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 高 杨 田 喆 杜雪丽
“十四五”规划期间国家多次出台利好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这也为中职院校汽修专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中职院校培养汽修专业人才带来了更大挑战,迫切需要对专业的优化和升级进行革命性的思考和完善。但从近几年中职教育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建设情况来看,存在诸如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培养方向未及时根据市场发展进行调整、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传统汽车维修人员培养的做法、未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尝试课程设置与考核评价的创新对接,以及缺乏较为完备的设备设施做支撑、专业教师缺乏丰富的实操经验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提升等多方面问题,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提升。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在技术角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而这些巨大的差异就导致了汽修专业需要进行整体的专业升级。特别是在课程体系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等专业升级的关键点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与时俱进,加强校企合作。认真考察企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时了解前沿技术,跟上汽车行业智能化时代的步伐,从而有效提升中职院校服务产业的能力,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要有效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职院校在专业升级建设过程中,要敢于大胆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用心打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构建健全的教育平台,让学生与教师、校方与企业、行业与社会实现更加高效的沟通。
(三)要积极营造行业一体化人才的培养环境。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升级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要在明确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构建工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实训基地,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一)课程体系规划升级的策略。
1.课程体系升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升级的主要聚焦点就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典型技术为主线、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首先,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结合对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背景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工作任务,确定行动方向。同时,学校要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建立充分交流和联系,并让相关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领导参与,根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求进行课程框架建设。其次,课程标准应从对接岗位职业标准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反馈对接到企业岗位的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客户满意度等内容。
中职教育阶段在具体设计课程体系时,可设置为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一体化课程+顶岗实习”为主的“3+1”课程设置模式。公共基础课模块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中职院校学生要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就必须具备有初中阶段知识并在其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宽基础知识面,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模块内容作为专业课学习的必要基础的课程,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应当从对新能源汽车专业学习的基础保证的角度出发,增强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促进学生专业性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一体化课程模块相对专业基础课程而言,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为贴合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具体职业活动过程的一系列行为训练,这就要求其不仅在内容上要符合完整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更要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有效性衔接;顶岗实习模块则是学生在完成专业一体化课程之后,初步具备相关岗位的独立工作能力之后,到专业对应的生产、制造、服务现场直接参与到工作过程中来,在胜任相关工作的同时,也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以达到进一步掌握和应用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从而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这种“3+1”课程设置模式,不仅可以培养从事新能源汽车中等技能人才胜任其工作任务,并取得相关证书,还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并能将所学应用于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长远的职业生涯打下扎实基础。
图1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升级的“3+1”课程设置模式
2.教学模式升级。先进的教学模式是促进专业教学顺利进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基础。目前信息化教学与“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如课前所准备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核心课程的一些网络学习资源,如制定微课、编写学习工单、制定动态评价考核标准等,此外,还可以引进VR和虚拟仿真技术设备,学生通过360度无死角的观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每个构造细节,结合教师的讲解,强化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和内部构造的认知和理解。这不仅能够弥补专业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的不足,还能调动学生对专业探究、突破自我的学习积极性,探索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升级的策略。中职院校在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时,首先需要教师能够承担新能源汽车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并能够承担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开发及专业建设任务。然后通过实战操作和企业实践锻炼,加深对新能源汽车维修理论知识和最新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更好地将新能源汽车维修理论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传授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的升级具体方法有: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双师”能力培养方案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的一线技术服务工作当中去;通过开展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技能大赛,精心选拔出优秀的行业指导教师,锤炼教师们专业教学基本功和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从而引领教师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另外,学校要邀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上课,他们是最前沿技术的从业人员,这样学校技能型人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的解决。学校招聘人才不应局限于传统专业知识型教师,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人员,让他们参加教师培训,获得走上讲台教学的资格,让掌握技能的企业人员进入教学岗位。
(三)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建设升级的策略。资源良好的实训基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院校加强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升级,应根据企业行业需求,分析岗位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规划实训设备的投入。同时还要注重制度建设,不仅要包括一般性的制度,还应该包括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耗材管理方法,仪器设备保障制度。在新的专业发展形势下,更要注重加强实训基地精神文化的建设,要与建设可实践的教学体系相对接,旨在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从而把“德”与“能”的培养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此外,中职院校还可通过有效落实“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采取订单班、学徒制等模式,为学校学生提供优质就业实习岗位,补齐学校专业建设工作的短板,共建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机制。
总之,中职院校在实践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升级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在突出实践教学的中职教育特色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对接产业、在动态中实现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进而为行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