评价体系路径研究

2022-03-26 02:21刘三满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智能化体系基层

刘三满

山西警察学院 网络安全保卫系,山西 太原 0304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将社会管理升级为社会治理,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1]。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社会治理直接面对群众,面宽、量大、事多,是社会治理的深厚基础、治国安邦的重要支撑。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是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2]。

一、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概述

(一)基本概念

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对城市社区、农村村落的治理,是党委、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依法综合运用多种社会规范体系和手段,直接或间接对基层社会进行治理的过程和活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则是指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依法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海量规模的大数据资源与基层社会治理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使基层社会治理过程更加优化、科学、智慧。

(二)主要特点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完善的整体体系。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多种主体的力量,打造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横向共治同心圆,纵向善治指挥链[3]。

2.构建健全的运行机制。基层社会治理要体现民主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制度安排,制定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和人民群众等多种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职责边界;要向基层放权赋能,发挥好不同主体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的多元、互动和合力作用[4]。

3.创新多种实现形式。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碎片化,要鼓励不同主体之间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新多种方式,形成代表基层社会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共识和公共政策;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和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依法通过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工作,最终实现基层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技术支撑

1.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要注重发挥智治的支撑作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要拓展和创新智治的深度应用体系,再造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通过数据自动收集、关键信息捕捉、异常信息比对、数据自动研判、模拟结果输出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为打造智慧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5]。

2.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能力建设中,预测预警、动态管理、精准打击等是重要内容。公安机关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深入开展,公安机关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维护治安秩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在动员过程中日渐呈现出脱离日常生活的态势[6]。近年来的实践同时证明:构建包括数据自动收集、关键信息捕捉、异常信息比对、数据自动研判、模拟结果输出等模块的新型社区警务情报工作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基层情报工作的效率,解放大量警力,为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城市、智慧警务奠定坚实基础[7]。所以,要加强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能力,智辅动员群众,智辅科学决策,智助管理服务,智防风险挑战,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预测预警、动态管理、精准打击等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效能。

二、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不足

在数字中国战略下,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正在向复合型、全能型转变,但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不足的问题。根据调查,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依据的数据,很难使用海量的全体数据,具有一定局限性和模糊性,严重影响了事物关联性分析,导致难以捕捉治安维稳、便民服务、打击犯罪的征兆信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硬件上讲,是基础建设不到位;从软件上讲,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智能化能力建设严重不足。

(二)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

根据调查,大多数地方还没有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的评价体系,既缺乏科学评价的标准,也缺乏科学评判的激励机制和奖罚制度,形不成对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的软引导和硬约束。

三、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及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路径

目前学界对基层社会治理研究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机制改革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已有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初步运用了大数据技术,但是还远远不够,还不适用于大数据技术的迭代和变化;大数据能够为政府决策和分析提供便利,借助新技术可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基层社会治理存在预测预警、动态管理、精准打击等能力不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对社会复杂因素考虑欠缺、事物关联性分析较弱;基层社会治理普遍缺少治理评价体系;针对现有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评价体系存在的缺陷,要着力构建“数字中国”战略视角下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以及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的评价体系。

由此可见,目前理论界对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涉及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还比较少,对如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预测预警能力、动态管理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的研究更是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笔者基于大数据的理论框架和工具,采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积木式分解等创新性研究方法,提出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路并进行探索。基本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基本研究思路

(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

1.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本能力模型。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以“基层社会治理”“数字中国”“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研究主题,收集和整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相关的文献,研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应用[8]。其次,采用实地调查和关键事件访谈方法,准确把握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资料进行梳理,确定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能力要素。再次,采用工作任务分解方法,进行分类研究,明确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岗位职责划分为依据,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本能力模型。

2.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三种核心能力模型。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三种核心能力包括预测预警能力、动态管理能力、精确打击能力。(1)研究“数字中国”战略下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三种核心能力的主体、主题、方向、热点、趋势,确定占据主流地位的研究主题和方向,挖掘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三种核心能力的知识和能力构成要素[2]。(2)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理论框架和工具,采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积木式分解等方法,挖掘、归纳潜在或隐含的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要素,以高内聚、低耦合为原则,将智能化知识和能力划分为可以组合的模块,构建积木式知识和能力架构,组成单个知识点、单个问题解决方案、单个犯罪类型等积木组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块化评价体系,使基层社会治理适应大数据等技术的迭代变化[9]。(3)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三种核心能力模型。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治安维稳工作中,提升多方面、多领域的预测预警能力;在基层社会治理的便民服务工作中,提升对事件关联分析、民众关系分析等动态管理能力;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打击犯罪工作中,强化对时间、地域、涉嫌目标的分析能力,提升对犯罪行为的精准打击能力。

(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的评价体系

1.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基本能力评价体系。以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基本能力为评价对象,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基础知识和能力构成要素的评价体系。

2.构建基层社会治理预测预警能力评价体系。以基层社会治理案件的预测预警能力为评价对象,将基层社会治理实际工作中预测预警案件的准确度、领域覆盖度、案件事前预警与事后报警的关联度、案件接警处警使用新技术的关联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预测预警能力评价体系。

3.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动态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以基层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能力作为评价对象,将公众事件关联分析和民众关系分析的时效性、准确度、聚合度、关联度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公众事件、民众关系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研判,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动态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4.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精准打击能力评价体系。以对基层社会犯罪案件的精准打击能力作为评价对象,将时间、地域、涉嫌目标等犯罪要素的时效性、准确度、打击犯罪成功率、使用新技术打击犯罪案件占比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精准打击能力评价体系。

5.面向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工作中的治安管理、战术指挥、刑事侦查等工作,深入基层社会调研,进行顶层设计,采用思维导图理论框架和工具,构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相结合、与基层社会主动应用大数据等具体工作相结合的教学、训练、实战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基层社会良性互动的多向快速反馈机制[10]。

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是我国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一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公安队伍智能化能力建设,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二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应用,能够大范围提升公安工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11]。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预测预警能力、动态管理能力、精确打击能力。三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防范,提升基层社会治安维稳的预测预警能力,有效减少犯罪案件,变被动为主动。四要设计知识库、激励机制及演进机制,将评价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相结合,调动基层社会加强治理智能化能力建设的积极性,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能力和科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五要指导实践,拓展运用,将本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其他公共服务领域,为政府机关和公安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12]。

五、结语

我们要关注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趋势,解决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智能化能力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探索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模型和评价体系的实现路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实现服务精准化和治理精细化,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能力。

猜你喜欢
智能化体系基层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