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 曹杰存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高级研修院 姚 阳
商业银行提供“三农”金融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持续完善服务“三农”的保障机制,持续深耕县域经济,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把创新作为源动力,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切实筑牢县域业务差异化竞争优势。
做好新时期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是各商业银行新发展阶段的崇高使命。唯有始终把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才能继续全面提升各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不同阶段“三农”发展的目标、重点、环境在不断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会议工作上强调,“现阶段要保障好初级产品供应,要保证粮食安全”“确保猪肉蔬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现阶段各商业银行开展“三农”金融服务需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党中央对开展“三农”工作的有关部署,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创新,提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化应对策略,真正做到因时而动、因势而新,才能从根本上把中央赋予的责任使命落实到位。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各商业银行只有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加强创新工作,进一步发挥在现有用户基础数据、专业人才队伍、获客渠道的优势,才能在服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面快人一步、先人一着,才能在县域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筑牢优势,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三农”领军银行的作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和政策措施推动下,“三农”发展日新月异,新业态与新主体不断涌现,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群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产业链条向上下游不断延伸,小农户与农业科技的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与移动支付在县域农村的普及,互联网思维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继续沿用过去服务“三农”的老经验老套路难以适应“三农”业务的新趋势新变化,唯有坚持创新驱动,紧跟行业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
探索实现服务“三农”与商业化经营有机统一的具体路径,是长期以来困扰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一个难题。商业银行应在政策制度、产品服务、商业模式、渠道体系、风险管控等方面,立足实际探索创新,针对不同区域“三农”发展差异,努力形成种类丰富、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服务“三农”金融产品体系,覆盖到“三农”发展各领域,在实现“服务到位”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成本、守牢风险底线、提高金融服务回报率,达到“商业可持续”目标。
在新发展阶段,商业银行加强服务“三农”创新工作,应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顺应新发展阶段“三农”发展趋势要求,着眼于破解服务“三农”工作难题,准确把握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全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推动商业银行服务“三农”和县域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三农”金融产品,应包括服务理念创新、内生驱动创新、产品政策创新、获客模式创新、科技手段创新、渠道体系创新、风控方式创新等七大举措协同发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新时期服务“三农”创新工作,首先要创新理念,与时俱进。重点是强化三个思维意识:一是强化战略思维意识。要把准“三农”发展的“时”与“势”,紧紧围绕中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部署和中心任务,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开展“三农”业务创新。现阶段,要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重点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定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二是强化系统思维意识。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目标内容涵盖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不能简单地就金融论金融,要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高度,思考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推进创新工作,着力把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融入到乡村振兴各领域全过程。三是强化底线思维意识。要切实认识到创新有风险,创新工作要坚守银行金融服务本源,尊重业务发展规律,把握好创新工作的轻重缓急,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守土尽责,切实把创新风险防控好,推动“三农”业务创新工作有序持续开展。
发挥各商业银行政治组织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全行服务乡村振兴软实力。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各级行党委班子政治站位政治担当的试金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服务“三农”工作成效纳入党委班子考核,切实把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当成一件政治工作来抓,提高各行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政治自觉。二是坚持领导带头。明确各级行领导班子成员要选取业务经营区域内服务乡村振兴任务最重、困难最多、挑战最大的基层行作为联系行,实行挂点指导帮扶,以上率下带动各级行员工积极投入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三是持续改进作风。建立服务乡村振兴调查研究长效机制,畅通基层行反映问题渠道,加大执纪监督督导问责力度,以过硬作风保障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是服务“三农”的载体和内核。全面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必须做好“三农”产品政策创新工作。一是加强服务乡村振兴专属产品创新。重点围绕乡村振兴中涌现出的新业态与新需求加大创新力度,着力提高产品创新的精准度与差异化,力争每个重点领域重点客群都有专属服务产品。要着力加强服务“三农”产品的组合创新应用,强化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商业银行产品服务综合竞争力。要创新构建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品牌体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客群推出一批拳头产品、精品产品、龙头产品,设计包装一批好懂易记的品牌名称,真正使面向“三农”金融服务产品叫得响、推得开、有实效。二是加强服务乡村振兴信贷政策创新。商业银行在政策框架内,要加强涉农行业研究,不断创新出台涉农重点行业信贷政策,在客户准入、分类、授权、授信、定价、担保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围绕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积极研究出台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提高涉农信贷政策适用性操作性。三是创新营销服务模式。“三农”客户相比于其他客群,与金融服务之间更具有信息不对称性,让广大“三农”客户真正地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落实党中央“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推广“信息建档开路、涉农金融贷敲门、综合营销跟进”做法,将农户信息建档与涉农投放、掌银推广建设、信用村信用户建设、农村个人存款组织等结合起来,通过裂变营销最大限度挖掘农村市场潜力,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客户服务广度深度。
