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 园
我们常常可见 “教育教学” 的连用,抑或 “教育与教学” 并列存在,那么,教育和教学究竟是不是一回事?
教育学已经将 “教育”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进行了清晰地界定,广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个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并不是从非此即彼的角度来理解教育,而是选择了一个相对狭窄的发生场域,专指学校教育,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与教育有着清晰的概念界定不同,学界对 “教学” 的界定通常用 “概述” 的形式来呈现,这种表达方式一方面说明学者们在观察教学时视角和重心存在差异,使得教学的概念五花八门,另一方面也说明至少在某些方面还是统一的。例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人类文明成果并身心发展的过程,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也正是因为教学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其与 “教育” 的内涵之间会有部分重合性,这些重合会让人误读教育和教学,甚至将教育和教学混为一谈。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原则是使人在一切现存的文化滋养中走向本源、真实与根基,而不是只满足于获取平庸的知识。所以,从教的角度来审视教育,一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将学生引向事物本源的方式。从学的角度来看,唯有被灵魂接纳的事物才能成为自身的财富,一个人若只是将自己局限于纯粹的知识,即使他学识出众,灵魂也是不健全的。
真理在自我实现时发挥着唤醒灵魂的作用。按照雅思贝尔斯对知识的分类,分为现行知识和原初知识,现行知识是关于如何拥有和使用某物的知识,它们是可以通过简单的、直接的方式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学生科学知识。原初知识则是赋予现行知识以本义,例如正确性中所蕴含的真理等都是属于原初知识,原初的知识才是教育的归宿。这两种知识的可教性和传授性是不同的。柏拉图是最先用 “语言” 来区分这两种知识是否可教,他在《第七封信》中就指出 “语言无法把握真理,只有长时间的与对象进行科学的交往,真理才会突然出现在灵魂中” 。因此,当教育承担起用原初知识唤醒灵魂的任务时,就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且选择善于接受的心灵,而非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实现,这是教育与教学最根本的不同。
科学作为现行知识的主体,它只是教育的一个要素,如今却成了将来为职业预备的课程,教学法又将科学知识的记忆与技能方面成绩的提高绝对化,但是正如雅思贝尔斯所说,即使在没有科学、教学法和心理学的地方,优质的教育仍然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整体的历史精神枯萎了,教育就会面临威胁。可见,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其次才是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因此,教学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现代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共同反映着教育规律。之所以人们会将教育和教学混为一谈,主要是犯了两种错误,要么是将教育降格为培养工具化、驯服的人的活动,要么是将教育放在一个宏大的范围内进行计划,一旦越过界限,随之而来的就是严格的教学训练,或者是杂乱的知识,而这些都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本期刊载的王婷《教育情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和陈效飞《我国教学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时代走向》两篇综述类论文,分别从 “教育” 和 “教学” 两个视角开展研究。希望各位同仁能从两篇论文中品读出教育和教学不同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