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中阳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培育并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人民和时代要求、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个阶段进行的伟大斗争、形成的伟大精神,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革命品格,开天辟地、勇往直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显著表征。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革命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代表达,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时代不同,面临形势和任务不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呈现出差异化的外在表象特征。这些差异化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历史演进的真实外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历史演进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万变不离其宗的“根”和“魂”。
●改天换地、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饱经磨难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的革命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一经结合,诞生了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在斗争实践中展现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革命首创精神。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打破教条,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大胆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将革命力量转移到农村,放手发动群众,领导工农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孕育了实事求是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在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断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形成了独立自主攻险关、实事求是闯新路、民主团结得胜利的遵义会议精神。延安时期,广大共产党人以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留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等等。坚持革命的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质[1],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坚持独立自主、敢为人先,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烙上了鲜红的革命品格。
●不怕困难、自立自强的坚定信念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革命品格形成于自立自强的建设实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掠夺和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工业产值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了50%以上,有超过400万的城市失业人口和4000万的灾民[2]。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发扬了不怕困难、自立自强的革命品格。与此同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入朝作战,用顽强的斗志击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扬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外国专家的极其艰苦的科研环境下,老一辈科学家们扎根戈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靠自己的力量成功为祖国研制出“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形成了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原油产量低,难以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贫油”现状,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油田工人,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决心和毅力,人拉肩扛,仅用5天多时间打好第一口油井,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大庆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中国共产党人以“人定胜天”的气魄与决心,克服一切恶劣条件,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增添了新的革命篇章。
●冲破桎梏、砥砺奋进的开拓气度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革命品格成长于冲破桎梏的开拓气度中。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定,使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当时国内外对改革开放后“中国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质疑,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的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作出回答,以令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建设成果有力回击质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革命气度。从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签订“大包干”契约到工商业发展的“温州模式”,再到浦东开发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打破条条框框,以“效率就是生命”的求实精神,奋力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谱写了解放思想、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精神。在没有前人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打破传统思想桎梏,在一片荒地上先试先行“杀出一条血路”,在那个春天写下深圳特区建设的不朽传奇,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面对高风险挑战的载人航天事业,火箭研制团队勇于开拓担当,实现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改革是一场革命,在改革开放这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斗争中,广大共产党人以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革命气度,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写下新的注脚。
●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的强国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革命品格弘扬于追求卓越的强国进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朝着由大到强的强国之路继续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迎难而上深化改革,坚守初心使命,在新时代发展实践中展现出坚定的强国自信。为实现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广大党员干部前赴后继奔赴贫困地区,经过8年持续奋斗,取得了近1亿人实现脱贫的历史壮举,锻造出上下同心、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党领导广大抗疫人员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谱写了新时代坚持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广大科研人员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经过26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区域到全球的历史性跨越,继承老一辈“两弹一星”精神,铸造了新时代自主创新、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新时代的强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谱写了一曲曲胜利赞歌,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强国自信。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破浪前行的力量源泉。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灵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前人未曾面对过的艰苦条件,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革命斗志,靠的就是从未动摇的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丰碑,无一不包含了坚定理想信念这一显著标识。坚定的理想信念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的灵魂。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核心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具备强烈的使命意识与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自成立之日起,就将拯救劳苦大众于剥削苦难、解放中国人民于民族压迫作为斗争目标,领导动员无产阶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中国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就,无一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实践中强烈的斗争意识与斗争精神。正是在斗争中,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有机统一,并将其寓于谋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中。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核心。
●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根本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4]。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服务人民,始终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价值信仰,并将这种理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精神谱系中。没有以为人民谋幸福的革命初心,中国共产党人就不能够克服艰难困苦,抛弃了人民立场与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人就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追求,就抛弃了推动历史前进的最磅礴力量。从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到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再到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抗美援朝精神,及至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百年革命实践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为民情怀,锤炼革命品格,实现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革命实践注入了理想信仰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根本。
●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革命品格的本质特征
坚定的理想信念、斗争精神与为民情怀,具体到革命实践中,表现为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与政治自觉,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带领团结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不负使命、不怕牺牲的革命担当奉献精神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绘就的精神谱系中,一以贯之的担当精神与使命意识既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薪火传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的本质特征。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并不断成长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代环境下的传承发扬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面对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要在实践中续写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在实践中继承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斗争意识与革命精神。
●在学习与传承中牢记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最大优势。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蕴含着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伟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开展自我革命,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吐故纳新,去除革命肌体中的顽瘴疾疴,那么波澜壮阔的百年革命实践就不可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功。在实践中继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必须始终传承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品格。一方面,要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汲取理论营养。要用发展的眼光系统学习著作蕴含真理,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结合,把握理论发展脉络,防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相互割裂,犯教条主义错误,在学习中不断深化自我革命,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将自我革命融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要求。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下自身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自我革命品格同当下改革发展大势相结合,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证社会主义革命等重大现实问题上深刻理解“勇于自我革命”所蕴含真理,并用这一真理来指导改革发展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能力,做到明辨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切实担负起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
●在丰富与发展中坚持开拓进取
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在实践中继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方法论。在新时代继承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血脉,并在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实践中坚持开拓创新。首先,坚持辩证态度,在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要坚守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批判精髓,深刻领悟当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实质,抓住发展改革主要矛盾,以“钉钉子”的恒心与毅力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取得重点环节的关键突破。其次,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引领人们不断开拓创新。弘扬共产党人的革命品格也是如此,要在进一步探寻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品格的丰富内涵。
●在传播与弘扬中实现担当突破
精神的魅力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动力来自于担当。新时代传播与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必须继承发扬勇往直前的担当意识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如果缺乏担当精神或止步于理念和口号,没有在实际中躬身力行,那么再伟大崇高的精神也难以打动人。在新发展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改革形势和依然存在的诸多发展问题,要在全社会弘扬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让广大群众肯定认可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革命品格,就必须具备强烈的担当意识,自觉做到躬身力行,勇于担起使命责任。一方面,要直面问题、解决困难,扛起发展责任,在解决困难问题、推动建设发展的实际行动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效能;另一方面,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准绳,虚心请教,让群众当阅卷人,以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以实实在在的能力打通发展改革道路,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以实实在在的作风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