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文倩
(全信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70)
工程总承包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即从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在设计方案、初步概算、施工图纸预算、招投标、施工、竣工阶段等各个环节实现全过程造价控制。特别是处于EPC总承包模式下,通过造价控制可有效减少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项目总承包模式中,EPC是一种常见的承包方式,它主要是指业主将工程项目发包于总承包商,工程设计、项目采购、建设施工等流程均由总承包商负责。与传统建设模式相比,EPC模式实行统一管理,而传统模式则需要实施各个分部工程,所以,不管是施工质量还是施工效率,EPC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具优势。可以说,利用EPC模式能够优化整体项目,确保更好地完成建设目标。
EPC总承包模式贯穿工程设计、项目施工的全过程,由设计环节开始,总承包商提前介入项目建设,节省招标、过程协调等环节。EPC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总承包商负责项目全过程,通过自身管理,有效完善各环节工序,基本上不实行项目分包。二是将部分子项目进行分包,总承包商主要负责统筹规划,起整体协调作用。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依靠EPC造价控制模式,是指从项目最初的策划、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项目竣工的整体周期过程。现阶段,EPC造价控制主要有两个含义:
(1)狭义含义。立足项目建设角度,通过造价管理手段,承担项目建设成本,包括项目设计、工程施工、机械费用等过程成本。
(2)广义含义。立足社会角度,除项目寿命周期外,包括工程建设事业发展、资源利用、社会责任等成本。
(1)有利于更新项目建设的造价管理理念。通过EPC造价控制模式,从项目设计环节开始,工程特性的确定影响着其他环节成本。所以,EPC造价控制模式要求建设企业必须提高设计投入,节省后续环节成本。
(2)有利于转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式。建设企业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项目施工投入力度也随之加大。若仍延续传统成本核算方式,必然会扭曲项目的成本数据,使得相关成本信息不完善。而立足EPC造价控制模式,能够改变经济效益方式。
(3)有利于提升成本数据的质量要求。在成本数据质量管理中,建设企业要确保项目设计、施工等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通过EPC造价控制模式进行造价管理,能够涵盖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实现按月定期报出,满足按决策不定期报出的要求,有利于提升成本数据的质量要求。
(4)有利于改善环境成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影响环境,环境成本在寿命周期中占据较大比例,而立足EPC造价控制模式,可促使企业主动减少环境成本,不断提升项目的绿色、环保形象。
EPC总承包项目具有关联性、系统性特点,发包、承包双方在造价控制上虽有一定经验,但现实操作中的超概算问题频发,结算也往往不能定案,对双方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造价控制难点在于如何控制投资估算,保证设计概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而有效控制合同造价、工程总投资,优化设计、施工及采购环节的造价控制。所以,总承包商必须树立全盘思维,具备预见性、前瞻性眼光,统筹整个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
(1)EPC造价和项目实际造价存在一定偏差。EPC总价是总承包商按照招标人的设计方案,结合项目特性,初步提取工程量清单,按照项目特征计算综合单价,针对部分主要的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只能确定暂时价格,最后再明确EPC总价。所以,由于设计深度约束,项目特征、工程量和工程实际存在差异。如果采取这种方式进行EPC总价确定,必然会偏离实际造价,给总承包商、建设企业埋下经济风险隐患。
(2)没有发挥项目设计作用。对于目前的工程建设,EPC模式没有发挥项目设计作用,在实际设计阶段,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参建、勘察经验,优化施工图纸和初步设计,也未动态掌控各工程量投资变化,按照各环节投资状况优化、调整设计方案,进而影响到最终造价。同时,没有综合考虑材料、施工、设备、设计等因素促使工程设计单一化,增加了项目投资。
(3)未实现全方位动态跟踪。在EPC模式下开展造价控制,需贯穿项目设计、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动态跟踪和静态控制。如果总承包商可充分发挥设计、施工、采购等各单位造价控制优势,利用高效管理手段控制项目全过程,特别是对工程投资及进度开展动态跟踪和合理分析,有利于实现工程造价的良好控制。然而,EPC总承包商一般不同时具备设计、采购及施工资质,设计与施工一般都要专业分包,使得项目各环节难以实现一体化。此外,若总承包商管理水平较低,很难实现全方位动态跟踪。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投资阶段属于准备环节,极易被忽视。由于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之间的误差较大,极易产生三超问题,影响投资效益。因此,在投资决策阶段,必须保证设计概算与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1)组织方案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需构建良好合作关系,进行充分的项目论证,判断项目可行性。对于项目投资估算,可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实施内部评审,从专业角度科学地评估投资估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因国家政策变化及设计变更,加上业主方因素和市场变化,需要增加投资行为,建设企业需调整设计方案,并落实资金,构建前期投资修正制度。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需不断强化投资估算,确保设计概算处于规定投资估算范围内,确保准确选择设计招标,合理运用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费用控制。同时,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对EPC总承包盈利起决定作用。
