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锋
(广州华商学院 创意与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人机工程学》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的科学性、艺术与工艺的结合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课程基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目前常用的知识体系和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的问题,遵循以专业培养为主,思政融入课堂为导向,将课程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将中国传统文化、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本专业课程,可达到协同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机工程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对专业学习的开启、引导的重要地位。本课程主要围绕人体数据尺寸与身体感知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内容,以主题与实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关于如何完成人机数据研究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测量数据与实例应用提高学生科学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科学性、设计与工艺的结合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设计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前瞻性概念和方法,建立一种以专业素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同时,通过本课程思政教学任务,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的意识与能力,锻炼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方法,落实教学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纳入课程思政教学,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确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传授人机工程学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方法,另一方面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把思想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专业学习的实际需求和社会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出发,挖掘符合两者要求的思政元素贯穿在人机工程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与居住空间中,土木结构在抗寒保暖、夯土结构材质、榫卯结构的精妙设计,如今受到工业现代化“楼盘”的影响被弱化,通过人机工程学课程来弥补这一专业领域的问题,结合课程在土木材料的应用对于人体机能、人的心理因素影响等角度,通过思政元素融入,结合专业知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中不断学习中国传统中的优秀建筑理念与具体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达到思政教学的目标。
《人机工程学》是高校环境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科类基础课程,是一门研究人与机械及环境的关系的学科,以人机关系为重要研究的对象,以实际测量、科学统计、理性分析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本课程主要关注建筑及室内设计领域中人的因素,重点介绍和研究与之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业知识,并通过理论讲授和具体明确的分析和应用,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提供专业数据与科学方法。本课程以实际的数据测量和科学人体结构等为依据,在设计尺寸和特殊场所中体现安全性,在结构和材料运用中注重舒适性,在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及休闲娱乐中考虑工作效率,关注人在长时间工作和学习中的健康问题。通过人机工程学的测量知识、科学数据、人的知觉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其在室内、家具、环境等设计的框架,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注重用环境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知识解决我们所处时代面临的挑战及社会责任感。在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设计中,以实际问题为前提,通过教学使学生建立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的真实需求,并设法通过专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以不同程度挖掘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在人机工程学中的教学实践中,以“显隐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与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最终效果[1]。
在人机工程学的课程设计中,以突出教学的专业性为主要任务,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安排,以鲜明的思政元素融进课堂的观念,体现更加鲜明的育人目标。以多元的课程结构,“显隐结合”的思政融入原则,持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本课程教学活动在传授环境设计、人机工程学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逐步意识到教学各个案例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使命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民族文化信仰,建立思想意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课程内容一部分以讲授专业知识和方法为主,以知识点分解教学,思政融入的内容以讲授为主,此为“隐性”思政融入;另一部分以真实案例为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掌握专业设计与思政融入的方法,此为“显性”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在掌握人机工程学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挖掘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领域相关的设计案例,结合教学环节中的具体知识点和设计实践需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部分的理论知识与作业训练中。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思政与理论知识结合,以课堂讲述与学生学习为主,另一种是思政内容与专业理论结合后,在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对接上有具体的案例讲解与分析,还要在学生作业训练中做到具体针对性的训练。总体上看,课程思政具体的内容从以下方面开展。
在《人机工程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体测量是课程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在课程内容的讲解,在学生具体测量数据和几十年来我国人体测量数据的对照,变化的规律得出结果,国人的身体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这个变化中分析原因,学生可从中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社会经济发生重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在应用人体尺寸数据时,应注意新中国成立以来此领域的研究结果,针对1962年建筑科学研究院发表的人体测量数据,要求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再对比1988年国标人体尺寸数据,结合当今人体尺寸数据,列表对比前后变化。几十年来国人身体尺寸及体质的提高,是由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政策为社会民生带来的直接变化,加强学生对中国社会经济、民生状况发展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珍惜当下的生活,对党和政府积极的拥护,增强民族自豪感。
