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清/谭 卫,/邹谢华/雷涯邻
(1.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2.中国矿业报社,北京 100037;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具体反映,凸显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是发端于伦理和人权,逐步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系列治理规范。ESG的雏形可追溯至19世纪一些宗教、社会团体奉行的“伦理投资”——主动将酒精、烟草、赌博、军火等与其伦理观相悖的内容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的投资模式[1]。1924年,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但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哈耶克(Friedrich A.Hayek)等人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企业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容易引致政府干预,也分散了企业经营主业的精力,置企业于危险的境地,从而危害社会自由[2]。Carroll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模型,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3]。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和南非反种族隔离运动如火如荼,极大地提升了投资界和企业界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维护劳工权益的意识,并由此促进了“社会责任投资(SRI)”观念的形成[4]。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发布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规范化水平极大提高。
二是环境革命推动环境治理,形成企业环境治理的系列治理规范。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革命推动了全球环境治理,企业承担环境责任逐步进入国际视野。1984年美国可持续投资论坛(ISF)成立,1989年环境责任经济联盟(CERES)成立,开启了“环境保护投资”实践。迈克尔·波特所倡导的波特假设认为,企业积极遵守环境规制,可以通过创新补偿与先动优势等途径为企业创造收益,部分或全部弥补企业遵循环境规制的成本,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净收益[5]。当前,各类推进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行业倡议和基金机制已然浩如烟海。
三是跨国公司全球化中的重大事件引发治理变化,形成公司治理结构的系列治理规范。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发达国家财务造假丑闻频发的背景下,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层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1999年OECD发布的《公司治理原则》,是公认的公司治理国际基准[6];2002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推动公司治理规范化[7]。
四是ESG集三者大成,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ESG倡议自2004年由联合国金融组织(IFC)和瑞士政府联合发起以来,逐步得到行业认可。2006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的联合推动下,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成立,将公司治理与环境和社会责任合并,标志着ESG投资概念的正式提出[8]。同一年,高盛发布了第一份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和治理概念整合在一起[9]。
总的来说,ESG理念体系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考虑了传统投资利润最大化之外的环境、社会和治理等价值驱动因素,满足了资本市场中对此有偏好的投资者需求。
一是资本市场逐步将ESG信息披露作为管理要求。各证券交易所对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的要求日趋严格,MSCI、DJSI等ESG评级指数产品日益受到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ESG专业机构使用测量指数和模型完善报告内容,保障披露信息的专业性与完整性。2020年10月,彭博与MSCI宣布推出彭博巴克莱MSCI新兴市场ESG指数系列,包括10个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指数。2021年6月28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格式准则,将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有关内容统一整合至新增的“第五节 环境和社会责任”中。
二是ESG资产规模快速增长超过万亿美元。2020年,多类ESG(社会责任投资)的资产在当年吸引了大量资金,规模创下新高,相关资产全球合计首破万亿美元大关。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中国市场归属于ESG投资基金的基金数量已达154只,规模合计1729.5亿元。大量的ESG基金出现,部分基金加仓赣锋锂业、宁德时代等新能源矿产概念矿业上市公司,推动新能源矿产概念上市公司股价总体上升。
一是国际组织发布ESG相关指南、倡议,推动矿业可持续发展。2009年,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第一份《钢铁业可持续发展宪章》,倡导钢铁企业将包含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其核心业务活动中。2016年4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第三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受冲突影响和高风险区域矿石负责任的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南》(OECD指南),旨在建立透明的矿产供应链及可持续的公司参与矿业的机制。2019年9月,世界黄金协会发布《负责任黄金开采原则》(RGMPs),涵盖了黄金生产过程中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层面,强调在尊重环境和人权,以及员工、承包商及与采矿活动相关的社区成员福祉的情况下进行开采。2020年2月,国际矿业和金属理事会(ICMM)更新《采矿原则》,定义了采矿和金属行业良好实践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要求。还有许多组织发布ESG相关原则指引(表1),推动矿业企业ESG披露规范化。
表1 主要国际组织发布的ESG相关原则指引
二是各国政府大力引导矿业企业推进ESG建设。美国早期的相关政策更多关注环境、社会、治理中的单一因素,2015年,首次颁布基于完整ESG考量的规定——《解释公告IB2015-01》,鼓励ESG投资理念;纳斯达克交易所在2017年、2019年分别发布《ESG报告指南1.0》和《ESG报告指南2.0》,为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供指引。2019年,美国国务院发布《能源资源治理倡议》(ERGI),提出要促进负责任和可持续的采矿实践。2020年,美国金融服务委员会通过《ESG信息披露简化法案》,要求制定更细致的ESG规则。
加拿大金融服务监管局(SFS)发布的《养老金福利法案》规定,在安大略省注册的养老金基金需践行 ESG理念,并披露其 ESG 投资计划及决策。加拿大政府养老金计划(CPP)专门设立委员会(CPPIB),专注于养老金的 ESG 应用及可持续投资的研究[10]。2011年,加拿大证券管理局发布《国家文件第43-101号:矿产项目披露标准》,要求矿产项目披露运营产生的环境问题、与当地社会或社区谈判和协议情况等。
