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民歌的种类、传承与发展对策

2022-03-24 11:41田晓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酒歌古歌苗族

田晓华

(贵州省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04)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1]。”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贵州苗族民歌得益于贵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蕴含了苗族群众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评价,原生态、接地气,纯朴、真挚,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流行范围十分广泛,是我国民族艺术的一块瑰宝[2]。贵州苗族民歌充满生态、生产、生活及社会治理的哲理和智慧,积极传承发展和开发利用,有利于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动力。

一、贵州苗族民歌的种类及传承现状

(一)贵州苗族民歌的种类

贵州苗族民歌源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的进步性、现实生活的趣味性,其歌词直抒胸臆、曲调热情洋溢、唱法欢快活泼,大众吸引力和感染力极强,配上芦笙和舞蹈,喜庆热闹、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在外地的贵州游子皆有感受,一听到贵州苗族民歌及其音乐,比如《铁路修到苗家寨》《醉苗乡》《云上贵州》等,就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滋味,思念起家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和各式各样的美食。贵州苗族民歌涉及面十分广泛,根据内容、用途和唱法等不同,可将苗族民歌分为古歌、常用酒歌、飞歌、游方歌、生产劳动歌、理歌理词等种类,这些民歌在弘扬真善美中提振精气神,既是艺术又是生活,发挥着重要的文化滋养和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等社会功能[3],有利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1.古歌。古歌是指在苗族民间流传的一种以创世神话为主体的民族歌谣,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被誉为苗族的百科全书。因为是口口相授、师徒传承,各地流传的古歌有所区别。比如,苗族古歌(台江县、黄平县)、簪汪传(清镇市)、仰阿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亚鲁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等等,都属于苗族古歌,均作为民间文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此外,各地苗族群众还传唱着大量零散的古歌古词,比如雷公山苗族地区的《铸日造月》《央兄妹结婚》《议榔惩治造谣破坏》等等。上千年来,这些古歌古词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智慧,激励着苗族群众生存发展,表达了苗族群众对真善美的追求,通过一个个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故事,引导苗族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

2.常用酒歌。在黔东南,除古歌中规模宏大的十二路酒歌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祝酒歌、问答歌、逗趣歌、赞美歌、送客歌等常用酒歌,其特点是见景生情、即兴成歌,完全与生活融合。比如,黄平县民族事务局、贵州省古籍整理办公室、黄平县文物局、黄平县苗学研究会早在2010年就根据苗族唱酒歌的方法和程序,联合编撰了《苗族常用酒歌》一书,收录了大量常用酒歌。常用酒歌声调柔和,节奏分明,是日常抒情必唱的歌曲种类,在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最受苗族群众欢迎,主要是为了愉悦心灵、丰富生活、消除疲劳、宣泄忧闷,发挥着调节心情、促进和谐的作用。比如《喝酒要祝贺》《跌倒丢了歌》《亲家歌声美》《额头打锅烟》等。

3.飞歌。流行于贵州东南部,是苗族民歌中音色最嘹亮的歌谣,声振山谷、响彻云霄,歌声豪迈奔放,有强烈的感染力。飞歌多用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既豪迈奔放又让听众倍感亲切,能够迅速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融入现场。歌词内容以赞扬、感谢、赞美对方为主,以陶冶性情的抒情诗为主。过苗年、吃新节、接亲嫁女以及在高山上、地头边经常听到悠扬动听的飞歌,如《赞美家乡歌》《祝福老人歌》等。

4.游方歌。即情歌。游方,旧称“摇马郎”。为了青年男女社交,苗寨一般都有供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叫“游方坡”,或“游方坪”。游方歌即男女青年游方时互倾衷肠所唱的歌,大多表达男女青年追求纯洁爱情,蔑视虚伪不贞、拜金主义的恋爱观,内容积极、健康,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在不知不觉中引导群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比如,《邀妹歌》《见面歌》等。还有苗族多声部情歌,内容和歌声都有着很高的艺术和生活价值。

