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晨
安徽合肥师范附小二小一年级新生在新学期的开笔礼仪式中展示自己书写的“人”字(张端/摄)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生育话题备受瞩目,成为议案提案关注的重点。
傅振邦委员3月7日代表共青团界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视频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人口政策调整的战略紧迫性,鲜明实施积极的人口政策、生育政策,更大力度鼓励生育,促进优生优育。
傅振邦说,人口问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近年来,我国应人口发展趋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目前人口不均衡问题依然严峻,人口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势在必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全国人口净增长分别为906万、779万、530万、467万、204万和48万;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3.57‰、12.64‰、10.86‰、10.41‰、8.52‰和7.52‰;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6.53‰、5.58‰、3.78‰、3.32‰、1.45‰和0.34‰。
“尽管我国总人口还在逐年增加,但人口净增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呈现逐年下降态势。”张兆安认为,出生人口减少会带来劳动力萎缩、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认为:“人类生育力是人类繁衍生息、社会文明得以延续的基本推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宣传部长黄细花提交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议》。其在建议中有以下判断:
一是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以来,曾出现生育高峰,但新增人口数量呈“先高后低”之势,到201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3.32‰,低于全面二孩政策启动前的2015年。
二是未来几年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全国育龄女性人数比2010年减少5749万,十年间,育龄女性人数平均每年减少575万。
三是结婚人数下降。据民政部数据,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113万对。30岁以上人群的登记比例已接近50%。
四是生育意愿走低。2022年1月20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介绍,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为1.73个,2021年降到1.64个。
2月22日,由梁建章、黄文政、何亚福等多位学者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2022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报告认为,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原国家卫计委此前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首位原因是“经济负担重”。
为此,多地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要求“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系列促生新政策在各地落地,但也有部分学者指出,目前鼓励生育政策多集中在通过降低成本来鼓励生育意愿方面,指向有意愿但困于生育能力的育龄人群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在关注落实生育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同时,“保护和提升育龄人口的生育能力”也成为不少代表委员聚焦的议题。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建议对育龄夫妇进行生殖道感染性病原体的提前精准筛查,降低不孕不育发生率。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认为,要鼓励研发新兴的辅助生殖技术,将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民革中央提交的提案中,也呼吁重视育龄人群生殖障礙问题,构建“制度性保障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不孕不育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生殖医学中心数量也达到近300家。”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与其团队发表于2016年1月的论文中的数据。
数年后,这两个数据均经历了成倍增长,如今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攀升至12%-18%,不孕不育总人口超过5000万。
育龄人口的生育力有多重要?乔杰认为:“人类生育力是人类繁衍生息、社会文明得以延续的基本推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
除了解决生育意愿让人“想生”,降低养育成本让人“敢生”,“想生却生不出”的5000万育龄人群,值得高度关注。
从湖南一个小县城出发,汤淼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毕业求职,恋爱结婚,在北京安定下来的时候已经33岁。按照老家传统观念,“30岁的人娃都上小学了”,可即便她分秒必争,结婚那年距离自己计划的“35岁前生娃”目标也只剩下两年时间。
汤淼严格做产前检查,认真记录排卵日期,备孕3个月后成功怀孕。然而孕7周去检查,显示胚胎发育异常,只能流产。原以为养好身体就能立马再孕,没想到第二次又遭遇胚胎停育。“生娃怎么比考大学还难?”她不由得发出感慨。
汤淼绝非个例,她发现,身边不少女性都遭遇过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的原因很多,其中,生育年龄推迟常被认为是频繁出现胎停的首要原因。数据显示,2006-2017 年女性平均初育年龄从24.3岁推迟至27.3岁,如今三孩政策下部分再生育女性年龄接近40岁。
就生育而言,我国以受孕时女性大于35岁、男性大于40岁作为高龄的参考标准。近年来,中国人的生育年龄普遍推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89-2018年,适龄组女性(20-34 岁)生育率从60.1‰降至25.4‰;高龄女性(≥35 岁)一孩生育率由 0.59‰升至2.99‰,二孩生育率由1.45‰升至8.43‰。而《2018全国妇幼健康信息分析报告》显示,在2016年二孩政策放开后,高龄产妇占总产妇的比例由2013年的15%上升到22%。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范阳医院院长周松勃认为,要鼓励研发新兴的辅助生殖技术,将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对于女性来说,年龄越大,生殖细胞自身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越高。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引起胎停的主要原因,约占所有胚胎停育的50%到60%。
“女性生育力受卵巢功能直接影响,育龄推迟往往伴随卵巢功能下降和衰退,导致女性生殖衰老、生育力降低乃至丧失。”李文说。
生育年龄推迟缩短了男女生育的窗口期,影响了双方备孕时的身体指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男科主任姜辉认为,除夫妻双方身体原因外,城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快节奏的生活等因素都会影响生育功能。
看着年轻女孩捧着红玫瑰,情侣们幸福相拥,武汉女孩杨艳(化名)心中就越发觉得苦涩,24岁的她已不可能成为母亲。
2021年情人节,她与相恋3年的男友一起度过浪漫一夜,因为之前算过安全期,所以没想过自己会怀孕,直到当年3月中旬,她突然肚子痛得昏倒在地,被家人送到医院急救才得知自己宫外孕,而之前她已做过4次人流,这次宫外孕让她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
