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班戏剧表演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说起

2022-03-24 22:44南京市石鼓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山西教育·幼教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蝌蚪戏剧绘本

■文/南京市石鼓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王 勤

图书区里的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深受幼儿的喜爱,基于此我园开始了戏剧主题活动的研究。在小班戏剧主题“小蝌蚪找妈妈”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经验与兴趣为依据,通过绘本阅读、区域游戏、舞台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学习,丰富相关经验,开展戏剧主题表演活动。

一、源起——图书角里的水墨画绘本

教师在新生家访中了解到,幼儿与妈妈相处的时间较长,对妈妈的依恋比较多,于是开展了与妈妈相关的主题活动“妈妈是超人”,通过“我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大不同”“亲子DIY”等活动,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妈妈,体验与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升华母子亲情。

同时,幼儿从家中也带来了一些与妈妈有关的故事书,教师将其投放在阅读区。一天,皙皙发现了一本水墨画绘本《小蝌蚪找妈妈》:“书上有许多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呀游,和我在体育公园水里看到的一样,又黑又小,真可爱。” 珂珂听见了,凑了上来:“这是我带来的,妈妈给我讲过这些小蝌蚪找青蛙妈妈的故事,可好玩啦!”幼儿为什么会喜欢这本书?是因为绘本的水墨画风格,还是绘本故事本身的内容吸引了幼儿呢?教师决定一探究竟。

几天后,教师又在阅读区投放了一些其他版本的《小蝌蚪找妈妈》,如大班哥哥姐姐自制的连环画、立体书等。幼儿走进阅读区时有了新的发现:“今天多了好几本书。”“书上动物都不一样,可爱的小鸭、硬壳的乌龟,它们都和妈妈在水里玩呢!”大家对这个故事产生了兴趣,经常会挤在一起,围绕着绘本内容愉快地交谈,说起小蝌蚪找妈妈时遇见不同动物的故事,甚至还喜欢谈论池塘里看到的水草、大大的荷叶……看来呀,《小蝌蚪找妈妈》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让小朋友们有话可谈、有内容可以探究。就此,一颗戏剧表演的种子在幼儿的心里生了根!

在进一步研读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作为经典的中国传统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简单、明了,故事角色可爱、生动,贴近幼儿生活,故事情感温馨,适合小班幼儿。同时,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揭示了小蝌蚪的蜕变以及不惧困难找到妈妈的过程,戏剧性强,有较大的表演空间。因此教师确定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这个故事,并带着兴趣走进这个故事。于是,小班的戏剧主题“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

二、生发——绘本到戏剧的演变

小班幼儿年龄小,如何引导幼儿在主题中逐步深入学习,不断丰富相关经验,开展戏剧表演呢?

1.读绘本

幼儿经常在阅读区阅读、谈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但他们更多的是谈论自己喜欢的角色,或说说自己喜欢的某一个画面,对故事缺乏完整的感知与理解。于是,教师决定带着幼儿一起读一读、说一说这个有趣的故事。在阅读中,教师尝试与幼儿的切身感受相联系,引导幼儿大胆用语言描述动物之间的对话,帮助幼儿进一步欣赏、理解这个故事。如:“你要是小蝌蚪,找不着妈妈心情会怎么样?”“你要找妈妈会对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2.说对话

当幼儿了解了故事内容,知道了里面的角色、事件与结果后,如何从故事着手,拆解其中的元素开展戏剧活动呢?戏剧台词与旁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问题来了——剧本里的小动物们该说些什么呢?

