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严冬
对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扎实的基本功和实践技能,良好的心理状态是 保证高水平运动员健康成长的基础保障。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影响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因素较多,导致这一群体的心理压力增加,如果无法有效调控会直接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
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调控,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方法调节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保持高水平运动员的健康成长,强化心理状态,朝着更高水平迈进。具体而言,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既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竞技赛事中,技巧的掌握情况并非是决定胜负的唯一要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样十分重要。对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控,主要目的是为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持续发展服务,营造优质的体育训练空间[1]。
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的调控意义,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其一,培养自我调控能力。在竞技赛事当中,很多运动员的心理活动剧烈,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对于比赛胜负和运动中的自我表现十分敏感,一旦出现技巧运用方面的问题,势必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无法发挥正常运动水平。而心理压力的调控与训练,帮助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及时进行自我调节,在出现心理波动时可以快速调整状态,保持心理稳定,从而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其二,增强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对于运动员而言,由于参赛场地并不固定,不同场景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不同,要尽快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则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以短跑运动员为例,在短跑比赛中由于场地、环境的差异,极容易对其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开展心理压力的调节,帮助这一群体不断成长,快速适应场地变化;其三,消除疲劳,恢复身体状态。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在参与运动的实践中极容易出现运动疲劳的情况,通过对心理压力的调控能够消除疲劳感,更从容的应对比赛和训练过程[2]。
对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调控目的和意义的分析,发现心理压力调控的价值显著。但从目前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外因和内因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情况。
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对外因的调查,得出结果如下:①场地环境原因。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训练场地以校内场地为主,部分运动员在接触到校外的竞赛场地之后极容易因为场地环境差异而出现适应性不足的情况,这种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并不利于发挥自身最高水平。以足球赛事为例,赛场的软硬程度、草坪质量等等,都会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②观赛人数的影响。对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在日常训练中赛场上的观赛人数有限,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一般[3]。但在各类赛事活动中,由于赛事影响力的不同,观赛人数也会有所差异。如果赛场上有成百上千人观看,对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将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赛事开展过程中受到观众的干扰,更容易造成心理波动,影响竞赛成绩和竞赛水平;③竞赛对手的影响。对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由于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如果竞赛对手是明星选手且成绩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压力也由此产生。以上因素的存在,成为影响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外在因素,对具体因素的明确有利于后续心理压力的调控方案的形成[4]。
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对内因的调查,得出结果如下:①运动员参赛动机的影响。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参赛动机的分析,如果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则势必会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如果参与动机过分追求运动成绩,则心理状态较为脆弱,极容易影响运动员的成长;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对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日常的训练积累是保证参与竞赛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关键。如果运动员对于日常训练的重视程度不足,则会在赛场之上出现消极情绪,导致心理波动的产生,心理压力也由此形成;③运动员比赛的经验。比赛经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运动员参与运动实践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谁具备扎实的运动经验,则谁可以占据主动,占据上风,更从容的应对比赛实践,从而缓解内心压力。从心理压力产生的内因来看,主要是由运动员自身所展现出的特点为主,对内因的解析,方便后续心理训练的展开[5]。
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调控的策略,主要目的是解决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在竞赛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以心理素质的强化,提高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从赛前的模拟训练出发,以真实的模拟场景来调节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加强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并营造心理辅导和自我疏解的空间。
赛前模拟训练是做好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压力调控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是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方法。赛前模拟训练指的是在竞赛之前进行赛场模拟训练实践,可以尝试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营造真实的竞赛场景,并尝试制造一些干扰性的因素,避免和缓解运动员出现的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在赛前的模拟场景当中,做好模拟训练全过程的安排,保证运动员可以在优质的训练环境中参与训练,以模拟训练调节心理压力。相比于枯燥的训练模式,模拟训练旨在真实还原训练场景,让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除了赛前模拟训练之后,真实的模拟训练场地的实地调查也是主要的训练方法。在参与高水平竞赛的前期阶段,赛场会向运动员直接开放,目的是通过赛前训练让运动员可以熟悉场地条件。为此,教练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的开放性空间,开展训练时间。让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可以快速的熟悉场地情况,使得赛前模拟效果被激活。真实场地的参与和实践,让高水平运动员的锻炼环境得到改善,调节心理压力问题[6]。
例如,以跳高运动的高水平运动员赛前模拟训练为例,教练员要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并严格裁判标准,邀请其他中学高水平运动员作为观众,并模拟干扰因素,以真实的场景的搭建还原现场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增强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在长期的训练和实践中强化心理素质。且在模拟训练的实践中要观察运动员的参与体验,及时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为后续的心理健康的调节打好基础。
对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极容易在竞赛实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心理压力骤增,并不利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关键所在。一方面,赛前沟通。教练员作为指导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开展训练的直接参与者,赛前与运动员的交流和沟通显得至关重要。在该阶段运动员正处于心理压力攀升的阶段,内因影响较大。教练员与之进行交流,可以准确的分析对手的特点,结合自身的训练情况分析优劣势,不断增强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优势,减少心理压力的存在。赛前沟通的方式对运动员心理压力的调控有重要意义,在教练员的分析下运动员将建立心理自信,从而在赛场上可以发挥出百分百的水平;另一方面,赛后沟通交流。在比赛之后,运动员会因为成绩问题而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于比赛成绩良好的运动员心理压力也自然会得到缓解,但对于成绩偏差的中学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则需要及时与之沟通。在总结不足,提出训练方案之后,安慰运动员的情绪,并为下一次的竞赛做好准备。对于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这一群体的心理稳定性不足,在遇到比赛不顺利的情况后极容易出现心理波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与之进行沟通显得至关重要,为运动员释放心理压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从实践结果看,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的产生,需要科学的调控方法来发挥作用和效果。中学高水品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的调控,加强沟通和交流显得至关重要[7]。
对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心理辅导和自我疏解是关键。在心理辅导上出发,在开展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从多方面着手,学校内可以建立针对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室,并聘请专业性的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进行心理辅导,以此来达成高水平的心理训练目标。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让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在出现心理压力之后可以准确的定位方向,找到自我疏解的渠道和空间,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强化。在自我疏解上,中学高水平运动员要通过多种心理调节方法来实现自我创新,通过心理暗示等方式,在出现心理压力之后,运动员则可以通过多途径来实现自我强化,保持情绪本身的可控性目标达成,增强训练自信。心理辅导和自我疏解的方式,成为运动员心理压力调控的可行方案,为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支持。
中学高水平运动员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在该时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从调查结果看,运动员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大,为做好调控方案的形成,教练员通过多渠道开展针对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疏导的可行方案。从实践效果看:其一,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强化。通过心理压力的调控和心理状态的调节,发现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强化,前往心理咨询室的频率明显下降;其二,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得到提升。通过一定周期的心理训练之后,运动员的心理压力明显下降,能够在竞赛活动中以更高的水准参与比赛,获得更优异的成绩。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绩提升效果,做好心理调控显得至关重要;其三,运动员对未来的运动成绩提升拥有较高自信。通过心理压力的调控方案的实施,运动员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强,内因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显减弱,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明显提升,并树立自信,为未来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较大,受到外因和内因的影响,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受到冲击和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积极探索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调控的具体方案,最终目的是保证中学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从心理调控的实践效果看,中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成长空间得到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