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逆袭

2022-03-25 22:29艾明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设

艾明

攀枝花市主城区(王东/ 摄)

每到冬季,候鸟南迁。中国北方喜欢温暖阳光的人们,成群结队涌进地处亚热带的海南、云南等低纬度地区,开始一年中的“猫冬”生活。

这些大部队中的一小股分支,却悄然流向西南横断山域的一个小城,然后散落不见,如同水滴融入湖泊。

这座低调的小城,就是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

木棉,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落叶乔木,也称攀枝花。高大的木棉以顶天立地的姿态,超越其他树木,犹如壮士的风骨,故被称之为英雄树。木棉花艳红却不媚俗,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也被人称为英雄花 。

1965年的初春,金沙江畔的古渡口。一株高大矗立的木棉树,枝头红花灿烂如火。

不远处,散落着几户农舍,炊烟在雾霭中袅袅升起,牛群在河滩边安详地吃草,如同定格在时光河流中的一幅风景图片。

小村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1940年6月,一位名叫汤克成的地质学家来勘察时,发现此地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并上报提交了一份《盐边县攀枝花倒马坎铁矿简报》。随后,常隆庆、刘之祥等地质学家先后深入调查勘探,攀枝花铁矿的信息才广为世间所知。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开展了一次全国性地质普查。1954年,地质勘探人员经过几番勘探后确认:攀枝花区域不仅蕴藏着大型铁矿资源,还共生有钒、钛、钴、铬、镍、镓、钪等多种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其中钒储量1020万吨,居世界第三;钛储量4.39亿吨,居世界第一。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地质勘测结果,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关注。随后,共和国依托攀枝花矿藏建设钢铁基地的计划开始啟动。

攀枝花所处的横断山脉,高山、深谷、大河是显著地理特征,海拔最高处4000多米,最低处仅有900多米。险恶的自然环境和闭塞的交通条件,都给开发建设造成很大的难度。

1962年,国家因经济困难实行基本建设调整,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计划一度停滞。

山高路远,有一个人却一直惦记着它。

“攀枝花搞不起来,我睡不着觉。”1964年毛泽东主席发出感慨,“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

领袖的思虑背后,是共和国严峻而复杂的国际形势:苏中关系恶化,苏联在我北部边境陈兵百万;越南战争规模扩大,战火波及中国南部边境;败退台湾的国民党一直意图反攻大陆……

这座低调的小城,就是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

当时,国家的大型工厂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同时,他开始谋划建立共和国的战略后方,“三线建设”方略浮出水面,攀枝花钢铁厂建设的紧迫性也提升到新的高度。

所谓“三线建设”,是指在中西部的13个省和自治区开展大规模的以国防、军事、工业和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毛泽东主席的设想中,一线是指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是指中间地带、三线是指深处中国腹地的13个省和自治区。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这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西部特区。

同年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冶金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呈送的《关于攀枝花指挥部成立以来的工作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的开发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

后来,3月4日,被确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一座城市,从一个名叫弄弄坪的荒芜山坡上开始生长。

短短的几年内,国家先后抽调了数十万人参加攀枝花的初创建设,在荒山野岭、干旱酷热、人烟稀少的河谷地带,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钢铁和煤炭企业的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及普通劳动者。

这些攀枝花的最早一批市民,抱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理想和“不想爹,不想妈,一心建设攀枝花”情怀,在“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艰苦条件下,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解决了临时住房,并开始进行煤矿、铁矿、电厂、水泥厂等基础项目建设。

攀枝花地区山高路险平地少,而要建一个年产150万吨的大型钢铁厂,起码要具备5平方公里的厂址。建设者们在金沙江边上依山势设厂,采用台阶式布局,竟然在弄弄坪2.5平方公里的狭窄山坡上,建成了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人们称之为“象牙微雕钢城”,成为世界钢铁工业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攀枝花芒果(王东/ 摄)

1970年攀钢炼出第一炉铁,1971年炼出第一炉钢,1974年造出第一批钢材……途经攀枝花的成昆铁路、渡口支线铁路、川云西路、石华公路等各大通道相继建成。二滩水电站是我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的电站,库区面积达到101平方公里,堪称“攀枝花的三峡工程”。