幼儿最喜欢的情节都聚焦在哪儿,教学就从哪儿入手。从幼儿最喜欢的片段、对话入手,将大结构故事变为微故事:“小蝌蚪是怎么出生的?”“看到鸭妈妈,小蝌蚪想到了谁?它们分别找到了谁?”“小蝌蚪看见金鱼、乌龟时,会说些什么?会怎样说?”……当然,一味地说对话是枯燥、乏味的,于是教师在语言区提供了多种可操作的材料,包括故事盒、小立偶、故事贴等。幼儿玩得可开心啦!他们一边摆弄着手中的材料,一边对话,教师发现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变化的。有的幼儿一开始合着录音摆一摆、说一说所有角色的对话,后来他们开始自发地与同伴分角色玩游戏、说故事。可是要想进行舞台表现,语言的表现力也是需要教师关注的问题。于是,教师提出:“动物宝宝说,谁能把我学得更像一点呢?”幼儿似乎对这个游戏更感兴趣了,他们很乐于配上动物的叫声,甚至模仿动物走路的形态来说对话。于是教师将幼儿在语言区自主表达的语言进行提炼与加工,整理出了结构工整、重复性强的角色对话放在剧本里。

3.做动作

戏剧表演中,角色动作的表现也是非常关键的。如何引导小班幼儿大胆表现动物角色的动作呢?教师提供了故事中角色的动态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看一看,小蝌蚪、小金鱼、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开始时,幼儿的动作都是细小、琐碎的,对此教师将小动作与夸张的动作做出来引导幼儿进行比较,“你们觉得哪个动作更好看?”幼儿一致觉得“大幅度的动作更好看,更便于小朋友们欣赏”。然后教师提取了幼儿中典型的、夸张的角色动作进行模仿、创编,如:摇一摇、摆一摆、扭一扭……幼儿在小舞台游戏里自主选择角色,用动作表演着各种小动物们。

同时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经常带着幼儿玩“演一演、猜一猜”(做动作猜动物)“说一说,找一找”(说特征,找动物)的游戏,帮助幼儿不断熟悉、拓展动作表现的经验。

4.上下场

教师要帮助幼儿积累舞台表演经验,那么如何让幼儿明确每个角色的站位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幼儿对于方位、空间感知能力较弱,看到的动画片、阅读的故事与实际的舞台表演是有差异的。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舞台表演上的背景、站位,教师邀请幼儿欣赏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在此过程中,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哥哥姐姐是怎样在舞台上表演的”,利用点子标记、寻找参照物等方法,帮助幼儿解决舞台角色站位的问题。

5.演出啦

在欣赏舞台剧的过程中,幼儿对表演的服装、绚丽的背景也产生了兴趣,有的说“哇,小乌龟的衣服真可爱!”有的说“那个水草还会动呢!”于是教师尝试制作故事中需要的场景与服装等。点彩荷花、小池塘作为表演区域背景,蔬菜拓印小乌龟的衣服……幼儿在亲手制作背景道具与服装后,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终于,在幼儿的努力下,绘本戏剧《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幼儿表演着自己喜爱的角色,做着稚拙可爱的动作,说着朗朗上口的台词,一部属于幼儿自己的戏剧开始表演啦!

本着“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成为活动主人”的原则,教师要倾听幼儿的心声,跟随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不断生成新的活动和游戏。戏剧的种子不断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由教师和幼儿共创的戏剧《小蝌蚪找妈妈》新鲜出炉:剧本共分三幕——小蝌蚪诞生记、小蝌蚪找妈妈、和妈妈在一起。

三、反思—— 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

在一系列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创作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剧本初稿,在这个戏剧课程中更加重视幼儿在探究、创作、演出过程中的收获。当然,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与探索的空间。

1.幼儿的收获——获得了多元化的发展

通过戏剧活动,幼儿在科学认知(不同角色外形特征、小蝌蚪生长过程等科普性知识)、动手能力、语言能力、表演能力(舞台表现力)、社会性(与妈妈之间的情感,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表演,分工合作等)方面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2.教师的收获——观念的更新、行为的改进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自主建构、自我反思的能力相对较弱,在低年龄段开展戏剧活动,教师要学会尊重,学会放手,给予幼儿更加开放的探索空间。教师还需要根据故事的内容与情感,认真进行前期规划,架构主题实施基本框架,根据幼儿的兴趣不断丰富、完善。同时,教师要尊重接纳,放慢脚步,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

尊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保护幼儿的戏剧天性,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创设更多展现幼儿的机会,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应该是每位教师在戏剧活动中不懈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小蝌蚪戏剧绘本
有趣的戏剧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蝌蚪
小蝌蚪
戏剧类
小蝌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