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丽君 蔡云飞 薛万博 许 乐
2021 年10 月3 日,勃利县永恒乡金山村村民金永明家的葡萄大棚又迎来一拨游客——这是从依兰县驱车而来的一家人,也是金山村采摘旅游产业的又一批“回头客”。
“游客一拨接着一拨,一夏天下来少说也有五六千人。”金山村党支部书记胡有增介绍,自从引进“黑甜甜”这个葡萄新品种,几乎每天都有游客前来体验采摘观光的乐趣。
和金山村一样,一个个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在七台河市的广大乡村持续上演,一幅“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秀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午后的阳光映照着一张张笑意盈盈的脸庞,在勃利县吉兴朝鲜族满族乡合庆村的黑微生物黑木耳栽培大棚里,几名村民正忙着采收黑木耳。
近年来,合庆村推动食用菌栽培项目,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产业致富路。“黑微生物黑木耳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远超普通木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省科学院派驻合庆村工作队队员魏延军介绍道。
对此,七台河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韩龙腾深有感触:“互联网、现代交通前所未有地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农村特有的自然生态焕发生机。”在七台河市委组织部的努力推动下,黑微生物黑木耳入驻“小康龙江”电商平台,线下销售商远达辽宁、广东等地……
与此同时,在距离合庆村20 余公里的倭肯镇正阳村,励志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上罐、注水……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生产的‘倭肯河’矿泉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年产量大约10 万桶,村集体收入可达15 万元。”正阳村党支部书记尹利梅对这个数字很满意。
创一个品牌、带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合庆村和正阳村的振兴绝非个例。近年来,七台河市委坚持引导驻村工作队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先后培育出东辉村蚯蚓鸡蛋、三兴村嘎啦果柿子等72 个特色农副产品品牌。越来越多的创业“新农人”,利用当地优势和各自特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铁锅炖大鹅、小鸡炖蘑菇……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的民宿餐厅内座无虚席,一道道东北“硬菜”被端上游客的餐桌。
就在几年前,这里还“一年到头看不见几个人”。奋斗村党支部书记田作林说,2013 年村里成立了田园音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出以“乡村民俗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民宿。合作社于2016 年开始种植和销售鲜食玉米,2021 年上半年仅线上销售额就超过了200万元。
如今,奋斗村还承接了全县电子商务示范村项目,整合了东北特色农家乐、私人菜园订制等内容,推进着全乡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七台河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刘冲认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必须构建起凸显精细农业特色、实现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
“‘接二连三’是我们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即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闲来无事,茄子河区岚峰村村民张道临回顾起自己7 年来的创业历程,很是感慨。在这一思路下,他的公司开发包装精美的腐竹、豆皮等方便食品,年产量可达200 吨,让企业实现了由销售带动加工、加工带动基地、基地连千家万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经过不懈努力,七台河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5 亿元,高钙菜、蓝靛果等特色产品已成为七台河市的“美食名片”,深受各地消费者青睐。
从勃利县县城往西驱车不到10 分钟,就到了勃利镇元明村。远远望去,村子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白墙灰瓦的新中式民宿和四合院楼房建筑错落有致。
元明村三面环山、地势低洼,曾是有名的“水患村”。2019 年,勃利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先手棋”落子元明村。在此过程中,充满着元明村党支部书记韩停国的巧思:“我们要打造集中草药观光、健康餐饮等于一体的‘寒地中草药小镇’。”
在七台河市,“改变”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词:科学推进“厕所革命”,完成5105 户改厕任务;全面推进“垃圾革命”,确定垃圾收运路线11条,建成村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189 个;梯次推进“污水革命”,建成5 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这组数字的背后,彰显的是七台河市人民对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心。
七台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冰认为:“农村环境整治,是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多年陋习,‘大’在千家万户,‘难’在除旧布新。”
因此,七台河市在引导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时,号召各村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强化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2021 年,投资人陈滨将水库旁边的鱼馆翻新,重建为徽派建筑风格的“四新山庄”,来往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把园区内的空地进行分块划分,让游客切身体验农村生活。”四新村党总支书记朱孔满自豪地介绍。
这几年,富起来的四新村修建了橘白相间的栅栏搭配彩绘墙体,通村公路两侧栽种了25万株榆叶梅、海棠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四新村每年都要开展民主评议,推选“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族”,褒善贬恶蔚然成风,这也成为四新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底气。
“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留住乡村的‘魂’,使美丽乡村美到‘里子’。”柯冰认为,这种改变不仅停留于表面,更内化于村民的心里。
山水之间,一抹记忆中的乡愁静静流淌。七台河——这座人们固有印象中的“煤城”,美丽风景正在转化为“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