此外,攀钢人还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难题,不仅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工业和经济格局,还直接改变了几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在全国铁路线上,平均每3公里钢轨就有1公里来自攀钢。

在中国西南的城市竞争格局中,偏安一隅的攀枝花,凭借着硬核的资源实力,人均GDP在四川省一直名列前茅,甚至一度超越了省会成都。

与此同时,这座城市也开始快速生长,商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公园、影院、博物馆……一切现代城市的要素逐渐完备。

只是忽然有一天,人们发现这座城市“病”了:大烟囱冒着一股股黄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工厂附近的市民下班回到家,鼻孔里都是黑的。不少人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马上离开这里。

生态警钟被敲响,国家环保总局一度通报攀枝花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了让人们在这座城市摘掉口罩、自在呼吸,攀枝花展开了一场持续十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政府下定决心淘汰、关停了上百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累计投入1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及相关项目建设,完成了600多个工业污染源治理,累计削减二氧化硫近5万吨、烟粉尘5万余吨。

2014年,攀枝花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蓝天白云逐渐增多。

如今,这个100多万人的移民之城,90%以上的城市居民是攀枝花三线建设者以及他们的后代。街头巷尾南腔北调此起彼伏,既有东北口音,也有西南官话,时闻吴侬软语,间杂川渝方言。

饮食,也是南北混杂,中餐、火锅、小吃……雅江桥的江鱼、仁和的牛羊肉、盐边的烧烤,以及分布在街边小巷的羊肉米线、凉粉、抄手等特色小吃,都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移民文化。

攀枝花宣布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 元人民币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硬核的钢城,只是攀枝花的一个侧影,多彩的生活,则是它柔软的另一面。曾经有人戏说“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一家人的攀枝花”。

攀枝花城区平均海拔在1100米,这种海拔高度使人的心跳会提高 10%~20%,睡眠、肺功能、造血功能等多项生理指标会显著改善,有利于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大脑健康和肌体长寿,非常适合人类生活居住。

攀枝花有着低纬度地区灿烂的阳光和温暖的气候,这里年日照2700小时,年均气温20.4℃,终年无冬,可谓四季常温,冬暖夏凉,尤其适宜避寒养生。

攀枝花年均湿度在 55%~60%之间,长年舒适干爽,对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等常见疾病具有显著的自然疗效。

攀枝花空气质量优良率近5年均保持在97%以上,PM2.5 值常年低于 32 微克/立方米,特别适合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静养。

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攀枝花是中国块菌之乡。块菌,也称松露,是野生菌中的极品,富含17种氨基酸、8种维生素,还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药用价值。

攀枝花还是国家“南菜北调”基地,蔬菜大棚种植了青椒、茄子、豇豆、番茄等蔬菜,每天早市内的叫卖声络绎不绝,让人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充沛活力。

充沛的阳光、冬暖夏凉的气候,搭配上丰富物产和独特生态资源,让不少人选择到攀枝花康养。攀枝花市的医疗、康养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多,在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聚集了5家三甲医院,人均医疗资源在中国居于前列。

据统计,近几年来攀枝花旅游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许多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中老年人还在攀枝花购置房产,每年都会像候鸟一样,来到攀枝花居住和生活。

康养旅游的热潮,也催生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如今攀枝花市正在大力推进康养旅游产业,民航、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快速修建,与北京、成都、昆明、西安等城市的交通越来越快捷,从全国各地来攀枝花也越来越方便。

2021年7月28日,攀枝花宣布對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人民币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成为全国首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一时为全国所瞩目。

这背后,其实是攀枝花市参与全国城市竞争,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发展策略之一。

四川省对攀枝花的定位是“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聚焦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攀枝花正着力构建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重塑经济地理空间,深入实施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加快共同富裕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14.12亿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2亿,占63.89%。与2010年相比,十年间,城镇人口增加2.36亿,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城市的价值不仅仅是单一的社会经济目的,城市是现代人类文明的最主要载体,城市的生命和活力来源于活生生的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为人们提供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城市文明才得以延续和繁荣。

对于众多的资源型城市,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对资源开采的依赖,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攀枝花城市转型的探索和成功逆袭,堪称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式。

猜你喜欢
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