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治市潞州区童乐幼儿园 牛志燕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霜降这天,教师及时捕捉教育契机,通过听一听故事、找一找足迹、画一画美景、尝一尝美食等方式,引导幼儿了解节气,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发展,将霜降的滋味铭刻在其幼小的心灵之中。
“快来看,这里有红薯、萝卜、南瓜,我好喜欢!”幼儿被错落有致摆放的各种农作物吸引。玉米、柿子、红薯、胡萝卜、土豆……霜降的滋味就是这样醇厚,一派丰收的情景中,幼儿说着、笑着,分外热闹。
“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有的幼儿好奇地问道。“今天是霜降节气,许多农作物都成熟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以及多媒体动画、故事、儿歌等不同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霜降的气候特点以及节气农事,知道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吃柿子、赏菊花等传统习俗,同时它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通过细致的观察,有的幼儿发现,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霜,清晨会有一层薄霜覆盖在草木上。
那什么是霜呢?教师追随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带领幼儿通过实验了解“霜的形成”。准备好易拉罐、盐、冰块、筷子等实验材料,将冰块和盐分别倒入易拉罐中搅拌数次,静置观察,加入盐会加速冰块融化,因为融化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便凝结成霜附着在易拉罐上。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现场触摸到了冰凉的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的诗句道出了菊花独特的风骨和魅力。霜降时节,园所里一盆盆菊花映入幼儿的眼帘,红黄粉白,大大小小,一朵朵争奇斗艳。幼儿蹲下来认真观察菊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花朵的形态、花簇的造型等,他们欣赏着、感叹着,还会情不自禁地用稚嫩的动作表现自己对菊花的喜爱,对美的感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柿子的一抹火红,就像暗夜深处的明灯,成为霜降时节当仁不让的主角。“吃柿子”是霜降时节的习俗,一个个饱满多汁的柿子挂满枝头,让幼儿们垂涎欲滴,忍不住踮起脚来摸一摸。教师带领幼儿采摘柿子,并将摘下的柿子带回班级细细观察。柿子的形状有点圆、有点扁,柿子的颜色有点黄、有点红,柿子顶上有一个小盖子(柿蒂),柿子皮摸起来是光滑的,有的比较软、有的比较硬……经过一番细致观察,幼儿对柿子的外形特点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那柿子是什么味道的呢?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尝。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不太成熟的柿子有些涩涩的。见幼儿兴趣盎然,教师引导他们可以将没有吃完的柿子洗净切块、晒干,做成柿子干,方便保存又不乏美味。
霜降时节,大自然如同拥有魔法一般,将银杏叶变黄,将枫叶变红,圆形、心形、针形、手掌形的树叶从枝头飘落,幼儿开心地捡落叶、撒落叶、踩落叶,在五彩缤纷的落叶中玩得不亦乐乎,在欢歌笑语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教师鼓励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落叶,通过拼贴、绘画等方式帮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于是,美丽的孔雀、自由自在的鱼儿、翩翩起舞的蝴蝶呈现在了眼前,幼儿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使落叶变得灵动起来。
在户外,幼儿被树叶上的霜吸引,这层美丽的、亮晶晶的面纱漂亮极了。如何让自己捡拾回来的落叶也能拥有一层霜呢?幼儿和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了办法。先将树叶粘到黑色卡纸上,然后把胶涂在树叶的边缘,最后撒上食用盐,美丽的霜降树叶就制作好了。落叶也有了一件漂亮的冰霜外套,幼儿开心极了,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对霜降节气也有了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
开展“霜降”主题实践活动,是引导幼儿感受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他们在多样化的生活体验中,一起探索、一起发现、一起收获,在自然中慢慢领悟、细细观察,感受自然的馈赠,习得知识和经验,了解文化和历史,树立传承意识,学会尊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