(1)为避免投资浪费,必须优化设计方案。EPC总承包商需根据自身技术、管理优势,在不降低方案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做好项目管理、优化施工,做到各专业之间的有效配合,通过先进设计方法,按照造价限额进行限额设计,确保设计符合技术要求,科学处理技术、造价之间的关系。
(2)提高设计质量。在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后,总承包商要组织施工、技术、采购、设计等人员进行图纸会审,严格做好成本审查,将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以内。同时,做好施工图纸的预算编制,费用控制人员需做好施工图纸审查,从预算造价角度加强经济评价、技术分析,促进工程实际成本核算,有针对性地开展造价控制。
(3)强化设计变更管理。在项目实施阶段,无法避免地会发生方案设计变更。处于不同建设阶段,变更因素也存在差异,变更越小造价影响就越小。因此,需将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环节,实现设计造价的有效控制。
材料、设备是整个造价控制环节的关键内容,设备、材料的采购工作直接影响工程总造价。同时,采购环节的费用控制是否合理是EPC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项目建设前,总承包商应在材料、设备购置方面做好市场调研,通过招标的方式,在满足质量、数量、时间要求的基础上,选出资质好、信誉好的供货商,保证材料供货价格合理、渠道可靠,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好的服务。虽然单纯降价的方式能减少成本,但优质服务、供货速度、供货来源也属于内在因素。在采购阶段,应设置材料采购专岗,严格管理合同台账,按照项目合同的标准要求,严格监督采购过程,规划好进货时间,科学确定批量,避免发生现场库存较多或供不应求的问题。待设备、材料进入现场后,需做好入库和出库领用管理。
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十分关键,因施工周期较长,所遇到的问题较多,是采购、设计、管理等各环节问题的集中体现。因此,施工阶段应做好如下几点:
(1)科学选择分包单位。项目施工阶段在保证工程进度、质量的基础上,可通过招标方式选择分包单位,科学控制项目管理成本。招标阶段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分析施工单位资质,选择最佳施工单位。
(2)强化分包。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合同通常属于总价合同。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商的风险较大,通过合同管理可以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分包单位。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规定与经济因素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必须规范项目合同,强化管理,有效控制成本,确保双方都能自觉履行合同。此外,选择最佳的施工合同方式,如果施工图纸已通过审批、技术难度不高、建设周期较短、单方造价较为透明、在施工阶段变动较小,可通过单价合同方式进行分包。若技术难度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地质条件不清晰,可采用按实结算方式进行分包。
(3)签证管理。施工签证是总承包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现场共同签署的签证,是通过书面形式反映施工状况的方法。所以,该阶段产生的费用是工程造价的重要部分,也是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必须完善签证程序、制度,有效规范权限,做好影像资料保存。针对专业工程师,在办理施工签证时需与造价人员做好沟通,确保签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及时处理签证费用,避免后期发生纠纷。
竣工阶段通过分段结算、过程结算的方式可优化控制投资造价,特别是投资金额较大的项目采用分段结算方式,可在发包、承包项目实施阶段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周期结算已完成的工程价款。在这一阶段的结算文件是通过发包、承包双方认可签署之后,作为竣工结算的重要内容,无需二次复核。在竣工结算阶段,采用分段结算方式有利于动态控制投资,做到及时纠偏,便于总承包商及时控制成本,防止投资发生较大偏差,有效缩短结算周期,从而节约项目资金。
综上所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控制属于规划建设的关键内容,直接影响工程的各个环节和最终经济效益。传统承包模式正在逐步向总承包模式转变,EPC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常见的总承包模式,对造价控制有明显优势,要求也更高。因此,要科学掌控工程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要点,做到精准施策,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