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平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北西边缘-昆仑造山带南缘的裂陷盆地内,主体属西昆仑古生代-中生代造山带。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甜水海岩群(ChT)、古元古界康西瓦岩群(Pt1K)、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TB)、中元古界长城系赛图拉岩群(ChStb)及第四系。
工区属西昆仑新生代板内再生造山带,构造活动频繁。主要断裂有康西瓦断裂、赛图拉断裂、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奇台达坂断裂。控制了区内的地层格架和岩浆岩的分布,是区内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的控矿断裂。
工区岩浆活动十分频繁,岩浆作用有多期次、多类型的特点。岩浆活动最为强烈、规模最大。其中含矿花岗伟晶岩脉、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脉主要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500-1500 米范围内,长10 千米以上,宽300-1500米不等,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矿区出露地层为巴颜喀拉山群上组第一岩性段(TB31)和第二岩性段(TB32),两者为整合接触关系。
1)巴颜喀拉山群上组第一岩性段(TB31)
为矿区主体地层,出露厚度约1.4-3 千米,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47°-76°。北部和南部均被三叠纪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岩性以变石英细砂岩、透辉石角岩为主。与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中花岗伟晶岩脉较发育,脉体多顺层展布,个别出现斜交情况。该套地层是本区主要赋矿层位。
2)巴颜喀拉山群上组第二岩性段(TB32)
地层整体呈北东东向展布,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45°-68°。出露厚度约1.23 千米,主要岩性为云母片岩(msch)。
大红柳滩南矿区位于大红柳滩-郭扎错断裂和奇台达坂断裂之间,受区域性大断裂影响,本区构造线呈北西西-南东东展布。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
1)伟晶岩脉分布特征
北西向伟晶岩脉:长30-526 米,宽2-42 米。最大厚度可达200 米,最大长度可达2300 米,倾向北东,倾角45°-65°。位于岩体内伟晶岩脉含矿性较差,接触带处的含矿性较好。圈定的矿体以铍矿体为主,次为锂铍矿体。
北东向伟晶岩脉:长100-120 米,宽1.5-5.5 米,倾向北西,倾角57°-74°。规模整体要小于北西向伟晶岩脉,个别伟晶岩脉含锂铍矿。
2)伟晶岩脉类型
花岗伟晶岩主要由斜长石、钠长石、石英、电石气、白云母、锂辉石及绿柱石组成,根据主要造岩矿物及含矿矿物的含量将花岗伟晶岩分为4 类:长石、石英花岗伟晶岩、电气石花岗伟晶岩、含绿柱石花岗伟晶岩及锂辉石花岗伟晶岩。
3)矿区主要花岗伟晶岩脉特征
工区圈定花岗伟晶脉31 条,其中γρ13 为矿区最主要含矿花岗伟晶岩,该脉位于南区南部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地层外接触带内,北西-南东向横穿矿区,长约2300 米,宽5-70 米,其中2 号勘查线上γρ13号花岗伟晶岩脉地表露头宽可达200米,总体倾向北东5°-45°,倾角45°-70°。该花岗伟晶岩脉沿走向向西逐渐变窄并尖灭,向东南方向则由1条主脉分支成5 条宽1-10 米的细脉,并沿东南方向一直延伸出探矿权范围。
综合异常共有11 处以稀有金属Li、Be、Rb、Cs、Nb 等元素为主。异常出露完整,呈缓面状或近椭圆状分布,局部具浓集中心。稀有矿体主要位于HS-8、10号异常内。
HS-8 号异常:成矿元素Li、Be、Rb、Nb、Cs 的极大值分别为1565×10-6、320×10-6、2496×10-6、173×10-6和136×10-6,衬度最大分别为2.21、2.17、2.04、1.60 和1.50,异常浓集中心明显。该异常面积大,强度高,规模大,元素套合性良好,证明该异常为矿至异常。
HS-10 号异常:成矿元素Li、Be、Rb、Nb、Cs 的极大值分别为9137×10-6、320×10-6、2496×10-6、214×10-6和701×10-6,衬度最大分别为5.16、2.17、2.04、1.94 和2.29,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套合关系较好。该异常为矿至异常。
圈出以BeO 为主的锂铍矿体30 多条,盲矿体16条。矿体总体呈脉状,倾向5-40°,倾角45-75°。主要特征如下:
