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敏,吴 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
造口旁疝(parastomal hernia,PSH)作为一种特殊的腹壁切口疝[1],是指腹部内容物(腹腔内组织或器官)通过腹壁开口进入皮下组织,突出于造口周围所形成的局部肿物[2-3],是永久性肠造口病人远期最常见并发症之一[3]。2014年欧洲疝学会(EHS)将造口旁疝分为4型:Ⅰ型即小造口疝无切口疝,Ⅱ型即小造口疝合并切口疝,Ⅲ型即大造口疝无切口疝,Ⅳ型即大造口疝合并切口疝[4]。2017年《欧洲疝学会造口旁疝治疗指南》指出,尽管造口旁疝发生率目前尚不确定,但是可以预测其1年发生率超过30%,2年发生率超过40%,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发生率可以为50%甚至更高[5]。造口旁疝的腹部隆起导致病人频繁发生造口粪便渗漏,进而造成衣物污染、造口周围皮肤溃烂等诸多问题,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引起肠梗阻、排便困难、穿孔、绞窄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6],病人感到剧烈疼痛,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同时造口旁疝病情进展也会使病人感到情绪低落及活动障碍,极大地降低社交及生活质量,不利于预后[7-8]。如今,造口旁疝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有关造口旁疝的文献也日益增多,但缺乏系统整理。文献计量学是一种采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能有效避免文献分析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结果的真实度和可信度[9-10]。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和反思有利于学者找到研究突破口,指导未来研究方向[11]。本研究对2021年以前造口旁疝相关中英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探讨造口旁疝研究发展趋势及热点,以期为我国造口旁疝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均限制为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中文检索词为“造口旁疝”“造瘘口旁疝”;英文检索词为“parastomal hernia*”“PSH”。不限制文献类型。对检索获得文献逐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剔除与本研究主题无关、相关性较弱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采用Graphpad 8分析纳入文献的时间分布,统计纳入文献期刊分布,采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和网络分析方法透视国内外造口旁疝研究的知识网络,具体为采用VOSviewer进行作者、国家、关键词合作网络分析,采用CiteSpace进行中文文献机构、关键词突现分析。
2.1 纳入文献的时间分布 最终纳入文献2 255篇,包括中文文献262篇,英文文献1 993篇。检索获得的造口旁疝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1980年,以年份为自变量(X),以每年发表的文献量为因变量(Y)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2=0.851,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回归方程为Y=4.5X−8 947.44(F=222.82,P<0.001)。说明随着时间推移,每年发表的文献量逐渐增多。对检索获得文献量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较少,文献增长缓慢;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量呈稳步增多趋势。2001年前文献较少,故仅绘制2001年—2020年造口旁疝相关研究发文量情况,详见图1。
图1 2001年—2020年造口旁疝相关研究发文量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期刊分布 对文献的期刊源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文献的集中发文期刊。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主要刊载于Hernia,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主要刊载于《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造口旁疝相关中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期刊分布见表1、表2。
表1 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期刊分布(n=1 993)
表2 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期刊分布(n=262)
2.3 英文文献的国家分布及合作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美国发文量最多(404篇),总被引频次最高;中国发文量排在第2位,为146篇。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国家见表3,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国家合著网络分析图见图2。
表3 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国家(n=1 993)
图2 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国家合著网络分析图
2.4 纳入文献的作者情况
2.4.1 文献合作度及合著率 造口旁疝相关文献中文文献作者合作度为2.56人,作者合著率为81.30%;英文文献作者合作度为2.93人,作者合著率为97.27%。
2.4.2 核心作者形成及分布情况 以文献单独著作或以第一作者合著为标准,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发文8篇,根据普赖斯定律[12]计算得出候选的核心作者群中作者最少发文量(N)≈2.12篇,即发表3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候选人。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21篇,计算得出N≈3.64篇,即发表4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候选人。统计结果显示,发表3篇及以上造口旁疝英文相关文献的作者有174人;发表4篇及以上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的作者有24人。由于聚类分布尚未形成中心化趋势,提示造口旁疝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上述作者只能被认为是高产作者。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名作者见表4。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高产作者合著网络分析图见图3。
表4 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名作者分布(n=1 993)
图3 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高产作者合著网络分析图
2.5 纳入文献的机构分布及合作情况 共有1 800个机构发表了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其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最为活跃。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机构见表5。共有251个机构发表了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最为活跃。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机构分布见表6,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高产机构(发文量≥3篇的机构)合著网络分析图见图4。
