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的医学领域多学科沟通与合作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2-03-24 04:30肖树芹刘聪聪王二娇
护理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聚类

宋 俐,肖树芹,任 欣,刘聪聪,王二娇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京 100069

随着整合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探索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多学科沟通与合作(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ICC)变得越来越重要。医学领域中的ICC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学科(如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学等学科),围绕病人照护问题,为达到良好的共同目标,彼此之间通过语言、非语言及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的过程[1]。多学科诊疗合作需要多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协商及治疗、护理、康复等措施实施、随访等。多学科沟通失败会引发医疗失误和不良事件[2]。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报告,美国32%~60%的医疗错误是由于沟通不充分与信息传递无效引起[3-5]。由此可见,加强对ICC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检索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医学领域ICC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可视化方式展示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前沿,以期为我国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下简称WOS)为数据来源,检索日期设置为建库至2020年9月22日,检索式为:(TS=(“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OR“multi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OR“inter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OR“cross-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OR TS=(“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OR“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OR“interprofessional cooperat*”OR“cross-disciplinary cooperat*”)OR TS=(“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OR“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OR“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OR“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OR TS=(“interdisciplinary coordina*”OR“multidisciplinary coordinat*”OR“interprofessional coordinat*”OR“cross-disciplinary coordinat*”))AND ALL=(“nurse*”OR“physician*”),初 步 检 索 到1 868篇文献,剔除“article”和“review”以外的其他类型文献,剩余1 784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排除不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 309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将WOS检索纳入的文献导出为全记录格式,导出信息包括作者、机构、题名、发表年份、国家、关键词、摘要、期刊、卷次及起止页码;将全记录格式文件保存为“download_***.txt”格式,并导入CiteSpace 5.6 R5软件[6-7];应 用CiteSpace 5.6 R5软件进行国家、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绘制国家合作网络图谱、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突现词分布图以及关键词动态前沿演化图谱,以确定ICC领域的热点与前沿。相关参数设置如下:时间分区为1992年—2020年,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为Keyword,阈值为Top 50,网络连接强度为cosine,修剪选项为关键路径(pathfinder)、修剪图形(pruning sliced networks)。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共筛选出1 309篇文献,平均每年45篇。文献从1992年开始出现,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年—2007年,ICC研究较少,每年不多于10篇;2008年及以后,发文量出现较快增长,2018年发文量达最高值,为165篇。2016年—2020年,ICC领域研究发展迅速,其5年间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52.94%。2020年减少,原因为检索时部分于2020年发表的文献尚未被数据库收录。1992年—2020年ICC相关文献时间分布见图1。

图1 1992年—2020年ICC相关文献时间分布

2.2 国家分布 共有70个国家在ICC领域发表文献,区域分布不均衡,美国最多,为572篇(43.70%)。我国发文量为33篇,与美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ICC领域国家合作网络图谱显示:发达国家间连线较多且粗,说明其合作较密切。我国多与美国合作,与其他发达国家合作较少。ICC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布见图2,ICC领域文献国家合作网络图谱见图3。

图2 ICC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分布

图3 ICC领域文献国家合作网络图谱

2.3 机构分布 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中有5所机构来自加拿大,4所机构来自美国,1所机构来自澳大利亚。具体来看,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发文最多,为65篇;其次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为36篇;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排名为第10位,为15篇。见图4。在我国,香港中文大学发文量最多,为3篇;其次为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台湾阳明大学以及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均为2篇。我国机构发文量少而分散,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差距。

图4 ICC领域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分布

2.4 作者分布 发文量排名前8位的作者均来自发达国家,其中,加拿大最多,有4位;其次为美国,有2位。英国伦敦圣乔治大学的Reeves S发文量最多,共23篇;其次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Kenaszchuk C(6篇)和Kitto S(5篇)。见表1。

2.5 期刊分布 ICC领域文献期刊分布相对分散。检索所得文献分布于614种期刊,其中,文献刊载量前10位的期刊载文量为179篇,占文献总量的13.67%,主要涉及健康相关领域。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和Nurse Education Today均在护理领域Q1区。见表2。

2.6 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2.6.1 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文献主题凝练表达的核心词汇,高频关键词常被用于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8]。本研究将同义词合并,进行数据清洗,如将“multi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inter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合并入“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将“education”合并入“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将“coordination”合并入“collaboration”;将“quality improvement”合并入“quality”等。运行CiteSpace软件生成ICC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5),图中包括165个节点和580条连线,密度为0.042 9。每个年轮状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面积和标签字号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年轮厚度与该年份关键词词频成正比。关键词之间连线代表2个关键词经常出现在同一篇文献,连线越粗,共现频次越高,研究关系越密切[9]。165个关键词中,“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多学科合作)”出现频率最高,出现476次,连线数量也较多,说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关系较密切。后9位依次为“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多学科沟通)”“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跨专业教育)”“teamwork(团队合作)”“awareness(意识)”“nurse(护士)”“physician(医 生)”“care(照 护)”“health care(健 康 照护)”“qualitative research(质性研究)”,分别出现334次、290次、229次、216次、212次、209次、203次、123次、118次。通过对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可将热点词汇归纳为5个方面,即研究内容(包括多学科合作、多学科沟通、跨专业教育、团队合作、意识与健康照护)、研究对象(包括护士、医生及全科医生、药剂师等)、研究场所(主要包括肿瘤科、安宁疗护病房、重症监护室等,也有基层医疗机构、产科、老年科、急诊科、儿科等)、结局指标(包括病人结局、病人安全、照护质量、医疗差错)和研究方法(包括质性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图5 ICC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2.6.2 突现词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Burstness功能显示突现词。突现词是指在短时间内使用频率突然增高的关键词或专业术语,代表某研究领域研究前沿[10]。本研究生成的ICC领域突现词分布图显示:“病人结局(patient outcome)”“危重症护理(critical care)”等是最早关注的研究方向,从1999年开始且持续时间较长;“多学科(interdisciplinary)”于2008年开始突现,突现强度较强;“挑战(challenge)”“领导力(leadership)”等研究方向近年受到关注。突现词分析有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见图6。