澳大利亚ESG信息披露目标重在管理其面对的气候变化风险。2018年,跨级准则理事会和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发布《关于在财务报表范围内评估气候风险的联合指南》;2019年,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司治理原则》,就上市公司披露其对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环境风险管理情况提出了系统性的披露指引[11]。澳大利亚早在20世纪就制定了《环境保护与生态多样性保护法》和《原住民地权法》,要求矿业开发应注意保护环境并与原住民社区和谐相处。
发展中国家在ESG治理的三个方面发展不均衡。虽然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对矿业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治理提出要求,但是对公司治理要求不高。
三是ESG成为矿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当前,ESG管理也得到矿业企业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矿业企业从企业社会责任延伸到ESG管理。《2020年RKS中证800ESG评级报告》显示,17家中国金属和矿业行业上市企业ESG获“BB级”。2021年,洛阳钼业、紫金矿业等企业发布了ESG报告。
中国在推进矿业ESG建设上也做了许多工作,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均有助力。
2.1.1 环境治理——多部门联动
国务院2013年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要求将绿色矿业理念贯穿于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坚持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基本要求。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实施绿色开采,以煤炭、有色金属、黄金、冶金、化工、非金属矿等行业为重点,按照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因矿制宜采用充填采矿技术,推动利用矿业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或治理采空区和塌陷区等。
生态环境部2018年发布《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为加强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以及防控工矿用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提供依据。2020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强调要发挥环评作为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提升煤炭资源开发行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煤炭资源开发全过程环境管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国土资源部2010年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矿山企业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矿山企业被社会赋予使用、处置矿产资源的权利,高效探明和科学开发矿产资源是矿山企业的产业责任和社会使命,在保障矿产品供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2017年5月11日,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从用地、用矿、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13]。自然资源部2018年6月发布《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9项行业标准。
2.1.2 社会责任——部门和行业联动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出台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修订)》和《钢铁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办法》,细化钢铁行业企业的安全、职业卫生和社会责任;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持续加强稀土行业秩序整顿的通知》《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2—2020年连续组织煤炭企业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从规范经营、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公益慈善等方面展示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风采。中国黄金协会自2012年开始发布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推进黄金行业履行社会责任。2014年,中国五矿化工产品进出口商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对外矿业投资行业社会责任指引》,要求企业主动将社会和环境因素融入对外矿业投资的决策和运营中,有效管理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加工、投资合作及相关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许多矿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中国铝业公司发布第一份中国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上交所、深交所陆续要求相关企业独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采矿业上市公司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14]。矿业企业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境外履责、生态环保、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等方面主动作为:有的企业通过治理荒山荒沟,种植节能减碳林,改善矿区生态环境;部分矿业企业通过支持地方发展相关产业,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吸纳当地群众就业,进行各类捐赠,提升矿区经济质量和水平。
2.1.3 公司治理——国有企业率先铺开
2015—2017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及22个配套文件,形成“1+N”顶层设计;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方案》,推动国企治理结构科学完善、经营体制灵活高效、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众多矿业企业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法人治理机制改革,探索企业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优化内部防控机制,持续增强合规管理能力和依法治企能力。
部分混合所有制矿业企业积极推进公司治理,在国际矿业合作中取得积极成效。例如,紫金矿业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名薪酬委员会、审计与内控委员会、执行与投资委员会。洛阳钼业也在董事会设有类似委员会加强公司治理。受益于高效决策机制和相对成熟治理结构,近年来,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在国际矿业并购中动作频频,成效斐然。