根据历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过去三四十年来,中国每年的人工流产数量平均接近1000万例,这还不包括在私人诊所进行的未纳入统计的案例。近年来,流产人群低龄化、多次流产人群比例增加等现象更加凸显。
在人工流产的并发症中,有各种以不孕为结局的病变——输卵管阻塞、宫腔粘连……《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刊文提到:“人工流产次数越多,这些妇女妊娠结局越不容乐观。”
2022年2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发布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到:实施生殖健康促进行动,重点解决青少年、育龄人群及其他特定人群生殖健康的突出问题,开展未婚人群人工流产干预专项行动,减少青少年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
“中国纳入统计的2021年流产数量超过900万例,出生人口为千万出头。流产数量与出生人口数量之间相差已经很小。”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说。
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未婚青少年每年人工流产近400万例,占人工流产总数的约40%,其中19%有多次流产经历。
杨菊华说,青少年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好的认识,人流之后又缺少相应的服务,不仅身心健康受损,还可能导致医源性不孕。
她认为,对青少年流产情况必须尽早干预,一方面要摸清人流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针对这样的原因着手解决。干预青少年人流是一种未雨绸缪,有助于提升未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2019年,中国首例卵巢组织冷冻移植健康宝宝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诞生,这是中国首例应用卵巢组织冷冻移植技术获得临床妊娠并分娩的健康婴儿。
据介绍,在该医院,患上卵巢早衰的蔡女士通过冷冻卵巢皮质组织和自体原位移植,自然妊娠并成功产下一健康男婴。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长征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孙宁霞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团队对出生婴儿进行了两年随访,该幼儿体格、运动、精神神经发育全面正常,这也提示了该技术用于女性生育力保存的安全性。”
孙宁霞透露,现阶段,常用的保存女性生育力的方法有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卵巢组织冷冻等,其中胚胎冷冻及卵母细胞冷冻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她认为,建立卵子库对于有供卵需求的,特别是因医学原因或疾病导致的卵巢功能减退患者有一定意义,可给予她们将来生育后代的希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士抱着借助生殖辅助技术诞生的宝宝
2021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一名31岁、已婚的乳腺癌女患者在准备接受手术。此前,该医院在她放化疗之前通过促排技术帮她取得19颗卵子,并和其丈夫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冷冻储存以备日后使用。
该医院妇产科主任章汉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根据国家规定,对一部分符合医学指征有特殊需求的女性,可以实施冻卵或胚胎冷冻。”
多位生殖医学专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提到,除了代孕、买卖卵子违法等问题,从医学角度,相比男性取精的无创性和便捷性,女性取卵的过程痛苦和风险较大。卵子保存还存在种种争议与难点,而当下国内精子库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
根据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4月发布的“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国内此类精子“银行”共27家。
在精子库的冷冻精子储存库中,精子被储存在-196℃的液态氮气瓶里。理论上,精子可无限期冷冻保存,但一般临床保存时长约在5-10年。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医三院人类精子库主任姜辉表示,人类精子库有三大功能:一是对正常人捐献的精子进行筛查,合格的储存起来,未来供给不孕不育患者使用;二是生殖保险,帮助有需要的人把精子暂时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使用;三是科学研究。
精子库出库的精子按照国家规定不能直接提供给个人,只能供给各地生殖中心。个人可申请使用供精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因病没有精子;二是有遗传性疾病;三是因男方因素反复治疗仍无法怀孕的夫妻。
由于和男友没领结婚证,28岁的深圳女青年梦梦(化名)生育后拿不到生育保险。2021年9月,梦梦向深圳市盐田区法院起诉了深圳市卫健委,要求给予自己生育保险,保障未婚人士的生育权利。2022年1月28日,该案一审开庭,目前没有宣判。
同样在2021年9月,备受关注的“国内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在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二次开庭。庭审历经2个多小时,未当庭宣判。
单身女性徐枣枣(化名)此前以侵害人格权生育权为由,将拒绝为她提供冻卵服务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告上法庭。
陕西四医大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医生在移植胚胎
徐枣枣在起诉书中表示,作为年满30岁的成年女性,有把自己现阶段最适合生育时期的卵子取出并冷冻保存的意愿,被告行为是对原告女性身份的歧视,违背妇女权益保障法对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等相关规定,侵害原告的一般人格权。
在2020年两会期间,关于单身女性冻卵是否开放也曾是热门话题。对于是否开放或部分开放“单身女性冻卵”,学术界和法律界人士存在争议。
针对《关于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切实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权》的政协提案,国家卫健委2021年1月答复:“以延迟生育為目的,为单身女性冻卵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应用卵子冷冻技术存在健康隐患。二是为延迟生育为目的的卵子冷冻技术应用在学术界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三是严防商业化和维护社会公益是辅助生殖技术实施需要严格遵循的伦理原则。超出医学指征、将辅助生殖技术作为商品向健康人群提供,会不可避免地促使以盈利为目的,导致技术滥用。”
干预青少年人流是一种未雨绸缪,有助于提升未来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金李在提案中再次聚焦未婚女性生育力保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今年的提案也聚焦单身女性的生育权。
生育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公共议题。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谈及保存生育力,许多人口学家都时常提到“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2020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这是对未来5年人口变动趋势的回应,体现了人口政策的重心变化。
对于社会来说,保存生育力和提高生育率是综合性命题,牵涉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容性”意味着以更加尊重生育决策的自主性、自由性和自觉性的政策,倡导和推动生育友好社会的建设。“对育龄人群生育力的下降问题也应多一些人文关怀,要以更具有包容性的态度和更科学的手段去应对。”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左晓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