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科技园区发展趋势

2022-03-24 19:59伍建民
科技智囊 2022年9期
关键词:科技园区园区科技

伍建民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9

科技园区,是一个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为特征,以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主体,以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转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目标,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发展空间和城市环境,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区域。科技园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园,后来发展为“硅谷”。“硅谷”的成功,辐射和带动了科技园区建设逐渐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轨迹。

70多年来,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快速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创新发展期(21世纪初以来)3个阶段。美国“硅谷”、纽约“硅巷”、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硅丘”、北卡罗来纳州三角园区、东部128号公路沿线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区,英国伦敦东区科技城、剑桥大学科技园区,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等10余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园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趋势和特点。

一、空间形态:园区与城市实现融合发展

不管是园区城市化还是城市园区化,本质上都是科技园区与城市形态结合在一起。园区城市化主要是指位于城市郊区的科技园区,经过多年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高,城市服务和生活配套不断完善,逐渐演变形成了新的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园区城市化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不仅是科技和产业结合的载体,也是所在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贡献者,通过合理规划、超前设计的城市功能配套和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的理念,引领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北京正在推进的三大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也是园区城市化的典型代表。

城市园区化是在传统城市或城区通过引入创新要素提升创新发展活力,从而生长出科技园区或创新区域。城市园区化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新浪潮,国际著名大都市普遍经历了从外向扩张到内城更新的发展转变,纽约、旧金山、西雅图、波士顿、伦敦、柏林等城市都涌现出了科技园区,并展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规划水平。例如,美国纽约“硅巷”是横跨地理与虚拟网络的科技创新集群,以完善的城市配套功能吸引创新要素集聚,以曼哈顿为中心辐射整个大都会区。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加利福尼亚州的山景城,英国伦敦东区的科技城等。

二、功能作用:构建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发展环境

产城融合是科技园区现代化、数字化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也是实现科技园区“生产、生活、生态”有效互动的基本保障。打造高质量的科技园区服务体系是实现产城融合的必经之路,而推动高起点科技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则是建设高质量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的关键之举。为此,规划和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市政、交通、信息和物流基础设施,是满足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满足科技园区对水、电、气、热、信息网络等要素的特定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生活设施和配套环境的规划与建设。良好的生活设施和配套环境是打造高质量科技园区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吸引高新企业、高技术人员、高新技术研发机构的重要因素,更是完善高质量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未来,要在科技园区打造各类体育场馆、宾馆酒店、购物中心和教育医疗设施等一体化服务场所,为高新企业、高技术人员和高新技术研发机构创造更为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打造人才宜居宜业宜创的生态环境。同时,为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者、专家、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为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实践探讨等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可探索在科技园区创建各种俱乐部和相关协会组织等。

三、运营管理:专业化机构和团队正在成为主流

世界科技园区的运营管理主体多种多样,既有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也有第三方服务机构。总的来看,专业化机构和团队负责科技园区的运营和管理,正在成为主流。例如,德国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区的运营管理由WISTA公司全面负责。该公司在该科技园区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为满足科技园区房产和设备、设施的需求,通过投资或出租的方式为科技园和孵化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利用自身在服务体系和联系网络的优势,通过为入驻该科技园区的企业提供房产和设备、晶圆设施管理服务,不但提高了该科技园区的运行效率,也改善了自身的经营状况。该公司设有企业发展团队,提供初创企业培育、联合项目开发、对外交流合作及免费场地等支持服务。创新和创业中心(IGZ)和国际创业中心(OWZ)是园区的两个孵化器,孵化企业成功率达96%。[1]类似的例子还有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位于法国东南部“蓝色海岸”的阿尔卑斯滨海省,由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基金会负责运营管理。

四、创新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协同发展

为了适应科技园区主体、功能、内在联系的变迁,必须推动创新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协同发展。要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作用以及市场在重要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科学技术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要建立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生态循环体系,打造科技创新战略核心力量并形成创新合力,实现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实验、消费体验、结果反馈的大循环,从而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要实现科技创新由单向、单一的路线向双向、多元化的路线转变,必须推动创新主体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协同发展。其中,围绕国家、企业、市场需求,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功能、科研任务、研发方式转型,是实现创新主体多元化、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必要路径。因为高校、科研院所等存在的知识溢出效应是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力,会推动技术转移、加速成果转化,有利于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创新协同发展。为此,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由纯粹的科学理论研究向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共同创新转型,是高校、科研院所的必要任务和重要责任。此外,积极引导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入驻科技园区,为科技园区企业提供创业投资、资金融通、市场拓展、团队构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同时,发挥“技术社区”网络组织等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的科技服务功能,服务于科技园区从项目形成、转移到实施的各个环节,为科技园区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五、要素导入:应用场景成为重要推手

创新无处不在,处处皆有场景。应用场景是依托科技园区所提供的新型创新基础设施、试验验证环节及生态、产品和服务应用新平台和新市场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实验空间、市场供需的复合载体和创新生态,有利于实现创新创业企业快速成长,从市场端、应用端拉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示范应用。例如,通过开放场地资源,让智慧停车、售货机器人、导览机器人、数字成像、光影互动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企业找到应用空间,在实际验证应用中实现产品快速迭代、功能不断优化,形成稳定的技术、产品或模式,加速将产品推向市场。例如,美国“硅谷”山景城遍布了各类人工智能产品,形成了一个智能产品测试区,有力推动了“硅谷”山景城各类城市空间场景高效利用,实现了智能产品处处可“驯化”,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场景。山景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还聚集了很多热爱科技应用、富有实验探索精神的“科技探路者”,这使山景城成为人们与人工智能技术“互驯”的乐园,催生了没有边界的创新群落和科技园区。[2]

六、组织网络: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拓展

许多园区对外拓展多元化,通过与世界相关地区的科技园区构建起区域合作网络,推动了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随着产业集群和要素集聚能级的不断提升,许多园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呈现出空间拓展、品牌拓展、服务拓展等多种类型。例如,新加坡裕廊集团主导开发了新加坡岛内的30多个工业园区,为新加坡和其他国家提供了多元化的运营管理服务,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园区提供园区开发、运营和管理等专业服务[3],组织网络呈现向国际化拓展的态势。

猜你喜欢
科技园区园区科技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论创业型大学科技园区平台的建设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