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莉
(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随着艺术观念的普及与社会的发展,对精神文化追求的脚步不断前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彰显出独特的艺术文化魅力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环境艺术发展的道路上,贯穿传统文化元素和创新运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引起强烈的共鸣[1]。赋予了环境艺术生命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数千年的世代传承与演变发展积累的文化极为富饶,在思想、建筑、语言和文学等各个方面塑造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含了雄厚的文化精神和内涵,是中华民族不朽的灵魂。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传统文化自始至终如影随形,渗透和影响着社会、生活还有文化等各个方面。其蕴含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古往今来支配和熏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同时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得到广泛认可,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新兴的学科。自人类出现,就与环境开始了互动和影响。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前进发展和社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精神文化与环境的要求随之高涨,格外注重艺术创作与环境的契合统一。环境艺术设计应运而生,它是通过环境而进行设计的艺术行为模式,是设计师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对建筑物室内或室外环境的整合装饰设计,使建筑物室内外空间具有更强的风格和氛围,以此满足人们在功能上和审美上的需求,是一种环境的现代化艺术。它包含了景观、建筑和室内外设计,且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尤为广泛。
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的推波助澜,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和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历史上古老的建筑物和园林艺术都继承了传统文化元素,带有强烈的民族特色风格,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环境艺术为媒介,将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以语言的方式呈现,是环境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个性化特色的艺术价值。
我国是一个民族种类多的大国,民族间的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历史变迁的洗礼中不断的创新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特色文化。自五千年前华夏文明的出现至今,传统文化之所以不仅没有淹没在波澜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反而在古代频繁的朝代更迭和现代社会发展中优良地继承和发扬,依靠的是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所以对于传统文化元素,中华民族在心理上占着归属和认同的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相当于在环境艺术中注入了血脉交融的民族情感,使人们与环境之间联系密切、亲近感倍增,同时也升华了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给予了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顽强的生命力。环境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叉融合,既继承弘扬了传统文化,也为环境艺术设计走向多元化的创新道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我国传统文化年深日久、底蕴深厚。在建筑设计方面注重与山川水脉、日月星辰相呼应的建设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追求“天人合一”、“虚实相生”与“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情感,其包含的思想旨在人与自然相生的和谐美。建筑虚实结合与顺其自然的理念结合使环境与建筑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增强了建筑的空间性与和谐型。如在我国被誉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称的江苏省,其苏州古典园林的江南美景是中华园林文化的顶峰代表。是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亲密共处、追求“天人合一”的一种创造,园林内覆盖了亭台楼阁、池塘小桥、假山洞壑还有一草一木都别具神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向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园林景观,所蕴涵的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价值。
含蓄美是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里,儒家思想占据着至关重要、不可估量的地位,引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儒家思想体现出低调含蓄美的特性。以半藏半露、朦胧不清的含蓄表达方式体现所要传递的情感与文化,艺术家将含蓄之美渗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以无声的艺术语言展现艺术中蕴含的情感文化。使观众在欣赏的时候产生无限的遐想,达到触景生怀、情景交融的情感高度。充分感受设计者给予作品的含蓄情感,与之产生心灵上的交流,产生强烈情感的共鸣。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含蓄美的表现形式一直被代代相传,在文学、美术、建筑等方面都体现着含蓄美这种高超的艺术境界。当代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积极借鉴含蓄美的表达方式加以创新研究,促进环境艺术体系的完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走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奠定有利的基础,同时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扬,向人民、向社会、向世界展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虽有明显的进步,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环境艺术设计源于西方,致使中国诞生环境艺术设计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在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较多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对西方文化的设计理念的盲目追求,致使我国在环境艺术设计上在空间、结构、色彩等方面结合了较多的西方文化理念,设计的作品无法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对西方的设计理念也是一成不变的生搬硬套,从而大部分的设计作品成果如出一辙。没有传统文化元素与创新的理念支撑,严重阻碍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前进。