5.生产劳动歌。主要是对各种劳动生产的描述,主题鲜明、思想积极,是鼓励人们努力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大众化作品。比如《刺绣歌》《种棉歌》《纺纱织布歌》《蜡染歌》《造酒歌》《造船歌》《抬圆木号子歌》等。这些民歌中蕴含了丰富的劳动生产知识和技巧,如果结合实际挖掘运用,积极利用文化赋能,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推动乡村相关手工产业的发展,教育教化功能十分明显。另一方面,苗族群众通过在生产劳动中唱生产劳动歌,可以统一步伐和节奏,缓解疲劳,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大有裨益。

6.理歌理词。是苗族群众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共同“法典”,其讲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接地气,又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形式唱出来,听了让人心服口服,在和谐的气氛中化解了矛盾纠纷,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规范、调节作用,对现代乡村治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理歌理词主要包括道理歌、评理歌、议榔词、季节理词、民事纠纷理词等内容,由理老、歌师唱诵,有的以盘歌形式演唱,比如《婚姻调解理词》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的地方,把理词与古歌共同进行保护,比如,黄平的苗族“古歌古词”神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贵州东南部苗族群众中流行着一种被称为“嘎百福”的民间说唱文学,以边说边唱的方式叙述一些表现生活、针砭社会丑恶现象的故事。在过去,还有苦歌、反歌、逃荒歌等,反映的是中国旧社会苗族群众的社会生活状况。

(二)贵州苗族民歌的传承现状

贵州苗族民歌历来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一般由上辈传承给下辈。根据对贵州省苗族聚居区的调研考察,笔者了解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苗乡的孩子从七八岁开始就跟着大人,或在田间地头或围着火坑练习嗓子、熟悉歌词;到十二三岁时,开始正式学唱,遇到什么生活情景,手上在做什么事,就唱什么歌,所以走进苗族乡村会经常听到此起彼伏的歌声,令人神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与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一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的传承发展受到不小的挑战,苗族群众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苗族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逐渐淡化,苗族群众“饭养身、歌养心”的观念逐渐在生活中弱化,苗族民歌保护、传承和发展陷入困境。现今,即使在苗族聚居区域,只有艺人、村寨歌师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会唱苗族民歌,四五十岁的苗族群众会唱部分苗族民歌,四十岁以下的苗族群众已经很少有人会唱苗族民歌。一般苗族民歌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了。

以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能够为乡村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持续动能。贵州苗族民歌作为优秀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贵州省和相关市州采取了不少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比如,加大苗族古歌古词、苗族多声部情歌、苗族飞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设立工作室和传承基地,开展苗族歌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召开研讨会,编辑出版民歌选集等。有的地方还成立了苗族民歌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民间艺人提供平台展示苗族民歌魅力。有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抖音等新媒体,积极宣传、传播优秀的苗族民歌,想方设法提高知晓率和吸引力。2022年5月,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贵州省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条例》,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对包括苗族民歌在内的贵州优秀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传承和发展苗族民歌是要广大群众能够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尽可能地保留文化的多样性,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不竭的文化和精神源泉,切实从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乡风建设及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升农村内涵,为乡村振兴献智添力。

二、贵州苗族民歌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多彩贵州品牌的重要支撑,是贵州旅游的吸引力所在,也是贵州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所在。为了更好地发挥贵州苗族民歌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必须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探索苗族民歌在乡村振兴中的经济社会价值,以现代化、市场化方式分类开展保护,并积极传承传唱,使之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对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应该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研究、挖掘、开发利用的力度,使之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同时又留住“乡愁”,营造新时代精神家园。对常用酒歌、飞歌、生产劳动歌等民歌,则应该结合新时代新需求,在注重其生活性的同时提升其艺术性,并大力宣传、传播和发展,提振广大群众的精气神,助力乡村振兴。

(一)加大挖掘开发力度,打造苗族古歌文化及相关产业品牌

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提炼,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重要体现,对苗族群众有着巨大的凝心聚力作用,而对其他地区或民族的群众来说,也因其神秘性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因此通过挖掘开发,可以将其打造成极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其他相关产业品牌。

首先,加大对古歌古词的保护和整理力度。这是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鉴于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在各地传唱的差异性,各县保护利用的不平衡性,建议由省级或者市州级有关部门统筹,统一部署研究和保护工作。2019年,贵州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办公室整理出版了《苗族十二路古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但此书仅以流传于台江地区的古歌为版本,尚需充实丰富和完善,形成全省较为全面的古歌古词体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苗族古歌演唱的曲调需要记谱和分类[4],尊重其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建议运用数字化技术,实施数字化工程,采取现代技术手段对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进行保护,为传承发展保留第一手原生态资料。可以建立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数字博物馆,在收集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相关数字化产品,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新业态,让古歌和理歌理词成为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繁荣兴盛的源泉。