针对“三农”客户散、小、弱特点,着力探索创新批量化、集约化、闭环式获客模式,努力实现服务便捷、风险可控、成本可控、发展可持续的有机统一。一是源头营销获客模式。总行层面强化与国家和各省市政府部门对接,及时了解获取乡村振兴重大政策、项目和资金信息,建立健全“总行抓源头信息、分行抓营销、基层行抓落地”营销机制,自上而下形成营销闭环。二是打造链式营销获客模式。依托现有涉农客户信息,以供应链金融业务为抓手,批量化营销拓展产业链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三是集群营销获客模式。对各类农业产业园区、涉农产业集群、优势特色农业、成熟专业市场内的小微农户客群,推广“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营销模式,通过制定整体信贷服务方案、遴选信贷支持白名单、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实现对小微农户等普惠客户的项目化批量化拓展。
商业银行应抓住互联网金融技术在县域农村广泛普及应用的战略机遇期,加大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应用,强化科技对服务“三农”的全面赋能,以打造“三农”普惠领域优秀数字生态银行为目标,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和质效。一是紧跟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把创新构建拓展服务“三农”特色生态场景作为重点,以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整体服务方案为方向,细分“三农”行业,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业务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全行统一的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各类场景功能和金融服务的统一输出。二是坚守互联网金融本源,以为广大农村普惠客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服务为目标,加强涉农数据搜集、整理、挖掘和分析应用,建设涉农数据库,加大“三农”数字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努力推广更多更好更有竞争力的涉农贷业务模型,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系列线上拳头产品。三是适应新时期县域“三农”客户消费习惯变化,抓住掌银在农村地区普及度越来越高的宝贵机遇,创新推出界面简明、功能实用、特色鲜明的惠农掌银专版,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线上新渠道。
有效的服务渠道体系是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基础支撑,努力打造“人工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工程+掌银+远程服务+流动服务”六位一体渠道体系。要通过改革创新,推进各类服务渠道加快融合,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渠道体系。一是加强服务“三农”渠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打破线上、线下渠道规划建设部门银行壁垒,由总行相关牵头部门对各类服务“三农”渠道进行归口统一规划部署,努力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互联互通、互相支撑。二是深入推进县域基层行转型。优化网点布局,推动网点向城郊结合部和人口大镇、经济强镇迁建,提升网点服务辐射能力。适应银行服务线上化趋势,推动县域网点由操作中心向营销中心转变,增强对线上渠道的服务支撑。三是不断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流动服务模式。在偏远地区继续推广流动服务车方式,在此基础上,针对中东部人口密集的县域,根据农村“赶集”特点,将有人值守离行式自助银行建设,作为对实体网点和掌银的补充,同时增强对网点和掌银的引流作用,探索一个区域多个网点(自助银行)、一个团队流动服务模式。
AR技术以其自身的突出特点,采用极具创意且合理的方案,肯定会与旅游产业擦出绚烂的火花,目前的AR应用处于不温不火,停滞不前的状态,但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不断驱动,结合AR的多维体验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届时,游客的旅游体验肯定会越来越好。
商业银行要根据“三农”客户特点创新风控手段,努力把“三农”业务风险防控在合理水平。一是加强涉农产业研究,把准“三农”发展规律性特征,把风险防控与信贷投放总量、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等结合起来,在宏观层面提高风险防控的前瞻性与主动性。二是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三农”资源的现实配置,根据各行信贷管理能力高低,完善“三农”线上信贷业务风险监控体系,提高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增强机器预警能力,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信贷业务品种的风险敞口和风险容忍度,在中观层面确保“三农”业务风险总体可控。三是密切跟踪中央“三农”领域重大改革,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不断拓宽“三农”担保方式,认真总结“三农”不良贷款形成的教训,不断健全基层行“最后一公里”“三农”业务风险制度体系,扎紧风险管控篱笆。在营商环境和信用环境不断优化的大背景下在微观层面有效缓释“三农”业务风险。
加强“三农”业务创新工作,离不开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机制的构建、创新队伍的建设、创新文化的培训等多方面的工作。要按照创新服务发展要求,积极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相关指示和要求,全面查摆不足短板,形成创新任务清单,并按照轻重缓急制定服务“三农”创新规划,作为各商业银行和“三农”业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年度“三农”业务创新计划,推动创新工作持续有序开展。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定期评估创新工作规划计划,做好创新重点工作的优化调整。
发挥基层行贴近市场、了解客户优势,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健全服务“三农”创新工作体制,完善“总分结合、以分为主”的“三农”业务创新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各家一级分行更大更多的“三农”业务创新权限,提高“三农”业务创新效率。总结“三农”产品创新基地成功经验,在全国选取一批“三农”特色鲜明、市场竞争激烈、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的基层分支行作为“三农”业务创新基地或示范行,给予一定的创新权限,支持其在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产品政策、获客模式、手段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新路,为全行提供创新创意和示范借鉴。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层面都成立了“三农”(普惠)金融部室,作为各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专业组织机构,要强化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工作统筹规划和组织推动;总行相关牵头部门要重点发挥好创新“龙头”作用,在做好全行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工作的基础上,做好对分支行“三农”业务创新工作的指导评估、考核激励和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及时以各种形式分送党中央相关政策及最新监管要求,并积极将其他条线创新成果改造复制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其他条线也要把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发挥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合力。
将服务“三农”业务创新工作纳入商业银行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基层行创新积极性主动性。对服务乡村振兴重大创新项目,探索实施“招标揭榜”,总行层面给予必要支持和奖励,鼓励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层行员工主动担纲攻关。在全行定期遴选一批服务乡村振兴创新成果进行表彰奖励,积极传导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人行和银保监会对于“三农”业务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鲜明导向,对创新风险给予一定的容忍度,消除员工开展创新思想顾虑。
收获 摄影: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余胜亲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红线坚决不能碰;与商业银行业务运作基本机理不相适应的底线坚决不能破;不符合“三农”发展要求损害三农部利益的高压线坚决不能碰;超出分支行经营管理能力的坚决不能做。在遵守依法、合规、守正、创新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三农”业务创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创新业务坚持先试点、后评估、再推广(退出),杜绝形成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