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代辽宁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促进“两个健康”的几点思考

2022-03-24 21:52王俊霞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士企业家经济

王俊霞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 110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个健康”),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随着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民营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趋多样,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在促进“两个健康”中的意义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1]。

一、充分认识促进“两个健康”的重大意义

(一)“两个健康”首先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对整个经济体系已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实践表明,民营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从2021 年全国民营企业500 强榜单中可以看出,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省占302 家,辽宁2018 年6 家、2019 年11 家、2020 年7 家、2021 年4 家,这反映了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速度不够快;从规模以上企业看,辽宁省6621 家,江、浙、粤地区已达到4 万多家,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也是辽宁省的1—3 倍,说明辽宁省民营企业发展质量也不高。所以,促进“两个健康”对辽宁振兴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两个健康”同时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民营经济人士的影响力和作用日益突出。民营经济人士及利益相关者人数众多,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他们的影响力之大,关系到社会人心向背;他们多数在党外,影响到党的政权建设;新一代的成长背景,考验着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人士对党的感情。因此,促进“两个健康”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需要加强政治引领。

(三)“两个健康”是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主题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在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切实发挥工商联和商会作用。因此,促进“两个健康”,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做好“两个关注”(既要关注他们的思想,也要关注他们的困难)[2],这本身就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主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靠外部环境,包括政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创新环境等;二靠内生动力,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开拓、企业理念等。在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统战工作应针对问题、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

(一)当前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与实际成效存在差距。近年来,辽宁省出台了许多纾困惠企的政策,但是落实成效不够明显,企业的获得感不够强。有的政策传导不到位,造成政府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企业反映了解政策渠道少,政策理解不深刻;有些政策缺乏量化、细化指标,操作性不强、精准度不高,落地难,企业反映“看得见却够不着”;有些政策执行起来程序繁杂、兑付周期过长,落实不够及时,企业反映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生产经营要素成本高,获取便利性较差。用人方面困难突出,普通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地区出现用工短缺。招才引智压力大,特别是一些关键领域的人才引进更为困难,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有的企业即使开出高额薪资,也很难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辽宁省的企业多数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但金融产品创新不够、企业经营异常或信用等级低,加上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收紧,惜贷、缩贷、断贷和压低资产抵押率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影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另外,辽宁省的担保服务体系也不够发达,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与担保机构进行过合作。

三是地方政府对本地民企扶持力度还需继续加大。调研中有不少企业反映参与地方项目比较难。有些大型地方项目在同等资质条件下,通常是有央企不给地方国企、有国企不给民企、有外来企业不给本地企业。招投标门槛高,有的采用最低价中标模式而非综合评价模式,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此外,民营企业参与地方政府采购活动也相对有限,不利于对地方品牌的扶持。

四是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的动力、能力不足。由于很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使得它们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仅仅依靠微薄的加工费生存;有的企业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多,转型升级处于“转不了、死不起”的状态。功利主义及短期机会主义理念严重,缺乏向“专精特新”发展的高远目标和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管理落后、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培育和能力建设体系。

(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2020 年9 月16 日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战部门不同于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应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一是提高政策效力,打破“最后一公里”。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由工商联牵头组织梳理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文件,形成清单化、条目化、具体化的《民营企业支持政策手册》,做到一册在手、一目了然。同时通过机关干部进企业,推动政策措施直达企业、落实落地,避免“说了没做、发了没落”的现象发生。强化服务意识,鼓励基层创新。落实政策时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化的具体措施,对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视具体情况予以免责。

二是当好桥梁和纽带,畅通政企沟通协商渠道,发挥好平台作用。充分利用政党协商、人民政协和调研专报、内部信息等多种方式,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建议,协调推动政企沟通协商制度化。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既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党委、政府、政协、统战部等组织的座谈会、恳谈会、意见征询会,还要以行业类、专业类商会和乡镇街道商会为重点,畅通商会向党委和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3],让企业全面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也让党委、政府确切了解企业的困难和诉求。政法委、法院、检察院等政法机关与工商联保持常态化联系,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权益维护机制;同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交朋友,主动联系、靠前服务,制定规范与企业交往的正面和负面清单,构建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健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