随着当下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中的舒适度、效率等诸多因素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室内设计师对相应的问题要有科学严谨的方法。在实际操作的任务中,要求学生对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场所进行实地测量,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家具、建筑的尺寸进行科学的测量,认识人体工程学的专业知识对环境设计专业的意义,引发对人体工程学课程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人体测量,对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中的家具、建筑等的专业测量,一方面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让学生切身体会人的尺寸与各功能家具之间的关系,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确认,又在课程内容中引起重视;引导学生发现以往设计中出现的尺度问题及设计中的不足,寻求积极改进的热情。在这一章节中让学生进行实验训练与知识记忆,利用科学人体测量方法进行人体测量,做出数据表格,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次人体测量数据进行一一比对,通过数据表格体现教学成果,进而体现以上思政教育。
人机工程学的知觉感知中,物理环境与环境设计的关系最为密切,视觉要素是五感当中对设计影响最大的,所以,色彩的感知与应用是决定性的。在色彩应用中,对中国传统色彩的讲授,结合案例在设计方案中的运用和推广,并融合国旗、传统文化中的色彩的含义及观念,通过专业实例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不同色彩在其文化背景中意义,了解各种色彩在历史环境中的政治、文化等含义,进一步确立色彩的感知在视觉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让传统的色彩发挥思政教育作用,更深一步强化思政课程教育在知觉感知的教学实例中的成效。
在色彩应用方面,布置相应的设计训练,要求体现传统中国文化的色彩内容与设计理念,结合当下社会中,各空间室内及家具的使用场景,例如传统五行用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中国红的视觉力量赋予的精神性,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设计方案,在符合专业需求和传统色彩应用中找到平衡点,在作业训练中有明确的体现。此训练意在弘扬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作用[2]。
对人体作业域的知识学习和对人在工作学习中的疲劳分析,要求学生关注行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以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我,要求学生养成遵守社会道德等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尤其是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中,团队合作不仅解决人的疲劳问题,也是完成一个方案高效、高质量的必要因素。在实际教学活动安排中,也要求学生分组训练,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一个方案的设计工作,最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了解人机系统安全设计的内容及原则,达到具备人机系统的设计能力;以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及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作为融入点,通过对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与评价标准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施工事故责任,明确“人—机—环境”的相互影响,掌握安全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标准。加强学生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感及安全意识,使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中树立行业规范与标准。
在家具环境中,通过系统的案例分析,对传统建筑的材质和形制进行深入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居住空间中的土木结构,在抗寒保暖等方面对人的舒适度有重要的作用,夯土结构、榫卯结构都是我国建筑领域中宝贵的遗产;明式家具在设计上的科学性,对人机工程学的知识体现上尤其突出,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使之在世界设计史中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教学环节中,教学素材的选取贴合思政教学,尤其在建筑的功能、材质、色彩等方面,能体现人机工程学具体内容。例如在空间分布上体现人与空间的关系,如何根据人的状态和功能场合体现建筑内活动过程的欲求,满足人在不同交往环境中的不同需求,包括人的尺度与空间的尺度关系,在此结合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宫廷建筑等的功能空间分布展开教学,树立文化自信;人在空间环境中有目的地走向目标时,根据人的行为特点愿意走更近的道路,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上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结合现代园林景观的规划,达到思政与教学结合。在材质运用上体现触觉、视觉的感受,例如传统民居建筑中夯土材质的使用,在保温方面比现代的水泥要更科学,在对空气湿度的调节上也有很大的优势。
在课程训练部分有针对传统家具的分析与练习,深入体会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高度,使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学术自信。在布置家具设计专业训练中,要求以中国传统椅子为基础设计出具备要求的现代坐具,追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家具设计的成因,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因素,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与家具的关系,要求体现传统家具中的设计理念,结合本课程关于家具设计的具体内容,完成训练。在结构设计、材质和尺寸使用等方面进行整体考量,根据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经典座椅,选取其中的一件或多件,经过新的创意和元素整合,设计一件坐具,要求从作品结果能明显看出来源(即中国传统家具的形象),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座椅的元素,要求坐具符合舒适度、文化因素、科学性的有机结合;要求学生把人机工程学课程与中国现实的居住问题紧密联系,最终考核的选题方向要求关注90平方米以下居住空间、老人住宅、弱势群体住宅、后疫情时代的住宅与办公空间等一系列与民生直接有关的问题,最终达到专业能力锻炼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3]。
随着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教师也要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深入了解时政与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现状,提高职业化的思想政治头脑,提升专业方面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持续探寻思政教学的诸多可能,科学有效地将思政内容与人机工程学的知识循序渐进结合,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逐步把思政融入本次教学全过程,具体将学生对专业的动手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到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研究上发展。坚持把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目的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进行,探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内容、教学实例、考核内容,以及专业活动相结合,实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达到协同育人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