2.1.4 ESG信息披露——潮流引领
国内ESG治理已经起步。当前,我国尚未针对ESG体系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防治或公司治理等某个领域,或仅涉及披露、评价和投资中某个阶段(表2)。总体上看,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ESG政策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点。
表2 部分监管部门及机构发布的ESG相关文件
ESG治理是高于法律要求的行业治理要求。法律规定的是最基础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底线思维。ESG理念显然是对企业在合规经营并实现良好业绩基础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全社会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结晶。
ESG治理既需要“看不见的手”,也需要“看得见的手”。市场是具有导向性的,投资市场上投资者对ESG的追捧,倒逼企业推进ESG治理以获得投资者青睐;企业通过稳步推进ESG治理实现更高收益,必然使企业加大对ESG的投入,以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事物向前发展,既需要拉力,也需要推力。如果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企业贯彻ESG理念,那么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无疑就是推动ESG治理的强大力量。政府通过制定ESG相关政策,一方面确定企业行为的底线,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践行ESG理念的扶持。
2.2.1 ESG管理嵌入到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50强矿业企业均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ESG报告。
中国矿业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较多,ESG报告相对较少。在研究组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筛选的109家中国矿业企业中,有55家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占比50.04%。从报告发布次数来看,矿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连续性较好,发布4次及以上的矿业企业有32家,占比58.2%。责任报告编制标准多元,但主旨精神相对一致。已发布的55份报告中,有44份报告明确披露了报告编写参考标准。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9份报告参考)、中国社科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CSR4.0)》(21份报告参考)、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19份报告参考),是矿业企业参考前三位的编写标准。另外还有10份报告参考了香港联交所的ESG指引。
2.2.2 ESG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多项竞争力要素水平
研究证明,ESG表现较好的企业,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债券违约概率低[15];二是融资成本会显著降低[16];三是企业价值较高[17-18]。从企业个案来看,中国石化通过推进ESG建设,品牌价值稳步增长。在Brand Finance发布的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中国石化品牌价值为236.4亿美元,排在第48位。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联合举办的“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评选,中国石化位列第5,品牌价值为2462.88亿元,是国内品牌价值最高的能源化工行业品牌。紫金矿业2021年ESG报告显示,得益于ESG建设绩效显著,该公司金铜资源储量、产量和效益稳居中国上市公司前列,企业市值至2020年12月31日超过2249亿元,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公司价值得到高度认可[19]。
矿业由于自身生产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层面存在天然风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内矿业企业面临政策、环保及成本等压力增大,非常考验矿业企业开展ESG治理的战略定力。
一是国内缺乏矿业ESG政策、倡议及标准。国际上,许多行业协会及组织发布了ESG原则或指引,为矿业企业的ESG评价描绘了轮廓。国内虽然出台了环境污染、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证券市场关于ESG信息披露的标准也已存在,但是尚未出台标志性的ESG文件,没有建立矿业行业的ESG评价体系,许多矿业企业仍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而非ESG报告;大多矿业企业参考全行业适用的ESG评价标准,无法体现矿业行业ESG的特色。
二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从短期来看,矿业企业在推进绿色生产、生态修复、提升职工福利、构建和谐社区、改进公司治理等方面,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成本和制度成本。但是,从长期来看,矿业企业针对环境、社会、治理等层面的改革,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利益之间权衡,既要避免“蜻蜓点水”,也要避免“用力过猛”。
三是矿业企业发展不均衡,难以同步推进ESG治理。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采矿业规模以上企业共10203个,以小型矿业企业居多,而大中型企业只有2162个,仅占21.19%。小型矿企的抗风险能力远不如大中型矿企,他们在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还要推进ESG治理,无疑要面对更大的压力。
一是积极与国际接轨。为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及推动企业自身发展,“走出去”是中国矿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就意味着中资矿业企业的海外投资与运营必须“入乡随俗”,既要结合国际组织发布的ESG相关标准或指引,对矿业项目运营进行改进并按要求及时披露ESG信息,提升企业的国际声誉,又要遵守当地关于环境、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政策,使海外项目与当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可持续发展。
二是出台矿业ESG系统政策。矿业行业的ESG政策既要顺应全球趋势,吸收借鉴国际矿业ESG发展的先进经验和专业知识,与金融体系的ESG挂钩,又要在行业治理中形成独特的评价机制体系,还要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体现新发展理念,考虑ESG发展阶段,兼具现实性与前瞻性。
三是制定矿业ESG标准。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应结合中国实际,面向全球,形成中国特色的矿业ESG治理标准。ESG治理标准应考虑不同矿种的国际开发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标准体系。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具有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协调等作用,矿业行业协会作为矿业企业的自治性组织,一方面应结合国内外经验,推出具有时代先进性的行业ESG倡议;另一方面,应充分调研矿业企业推进ESG治理的难点,提供相应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