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小学 尚雪艳■甘肃省酒泉市南关小学 李艳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班级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合唱不仅有丰富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同时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对学生艺术情操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逐渐呈现多元要求,而想要达到小学音乐合唱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中班级合唱教学的策略,紧跟时代教育步伐,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水平和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
著名教育家柯达伊曾提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是歌唱,且合唱有利于促进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参与合唱可促使更多的人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该教育方法的提出有效促进了合唱教学的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带领下实现的演唱配合。合唱表演要求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和谐统一,并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以此呈现良好的演唱表演效果,从而使学生在全员参与的氛围中优化合唱学习的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合唱的特征可从两方面进行概述,一方面是和谐统一的特征。开展合唱表演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对班级整体合唱情况进行调整,以此促使各学生之间能实现音色的统一,呈现和谐的演唱效果。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演唱效果,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与各学生的演唱及音色特点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演唱位置,进而将每个学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想要提升班级合唱效果,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乐理基础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强化学生的乐理知识基础训练,如呼吸技巧、发声方法等,以此帮助学生夯实乐理基础。
首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素质教育背景下,良好的团队意识已成为学生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如果一个人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那么他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合唱属于集体项目表演,是团队协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学生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将自身的最佳效果呈现出来,还要与其他学生形成默契的配合,进而将合唱的效果充分地发挥出来,这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帮助作用。其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伴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和深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备受教育界关注,当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合唱教学,不仅能对学生表演中的不足和优势进行充分挖掘,还能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识谱、读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素养。同时通过带领学生了解合唱作品中的悠久历史文化,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再次,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理念即“以生为本”,即教师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有高低音之分,教师就可抓住这一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有效发展学生的个性。最后,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班级合唱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应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音乐科目作为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开展音乐合唱教学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放松,还能使学生在合唱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帮助。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是重新认识和了解合唱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其对合唱的概念较为模糊,在合唱时通常难以合拍,合唱起来在课堂上所呈现的音色特征极为僵硬,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学生既要唱好自己的声音部分,还要认真聆听自己的声音是否与其他学生的声音相融合。例如,在教学《歌声与微笑》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先指导学生唱单声部的旋律,然后由教师示范与学生共同合唱第二个声部旋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教师是如何唱的,如何发声的,如何控制音量的,让学生用心去聆听感受,并让学生说一说到底该如何与别人合作演唱。之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小组唱第一声部,另一小组唱第二声部,这时由教师通过手势提示学生声音的融入与歌曲的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演唱,让学生认真聆听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演唱的快乐,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各声部协调合作能力的提升。当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想要有效开展合唱教学,仅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来发展学生合唱的乐感,促使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能熟能生巧,正确把握合唱曲目的节奏与旋律。例如,在教学《牧歌》这一课程内容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该歌曲中无伴奏合唱所指的是不用乐器伴奏,仅用人声演唱的多声部表演方式,在学生有所了解后,教师就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蒙古草原美丽景色的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结合音画欣赏多声部合唱的美,并充分感受歌曲合唱的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喜爱的曲目,如《小白船》《柳树姑娘》及《其多列》等合唱视频,在学生欣赏完合唱作品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踊跃表达自己对合唱作品的看法,这时有的学生说“为什么有的人先唱?而有的人后唱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进行科普,告知学生这与他们所处声部的不同有很大关系,这样的合唱方式所呈现的效果更为饱满,更富有表现力。
小学音乐新课改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这一要求充分说明每一个学生都应有机会参与合唱,充分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而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唱教学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式。因此小学音乐教师想要提升合唱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只进行课堂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合唱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活动中感染和指导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且表演欲望强,开展丰富的合唱活动让学生大胆进行舞台表演,还能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唱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合唱表演中树立自信,不断提升自身的合唱水平。丰富的合唱活动包括多种形式,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合唱比赛,让学校中的各音乐教师担任评委,并进行打分,从而决出获胜班级。还可利用节日,如国庆节、元旦让各班级自行组织活动,进行合唱表演等。例如,在国庆节来临前夕,为庆祝我党生日,丰富学生生活,提升班级合唱水平,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艺术及热爱生活的情感,音乐教师就可让各班级自行组织“迎国庆,青春放歌”校园歌曲合唱比赛,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合唱表演,有的班级选择《义勇军进行曲》,有的班级选择《保卫黄河》,还有的班级选择了《歌唱祖国》等不同曲目,音乐教师就可针对不同班级所学的曲目进行针对性教学,并在学生进行合唱表演时,由学校领导和各音乐教师作为评委,对各班级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和打分。此种借助节日开展合唱比赛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再如,元旦来临前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在新年有新的气象,教师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迎新年”的合唱比赛,让各班级自行挑选曲目,如《和未来有约》《祝福你》《一路上有你》等。如此来开展多元化的合唱活动,不仅能提升班级的合唱水平,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这就为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影响,好奇心重且探索欲望强,实践操作对他们来说吸引力较大,更能激发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心理。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班级合唱教学,可有效借助课堂乐器进行教学。乐器对声音有较好的区分性和引导性,所以借助乐器声音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带动,不仅可强化学生对声音的理解和把握,还能调动学生的合唱兴趣,使合唱学习不再枯燥,有效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例如,《小红帽》这一歌曲本就是一首比较欢快的曲目,且节奏感也比较强,学生对这一故事也较为熟悉,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合唱能力训练时,想要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和掌握每个音乐句子,教师就可借助铃鼓以及碰铃等乐器进行合唱教学,并鼓励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借助乐器来保持同步的音乐节奏。此次活动中,学生借助乐器进行合唱学习,在个人演奏时能倾听其他学生的演奏效果,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还能保障合唱的良好效果。此外,小学生在合唱时还存在声部旋律难以把握,导致跑调现象发生的情况,教师也可借助课堂乐器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效掌握音准、音程及旋律。例如,在教学《卡吉德洛森林里》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借助乐器哨笛进行合唱教学,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借助哨笛演唱第一声部,另一组借助哨笛演唱第二声部,先分组吹奏,之后两组进行合奏,在合奏的过程中让各组学生相互倾听两个声部合奏的音色,此种运用乐器哨笛开展合唱教学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其他声部合作,还能构建正确的声部意识,为合唱学习奠定基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教学设施在校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然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也不例外,其给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往理论联合实践的音乐合唱教学方式已无法跟上时代教育的步伐,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均未起到帮助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可融入现代教学设施,以此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音乐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合唱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网络上热门“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表演,为学生播放其合唱的曲目《夜空中最亮的星》《生如夏花》《因为你》等,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专业合唱的表现力,以此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小学生都喜欢游戏,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渗透音乐游戏的方式开展合唱教学,从简单的旋律或者节奏着手,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和演唱。例如,在教学《恰利利恰利》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就可通过学生相互问好的方式,向学生渗透二声部节奏,以手拍节奏的方式问好,然后再让学生模拍节奏,接着在学生学唱二声部环节时设置回音谷游戏,借助回声的特征对回声游戏进行设计,教师可向学生用一声部旋律喊“啦、啦、啦”,之后让学生做同样的山谷回声,也就是二声部旋律,之后教师与学生相互转换角色进行练习。此种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合唱教学的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唱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合唱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进而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以此确保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能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积极探寻开展合唱教学的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和欣赏,促使学生重新认识合唱,通过组织丰富活动、借助课堂乐器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继而促进学生合唱水平、合唱能力及音乐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