其次,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目前的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可以通过鼓励家族传承、民族院校培养、举办苗族民歌大赛等方法,有意识地在年轻的苗族歌手中选拔培养古歌的传承人,形成老中青结合的梯队。建议完善现行传承人设立和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名额,增强传承人队伍的整体力量,并为其开展传承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障。对有条件的传承人,可以支持帮助其依托对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的研究挖掘,发展相关产业,提升经济和社会效益,让产业效益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让苗族古歌一代代传承下去,守住历史和记忆,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异彩。

再次,加大对古歌古词的开发和利用力度。苗族古歌和理歌理词充满了哲理和智慧,是真善美的重要体现,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要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和乡村治理,研究挖掘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提炼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以市场化、产业化方式开展生产性保护。可以挖掘苗族古歌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发展生态绿色有机产业,既推动产业振兴,又加强生态保护,创建生态产业品牌。可以利用理歌理词中赞美家庭邻里和睦相处、化解村民矛盾纠纷的歌曲来开展民歌式调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可以将古歌和现代歌剧相结合打造受大众欢迎的大型民族歌剧,也可以将古歌古词中的神话故事以及自然崇拜物,比如蝴蝶妈妈、仰欧桑及枫树、种子、牛等,经过文创开发设计成民族文化产品,创建古歌文化品牌。

(二)积极开展活态传承,推动常用酒歌等苗族民歌融入新时代,实现新发展

常用酒歌、飞歌、游方歌、生产劳动歌等苗族民歌,虽在各种文艺演出中还能听到,但如前所述,由于受现代文明影响,苗族聚居区乡村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变化,苗族民歌正在逐渐演化为艺人的职业行为,普通苗族群众只在结婚、酒宴等场合才唱苗族民歌。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要积极推动这几类苗族民歌的传承发展,使其融入新时代,融入生产生活。

一是积极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文化的繁荣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要积极开展苗族民歌的研究、宣传、表演、交流等活动,增强群众对民歌的文化自豪感,提升文化主体意识,自觉唱响苗族民歌。积极开展苗族风俗风情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苗族节日、各种文化舞台以及旅游景区、城镇商业区等,宣传演唱苗族民歌,举办苗族民歌演唱大赛、创作大赛等,潜移默化地引导苗族年轻人热爱苗族民歌。在互联网时代,积极发展“互联网+苗族民歌”模式,不断丰富、提升和创新苗族民歌展演形式,让苗族民歌以更新颖、更具亲和力、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方式进入大众和社会视野,推动社会各界人士有效参与,从而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二是积极推动苗族民歌融入生产生活。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共同参与、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劳动人民自觉遵守的生产生活习惯。在苗族聚居区要大力传唱苗族民歌,让苗族民歌在促进生产、丰富生活、实现活态传承的同时,提升乡村人文价值,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如,苗族民歌《卫生要搞好》用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搞好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告诉大家“卫生要讲究、垃圾别乱倒、健康人人好”的道理,可以组织群众演唱,增强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营造良好村居环境。又如,通过传唱苗族民歌《酒席莫乱办》,为遏制农村滥办酒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传唱《懒汉歌》,告诫人们“劳动才养家,勤劳才致富”。

三是积极开拓创新。苗族民歌要获得新生,必须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上下功夫,不断推陈出新,彰显时代特色。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吸收借鉴现代音乐元素和表现方式,创作推出既有苗族文化特色又受社会大众欢迎的苗族民歌,引领民歌不断创新发展。优秀的民歌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灵动的情感故事,需要创作者的厚积薄发。笔者认为,创作者可以在苗族古歌、苗族历史或神话中去寻找灵感,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掘故事,让创作出的苗族民歌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新时代的温度,引起社会共鸣。要唱响新时代苗族民歌,唱出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精气神。要大力开展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从而更好地推动苗族民歌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猜你喜欢
酒歌古歌苗族
乡酒歌
酒歌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彝族传统酒歌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论大花苗古歌的族群音乐记忆属性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酒歌研究现状不足简述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