我国建筑设计大师何静堂曾说:“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一个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如果隔断了传统,就是等于隔断了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现阶段,有部分艺术设计者存在着摒弃传统文化的理念。因为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存在着迷信和保守的落后思想。这种消极理念使环境艺术文化的发展脱离了传统文化的血脉,丧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传统文化的摒弃,致使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无法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失去了光辉的色彩,继而产生了环境艺术文化举步维艰、迷失方向的现状。
随着社会脚步的前行,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的古建筑逐渐销声匿迹。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霓虹灯已然取代了传统文化的建筑。而现有的古建筑多数存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城市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山区。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人们思想较为守旧传统,受传统文化的观念影响,妥善维护了一些古老的建筑与文化遗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资本开发,这些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存世数量也会随之每况愈下,慢慢地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湮没[2]。
无论是曲径通幽的景观园林、碧瓦朱檐的古老建筑,又或是美轮美奂的文化遗迹。在艺术上都具有极高的造诣,展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和韵味。在中国乃至世界环境艺术设计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传统文化元素在环艺文化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比拟的,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可替代的。面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岌岌可危的现状,对其复苏和健康发展已然刻不容缓。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力的、合理的创新运用,作者通过分析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工业建设、城市化的扩大、人类思想等方面的原因,使自然环境日甚一日、今不如昔。生态环境的破坏源于人类的活动,而生态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效地利用环保包装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能够唤醒人类的环保意识,呼吁人类的环保观念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经济走上快车道的发展,在商品的包装上也是千姿百态、眼花缭乱。商品的包装不仅能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也能以包装的内容质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包装内容的表现形式是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如书法、绘画、形状类),在包装上添加了古色古香的文化表现,如茶叶、白酒、月饼之类的包装,中国民族文化涉及极为广泛,是一个非常重视送礼的民族,不但重视礼品的种类,而且对礼品的包装尤为重视,礼品的包装是礼品唯一的表现形式。凡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结婚生子等方面都会按照礼仪文化,以送礼的方式表示祝贺。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礼品包装,不仅能够使包装内容更加丰富内涵,体现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还能够反映出送礼者的面子和重视,促进彼此的感情。而且现在包装袋的质量比较厚实,加上传统文化元素寓意的情感文化,使用者都会对此类包装袋有收藏的习惯,一方面装盛一些家用的物品或是可以对居家环境的装饰,一方面可以用于礼品包装再次送礼,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实现了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传统文化的包装,不仅使包装设计更加丰富,体现人文情怀;同时也摆脱了一次性的塑料包装对环境的污染,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字、绘画的元素使用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同时在现代的环境背景中对古老的物件赋予新的价值,展现了其独特的一面。将现代环境与传统文化元素创新结合,通过物件展现传统文化的内涵,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这种结合方式不仅创新了设计理念,也更好地继承发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力[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的摒弃,也不能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按图索骥,而是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运用。在传统文化元素上进行提炼创新,为作品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和表现形式。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当下社会的审美情感、人文环境和设计形象等因素,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对传统文化元素综合创新,创作出带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现代环艺作品。传统文化内涵的特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构造出现代风格气息作品的特征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4]。
中华民族的辛劳与智慧造就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造就了在传统文化赋予了隐喻的特殊表现形式。其意指在特定的环境形式与要素除了要传递环境原有的内容外,同时也传递更为深层次的寓意。这种理念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创作灵感。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物件、外观设计、内饰设计等都继承与创新了隐喻的表现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内在的思想情感[5]。隐喻的创新运用,不仅能够使传统文化元素多元化、多样性的传承和创新,而且展现了传统文化渊博的底蕴和现代环境艺术的内在情感。
新时代的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环境艺术应基于传统文化元素来设计创新运用,才能推动着环境艺术设计的前进。设计者在创作时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创作中不断完善理念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从而使创作的现代环境艺术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文化、精神,力争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