Ⅴ-9 号矿体:长430 m,厚度1.73-21.97m,平均厚度12.39 m,铍品位0.045%-0.058%,平均品位0.052%,锂品位0.73%-0.59%,平均品位0.69%。品位变化系数为9.71%,属稳定型,厚度变化系数60.81%。矿体总体产状30-50°∠45-66°。矿体围岩为变石英细砂岩夹透辉石角岩和二云母石英片岩。
MⅣ-1 号矿体位于ZKⅣ01,孔深9.55-17.2 米、71.81-76.92米,视厚度7.43米和4.95米,累计真厚度为9.02 米,氧化锂品位0.66%-1.18%,平均品位0.87%。矿体倾角45°。
Ⅰ-4 矿体地表长70 米,真厚度6.5 米。矿体产状11°∠60°。该矿体为铍、锂共生矿体。氧化铍品位0.039%-0.15%,单样品最高0.2%,平均品位0.1%;氧化锂品位0.27%-0.52%,平均品位0.41。
Ⅰ-1号矿体为单一铍矿体,真厚度36.81米。氧化铍品位0.022%-0.075%,单样品最高0.08%,平均品位0.057,矿体产状5°-31°∠55-60°。
根据矿石中主要有用金属矿物的构造及含量来确定矿石的自然类型,自然类型为花岗伟晶岩类矿石。
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绿柱石、锂磷铝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斜长石、钠长石、白云母。
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晶相嵌状结构。
构造:多为块状构造,次为团块状构造。
锂铍矿、铍矿体主要产于区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的花岗伟晶岩脉内,赋矿岩石为绿柱石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绿柱石花岗伟晶岩等,围岩为花岗伟晶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等。
1)岩浆岩控矿:区内稀有金属矿体赋存于晚三叠纪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伟晶岩脉中,因此稀有金属矿与三叠纪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
2)构造控矿: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带内,泉水沟大断裂与大红柳滩断裂间,为成矿元素的活化、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矿化伟晶岩脉严格受地层节理控制,节理则是容矿构造。
3)地层控矿:工作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上组第一岩性段为主要含矿地层,矿体大部分产于这套地层中。
4)岩石控矿:容矿均为花岗伟晶岩。孔隙度大,颗粒中-粗,有利于热液分散、运移、集中。围岩为黑云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其节理发育,岩石颗粒较细,矿液运移到此,不易扩散。
1)大地构造标志: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中生代边缘裂陷带内层间断裂及岩层节理附近。
2)地层标志: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
3)侵入岩标志:晚印支-早燕山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外接触带密集分布的花岗伟晶岩脉。
4)脉岩标志:绿柱石、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锂辉石、钠长石型花岗伟晶岩脉。
5)地球化学标志:Li、Be等为直接指示元素,Nb、Ta、Rb、Cs、K、Na等元素组合为间接指示元素。
6)矿化蚀变标志:钠长石化、碳酸岩化、电气石化伟晶岩脉。
7)矿物标志:锂辉石、绿柱石为直接找矿标志。
1)工作区位于大红柳滩(陆缘盆地)RM-Fe-Mn-Pb-Cu-白云母矿带(区)内,区域上经历了较长的构造演化及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为区内伟晶岩脉的形成及稀有金属矿产存、储、运提供了较好的地质条件。
2)1∶5 万化探测量Au、As、Sb、Bi、Be、Pb、Ag、Li等,具有较大的成矿优势。本区矿床主要位于HS-26 号综合异常内。1∶1 万土壤测量圈定以Li、Be、Nb、Rb、Ta为主的综合异常11处,多数与已知矿体对应较好,为矿致异常,具有较好的找寻稀有金属矿的地球化学背景。
3)圈出锂铍矿体46 条。矿体长70-180 米,最长430 米,厚0.95-24.42 米,BeO 品位0.042-0.11%,最高0.19%,Li2O 品位0.4-2.05%,最高2.56%。矿体总体北东倾,倾角45°-75°。锂矿达到中型规模,铍矿已达大型规模。
1)大红柳滩锂铍多金属矿隶属于成矿带巴颜喀拉-松潘成矿省南大红柳滩铁、铅锌、铜及稀有金属矿带,构造发育,岩浆岩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2)本区物探、化探异常与发现的矿产资源矿化体套合较好,验证异常区内均见到规模矿化体,物化探异常显示该区具有较高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