三是做好“娘家人”,多渠道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一方面,优化民营企业信用修复和保护,推动政府搭建政、银、企见面平台,缓解银企信息的不对称,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和诚信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发挥省级担保资金作用,对受冲击较大的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的优势,在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等领域,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支持,缓解企业用工压力。加大惠企政策支持力度,降低税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化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加强企业家培训,提升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功能,通过培训强化党的方针政策指引,研判国内外、省内外经济形势,推动民营企业找准发展方向。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专题研讨、案例教学、模拟实践等方式,搭建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平台。依托省内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民营企业家发展研修学院”或“企业家大讲堂”,聘请省内外一流培训专家和企业家,定期开展企业管理培训,帮助企业家开阔视野,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选派企业家及企业高管到世界500 强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学习研修,增强做强做优的信心。

三、坚持目标导向,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民营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民营经济人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为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树立了目标[4]。

(一)当前辽宁省民营经济人士成长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部分民营经济人士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对政治理论兴趣不高,造成了对党和政府有关政策的研究不够透彻、理解不够深刻。有的甚至习惯于从自身利益出发来理解和对待有关文件,觉得对自己有利的就赞不绝口,觉得对自己不利的就牢骚满腹。部分民营经济人士认为民营经济发展是他们自己奋斗的结果,对党和政府缺乏感恩意识,对当地政府给予民营经济的支持视而不见。

二是缺乏“家国情怀”。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大众的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多元化,有的民营经济人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迷茫”现象。有的“围猎”领导干部,攫取政治资源;有的遇事金钱开路,用钱来打通关节、疏通关系;还有的求神拜佛,企业文化带有宗教色彩。究其根源,在困难面前缺乏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在竞争面前缺乏努力构建全社会诚信体系的自觉;在大局面前缺乏使命感和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家国情怀”。个别民营经济人士把企业文化和党建当作累赘和负担,不重视企业文化和党的建设,认为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耽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三是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有的民营经济人士只想谋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帽子,使出了“拉关系、走后门”的招数,有的甚至不择手段。一些民营经济人士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建言献策水平低,提案撰写的质量也不高,代表人士作用发挥得不充分。

四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意识不强。部分民营经济人士认为“背靠政府好乘凉”,缺乏规范的管理和严格的制度。一些地方还存在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行为。有的民营经济人士的法律意识不强,对政策法规重视不够,企业管理不规范、制度不严格,不会也不能依靠法律来保护自身权益。企业自上而下对信用影响认识不足,对信用修复重视不够,造成信用意识缺失。

五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民营经济人士普遍存在“凭经验、靠感觉”的管理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不足。在洞察问题、发现商机方面不如南方企业家,创新发展的勇气不够。多数企业仍在产业链低端徘徊,争夺高端科技制高点的勇气和实力严重不足。在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需求特点、国际规则、市场开拓、风险防范等方面缺乏国际视野,与发达省份仍有很大的差距。

(二)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对策措施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巩固扩大政治共识。建立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综合分析研判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稳妥处置,有针对性地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能够引领民族复兴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也是民营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前提。深入领会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导民营经济人士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事业观、财富观。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有组织地对民营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开展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党员民营企业家、优秀代表人士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他们做产业报国、实业报国的优秀建设者[5]。

二是引导有序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人士做出一定成绩后,可以对他们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做适当政治安排。”这种政治安排是有标准、有条件的,必须严格管理、有序引导、端正动机。通过教育引导使民营经济人士明白,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是打通关节的钥匙,不是获取利益的通道,不是逃避法律责任的护身符,而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发展建言出力的责任状。要坚持一套标准,认真考察、综合评价,“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强、行为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推荐出来”。通过培训提升他们撰写提案和建议的水平,做到“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三是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牢记市场理念,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植于市场而不是依赖于政府。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决摒弃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行为,净化营商环境。树立法治观念,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是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营造适合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环境。打造激励企业家创新的舆论环境,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支持企业家在不断地试错和迭代中,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家特别是有创意的年轻人踊跃参与创新。提高企业家培训的实效性。多举措组织企业家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华商道及近现代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猜你喜欢
人士企业家经济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WHEELS IN MOTION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