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黄锐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潮流[1]。2018 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37.21万亿元,交易额同比增长4.5%,相比于2008年电子商务规模增长了12倍。在“互联网+外贸”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国际贸易模式的支付方式主要是信用证、汇款、托收等,而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由于多数交易额小,交易频率高,交易主体倾向于采用一些网络化、便捷化的支付方式,比如信用卡、第三方电商支付平台等。此外,集贸易融资国际结算于一体的综合性结算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福费廷等[2]。传统外贸模式向“互联网+外贸”模式的转变对外贸人才的国际支付知识体系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
《国际结算》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专业化非常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是国贸专业学生构建国际支付知识体系及培养国际支付技能的主要课程[3]。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办学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国贸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在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与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为适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使国贸专业学生国际结算知识技能与未来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积极探索《国际结算》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针对湘南学院2017级、2018级国贸专业学生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途径及考核模式这4个方面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实现《国际结算》实践教学内容与国际结算发展新趋势的对接,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实践技能培养的关键[4]。为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国际结算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需求,湘南学院《国际结算》实践教学内容调整为传统结算方式模块、新兴结算方式模块、第三方支付方式模块和国际结算单据模块。以往的国际结算工具模块融入各种结算方式运用的真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在三大结算方式模块中重点学习国际结算业务使用频次较高的方式,如T/T、D/P、信用证、国际保理、福费廷、Paypal 等。国际结算单据模块要求学生根据真实外贸业务背景判断所需结汇单据种类,掌握单据缮制和审核的规范及技巧。在此基础上,湘南学院制定了《国际结算》实践教学大纲、实践考核大纲和实践教学内容指导书。
因外贸单证理论基础和缮制演练是国际结算业务进行的基础,湘南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这两门课程合并为《国际结算与单证制作》,总课时为64 学时。随着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各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比重不断加大。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湘南学院将《国际结算与单证制作》的实践课时由原来的16课时调整为32课时,并将其划分为课内实践环节(18课时)和校内课外实践环节(14课时),其中课内实践环节主要开展三大结算方式模块,课外实践主要开展国际结算单据模块。
第一,湘南学院拥有国际结算理实一体化台、亚马逊、速卖通等主流国际贸易业务模拟平台。这些模拟软件涵盖了传统外贸和跨境电商的各种结算方式。第二,校内课外实践由教师提供各项目单证制作的外贸业务背景,学生以组为单位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渠道如POCIB官网、福步外贸论坛等收集外贸单证模板,学习制单审单技巧,教师全程跟踪督促并解答学生在单证实务模块中的疑惑。第三,教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学习通完成考勤、设置互动问题、搭建教学资源包,为学生探究国际结算实践问题提供丰富素材。此外,教师积极申报国际结算相关开放性实验项目,比如:2018 年成功申报校级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外贸从业综合技能提升研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外贸结算实践能力进阶提升的平台。
地方本科院校针对设有实践课时的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5]。目前,湘南学院《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比重占整门课程的20%,由课堂考勤和提问互动、结算业务成绩、实训报告成绩这3 个部分构成,其中课堂考勤和提问互动(20%)主要在学习通平台实现,结算业务成绩(50%)由模拟软件平台后台自动统计,实训报告成绩(30%)由教师人工评价。此外,教师在设置期末考试试题时加大了业务应用题的分值,着重考核学生结算方式的实际运用能力、外贸单证缮制及审核能力。《国际结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并对学生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通过2017级、2018级国贸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反馈,学生均认可当前的《国际结算》实践教学模式,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途径极大调动了自身的学习热忱,充裕的实践教学时间为其深入掌握国际结算实践技能提供了保障,“过程+结果”的多层次考核模式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
第一,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地方本科院校和实践教学软件企业对接,及时更新《国际结算》教学软件,解答教师和学生在模拟实训中的技术疑惑。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网络通畅,提升网络服务体验感。第二,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学校应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助力[6]。校企共同建设《国际结算》实践教学资源库;积极为教师提供外贸岗位挂职锻炼机会;邀请外贸企业人员进课堂、举办讲座等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建设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国际结算岗位实习机会。第三,增强实践类课程考评的灵活性,适当加大《国际结算》实践教学的课程考核比重。
为了充分胜任《国际结算》实践教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学术交流、专业研讨会、教学培训等方式及时更新《国际结算》知识体系,把握学科发展前沿,接收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加强专业英语学习,透彻把握《国际结算》实践教学中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另一方面,对于“从校园到校园”的专业教师而言,应充分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加强跟从事外贸工作的同学、前辈以及毕业生的交流,获取外贸企业国际结算岗位的发展前景、实务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等,以便在《国际结算》实践教学开展中更有针对性。
《国际结算》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对专业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其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大一、大二的学生应在四、六级英语考试当中取得优异成绩,在大三时开设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增强专业英语素质,确保《国际结算》的实践内容学习没有语言障碍。其次,《国际结算》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采用学生自由分组的形式进行。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应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勇于投入项目实训当中,并各自承担起在实训项目中的任务,团结协作,致力于团队目标的实现,避免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最后,学生应积极拓展《国际结算》实践内容学习途径,争取各种实践技能提升的机会。比如:自主学习教师搭建的实践教学资源库、积极参与专业学科竞赛以及利用寒暑假到外贸企业兼职等。
随着“互联网+外贸”新形势的发展,《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湘南学院《国际结算》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当前新外贸局势下,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学生应通力配合,以满足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