图4 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高产机构合著网络分析图
表5 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机构分布(n=1 993)
表6 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前10位机构分布(n=262)
2.6 纳入文献的研究热点
2.6.1 关键词网络分析 1 993篇英文文献共涉及6 614个关键词,将阈值设置为5,共有339个关键词被纳入,关键词网络分析结果见图5。图中各节点之间联系紧密,中心化程度高,“parastomal hernia”位于核心 位 置,“complications”“prosthetic mesh”“prevention”“surgical technique”“prevalence”等高频关键词围绕核心展开,成为现阶段造口旁疝研究的主要内容。表明国外对造口旁疝的研究以治疗方式为主导,进而逐步拓展到预防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未来可对预防性补片植入、术后健康教育、改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研究予以关注。262篇中文文献共涉及590个关键词,将阈值设置为2,共有163个关键词被纳入,关键词网络分析结果见图6。图中“造口旁疝”位于核心位置,“疝修补术”“补片”“预防”等高频关键词围绕核心展开,为当前造口旁疝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国外研究热点基本一致。
图5 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关键词网络分析图
图6 造口旁疝相关中文文献关键词网络分析图
2.6.2 关键词突现分析 采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最短持续时间设置为2,γ[0,1]设置为1.0,中文文献选取其对应英文作为关键词进行合并分析,共得到25个突现关键词,见图7。结合国内外研究热点分析,发现预防和治疗是研究热点,而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领域研究较少。
图7 造口旁疝文献突现关键词分布图
结直肠癌/大肠癌被认为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3],是实施肠造口术的首要原因[14-15],既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需要,也可成为病人永久生活的保证[16]。造口旁疝是肠造口病人远期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最终会导致肠梗阻、排便困难、穿孔、绞窄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本研究针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共检索获得符合条件的文献2 255篇,总体上反映了造口旁疝相关研究趋势和热点。
3.1 全球对造口旁疝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该研究领域关注度有待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2017年造口旁疝相关英文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说明全球对造口旁疝的重视不断提高;而我国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发文量从2005年开始增多,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建议我国科研工作者加大对造口旁疝的研究力度,提高科研基金投入,进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对肠造口病人术后长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指导,并给予大力支持,开展造口旁疝多元化(如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研究,以期丰富造口旁疝研究主题。
3.2 美国造口旁疝研究成果较多,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加强国际合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为404篇,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我国发文量居第2位,为146篇。中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了解这一领域有实力的研究机构,有利于相互学习,寻找合作机会。我国科研工作者要加强与国外科研队伍的合作,努力与国际接轨,提高自身科研实力。
3.3 造口旁疝研究热点 国外造口旁疝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预防方面,国外临床研究聚焦于肠造口病人造口旁疝风险评估和高危因素的识别,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有效筛选病人造口旁疝风险高危因素,以期完善肠造口病人造口旁疝预防管理体系;治疗方面,国外多聚焦于造口旁疝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研究。现有治疗措施多聚焦于不同术式(传统缝合修补术、造瘘口移位及重建和补片修补术等)效果比较等。我国造口旁疝研究热点也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治疗两方面。预防方面,我国临床研究者聚焦于造口旁疝影响因素的研究、造口腹带的使用等;治疗方面,多聚焦于手术修补方式、补片应用等,与国外研究热点基本一致。未来我国研究者应关注造口旁疝预防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加强对肠造口病人潜在造口旁疝危险因素的预防性评估,从而进行早期管理和干预。
我国造口旁疝相关研究存在很大潜力。①考虑到造口旁疝发病年限的特殊性,大部分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未来研究可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情形(连续入组)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使造口旁疝相关影响因素(如造口途径、筋膜开孔等)研究更为丰富。②对于造口旁疝,预防的意义胜过治疗,因此整理现有文献总结造口旁疝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制订造口旁疝风险评估工具有利于帮助临床医护人员实现危险因素识别和高危人群筛选。③预防性补片植入以及不同术式修补的确切效果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④我国目前针对造口旁疝病人的生活质量、心理护理、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质性研究等相对较少,未来研究者可以尝试深入研究,探索造口旁疝病人心理社会因素,强调人的整体性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国家应加大对该研究领域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本研究系统检索了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造口旁疝相关文献,了解了造口旁疝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发现造口旁疝是全球关注热点,其中造口旁疝高危因素的识别、预防性管理和治疗仍然是目前研究热点。我国针对造口旁疝病人的相关研究较少,具备一定的研究前景。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数据库选取较少、研究方法较单一,今后应采取多个数据库检索,保证文献查全率,并结合专家咨询、共被引分析等方法对造口旁疝的研究热点进行更全面、客观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