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思政角度探寻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顶层设计

2022-03-24 13:20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政职业专业

金 乐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凸显,高职教育发挥着人才支撑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特点等具体实际,创新思政教育理念,让思政课“强起来”“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为学生职业发展和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三者的联系

思政课程是从学术分类视角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其主干课程在高职院校被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普遍开设的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

课程思政所指的“课程”是非思政类课程,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课程思政开展的实践过程中,要求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目的。”[1]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特定或专属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维,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2]。

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为依托,响应立足职业教育课程内在规律的改革号召,在专业体系层面实现专业教育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专业思政是以专业为载体,发掘专业特点和优势,通过专业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要素的融合性设计,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谐统一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

专业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有紧密的联系。“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统一,既要在课程教学中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让专业课教学有思政味儿,还要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思政课教学,让思政课教学具有专业色彩。”[4]

(二)理论研究价值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掀起了“非思政”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的热潮。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专业思政”概念,指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2020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这为课程思政的发展、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等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利于充分发挥专业教育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突出就业导向,坚持立德树人,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列入法律范畴。这不仅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提出了明确要求,也对思想政治系列课程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就是说,要加强学科思政层面的研究,与时俱进,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遵循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规律,明确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定位,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成人与成才相融合。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的共同点是面向学生,通过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区别在于前者以思政类课程为主阵地,探索思政课程的核心素养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后两者以非思政类专业课程为主体,探索如何在专业教育的课程或体系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三)实践研究价值

专业思政建设的核心在于从顶层设计中提炼各专业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这不仅是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形成的标志,也是高校高质量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方面对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形成协同效应的有力回应。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本质需求研究,根据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一专业一思政”的精准化教学。这是新时期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对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思政金课、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从专业思政角度进行思政课程建设,就是以各专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融入思政课教学为抓手,将专业教育与专业特质贯穿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探索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优势联合,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形式,创新思政教育途径,以铸魂育人为目标,打造与职业教育融通、与时代接轨、与学生共鸣、与教材同步的思政金课,响应思政课程建设“八个相统一”要求,有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其核心在于不断优化思政课程的育人内涵,全面构建职业教育理念下思政教育课程的知识、技能与素养“三维”目标体系。这需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价值教育目标,发挥思政课程“排头兵”的优势,提炼出政治素养、家国情怀、专业使命、职业操守等专业核心价值要求,建立思政元素库,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政教育+专业核心价值体系。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层设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思政课程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理论性,在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落实思政教材中的精神,教师必须先“吃透”教材。“概论”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这门课程统一使用2021年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包括导论和14个章节内容。高职院校根据“概论”的教学特点整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内、课外实践项目,实现教材到教学的转化。例如:教材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以整合成“谋篇布局:奋力实现中国梦”教学模块,设计成中国梦总任务和经济、政治、民生、文化、生态6个专题,共12个教学课时。“谋篇布局”强调的是章节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总任务、总布局”,“奋力实现中国梦”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单元的“中国梦”这一内容,相互呼应。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紧紧围绕大政时事,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在开展有专业思政特点的思政教学中具有价值导向作用。2019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2.学生整体情况分析

了解学生整体情况有多条途径,包括任课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入学的大数据、个案访谈等。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包括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和技能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团队合作能力、期待的学习效果以及专业和课程学习规划等方面的分析。

3.就业预期及职业特点分析

职业岗位要求是进行有专业思政特点的思政课程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学生的职业预期集中在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在线旅行商、会展企业等“窗口服务”效应聚集的领域。这些领域对从业者的要求较高,除了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熟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任务、总布局,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可以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确定模块教学的总目标。从具有专业思政特点的思政课程角度看,“谋篇布局:奋力实现中国梦”教学模块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是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总布局的主要内容及“三新”战略导向,做好旅游类窗口行业宣传员;能力目标是将个人职业规划融入中国梦,能从旅游业角度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素质目标是增强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提升政治修养和“四为素养”。

(四)“一专业一思政”的融入点设计

在确定模块思政+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细化教学重难点,明确每个专题的教学目标,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元素。如:在“中国梦”专题加入串联南京红色文化景点走“民族复兴”之路的设计点,在“中国经济”专题加入给酒店业疫情防控“开药方”的设计点,以此引导学生提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布局的认同感,进而积极投身于“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教学策略

1.问题导向

直面社会、直击热点、直指深处,以疑导学,以学解惑。课堂教学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盲区、认识误区,或联系生活案例,或假设职业情境,或面对行业难题,或直指社会热点,设计系列问题。

2.结合专业

思政理论利于更好地分析、思考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如果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密切相关,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地把思政课中的所学、所悟融入专业学习与实践。

3.实地教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总布局中的很多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具体、生动的体现。因此,模块教学应突出实地教学,将“概论”内容融入生活,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田间地头和美丽乡村、走进红色场景、走到大街小巷,培养学生“生活即课堂、处处是学习场”的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教师要围绕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云端教学等多种形式,借助虚拟仿真等数字化技术,在“虚”“实”结合中有效开展教学。

4.“两多一全”考核评价

建立“多主体、多维度、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课堂学习、云端学习、实地学习按照适当比例纳入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指标;对学生学习进行全过程考核,并将其与重大奖惩挂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态度,借助平台及时、准确地给予评价。

三、思政课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展望

(一)教师之间跨学科、跨专业合作交流加强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在现实中,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层面的思政与专业“互通互融”问题成为“卡脖子”的难题,因为这需要专业课教师不仅具备思政学科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也要具有专业教育的学科背景。要想深化改革、保证育人实效,必须“两手抓”,即:一手抓思政课教师,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学术和队伍支撑;一手抓专业课教师,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需求,共同打造有辨识度的“一专业一思政”的思政金课。“着重构建教学研共同体,实施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企业课堂对接,基层教学组织与基层党组织融合。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凝练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与内涵,推动职业教育课堂由‘思想教育灌输’向‘课程思政融入’转变,不断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5]

(二)多维学习体系建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成效的检验者。从专业思政角度进行思政课程顶层设计,必须体现在理论+实践的专题项目设计、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全过程参与的考核评价等方面,可以形成“一体三足”的学习体系。“一体”即理论+实践、虚拟+现实、思政+专业、线上+线下、个人+小组“五位一体”;“三足”即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三种学习方式。多维学习体系的建立是落实办好思政课“八个相统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三)教育方法和技术手段优化

思政教育要借鉴专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制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且科学、合理的思政+专业设计方案,借助数字化技术,利用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寻求“走”出去的突破口。提升教师使用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丰富教学经验和研发能力的教师团队。要有效挖掘“请进来”的思政+专业教学元素,可以与区域红色文化场馆或能提供数字化技术等横向服务的企业等联手,通过邀请专家进“云课堂”等方式,探寻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现代教育方法。

从专业思政角度进行思政课程建设,还可为思政教育与相关行业、企业的横向合作打开广阔空间,也利于建立区域思政教学联盟,共享教学资源,共寻解决办法,共同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且有示范推广作用的思政金课。

猜你喜欢
思政职业专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职业写作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