图6 ICC领域突现词分布图

2.7 文献共被引时间线图谱 利用CiteSpace软件中的Timeline View(时间线)聚类功能得到ICC领域关键词动态前沿演化图谱(见图7)。以文献发表年份为X轴,聚类编号为Y轴,可展现各个聚类(即研究方向)发展演变的时间跨度和研究进程。聚类#0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为工具开发,时间跨度为1992年—2020年,其中1999年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开展对病人的危重症护理,关注病人结局;2004年团队合作相关文献开始出现;2010年电子健康记录相关文献开始出现,且在之后有重要的成果。聚类#1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为家庭医疗,时间跨度为1999年—2020年,其中1999年多学科合作相关文献开始出现;2001年对医护沟通以及多学科沟通进行探索性研究;2009年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索多学科沟通的经历,且在之后有重要成果。聚类#2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为长期照护,时间跨度为2009年—2020年,其中2010年慢性病管理和药剂师需求相关文献开始出现,且在之后有重要成果。聚类#3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为照护,时间跨度为2002年—2020年,其中,2002年照护相关文献开始出现;2004年对跨专业教育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且在之后有重要成果。聚类#4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为交接班,时间跨度为1999年—2020年,其中,2008年在急诊科、肿瘤科、安宁疗护病房等场所进行研究。聚类#5所代表的研究方向为多学科沟通,时间跨度为2006年—2020年,其中,2006年关注病人安全这个结局指标;2010年对手术室信息系统和多学科沟通进行相关研究。其次,通过时间线的终点可以看出研究方向的前沿程度,时间线延伸到近几年说明该研究方向为前沿趋势,如多学科团队、多学科合作、交接班。

图7 ICC领域关键词动态前沿演化图谱

3 讨论

3.1 ICC领域关注度逐年提高,且相关文献主要源于发达国家 ICC领域文献发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人员对该领域的关注度。本研究发现,1992年—2020年ICC领域文献大体呈增长趋势,根据时间分布,其发展可分为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2007年)和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2020年),尤其是近年来,该领域年发文量快速增加,说明研究者对ICC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在国家、机构和作者分析中,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及其机构、作者发文量较多,且合作较密切,说明其为ICC的主要研究阵地。我国发文量较少,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且与发达国家合作较少。提示,随着我国健康领域多学科模式的不断开展,我国学者应该加强在ICC领域的研究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另外,我国学者要积极关注该领域发文量较多的权威期刊,有针对性地学习和了解相关领域知识与研究最新动态。

3.2 ICC领域研究热点浅析 本研究发现多学科合作、多学科沟通、跨专业教育、团队合作、意识、健康照护等是ICC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在2010年发布的《跨专业团队合作教育和协作实践的行动框架》明确指出,跨专业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ICC效率,进而改善卫生保健系统,提高健康照护质量[11]。国际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也于2010年在《柳叶刀》刊文中明确指出21世纪的医学教育应加强跨专业教育[12]。目前,部分发达国家的卫生及教育机构已出台具体政策对跨专业教育的实施做出要求。现阶段,我国医学院校或机构开展的跨专业教育尚未形成规模,亦缺乏相关政策规定[13]。未来,学者和教育者应更多关注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ICC意识。本研究发现ICC主要在肿瘤科、安宁疗护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团队中开展。恶性肿瘤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不佳,因此,肿瘤和安宁疗护领域较早开展多学科合作的诊疗模式。目前,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已成为肿瘤、安宁疗护等领域主要的工作模式,如Tanzi等[14]研究中对肿瘤多学科团队成员试行一项沟通技能培训计划,以改善ICC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De Souza等[15]研究后强调安宁疗护多学科团队成员沟通的重要性。已有研究指出,目前约71%的转运急诊危重症病人在转运途中会发生并发症,需要多学科团队成员有效沟通与合作,促进病人无缝衔接[16]。另外,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产科、老年科、急诊科、儿科等ICC也受到关注。

我国多学科合作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在一些大型诊疗中心逐渐形成,并迅速得到发展,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三级医院已陆续开展肿瘤多学科团队实践探索[17]。我国当前多学科诊疗合作模式主要以病人结局、病人安全和照护质量作为结局指标,提倡以多学科团队合作的诊疗模式为病人进行医疗服务,但对内部沟通与合作研究仍较少。

本研究发现质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是ICC领域常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常采用质性方法探索不同学科成员对ICC的看法,以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期望,改善多学科成员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高质量的健康照护[18]。随着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研究者开始使用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如Weller等[19]在手术室开展多学科模拟课程干预,结果显示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行为标记风险指数提高了20%,说明在手术室中改善团队合作和沟通对病人预后有重要影响。

3.3 ICC领域研究前沿浅析 通过对ICC领域突现词分布图和ICC领域关键词动态前沿演化图谱综合分析发现,多学科沟通、多学科合作、挑战、领导力、交接班为研究前沿。多学科沟通、多学科合作既是研究热点也是前沿,多学科合作与多学科沟通是ICC领域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近年来突现强度较强,说明研究者对该方向进行了较多探索研究。当前多学科合作的挑战主要为罕见病[20]及恶性肿瘤[21]的诊治,多学科团队既需相互合作又需发挥团队领导力,带领团队克服ICC中的挑战,攻克医学难题。另外,多学科团队研究聚焦在交接班工具的开发和使用[22]方面,主要在急诊室[23]、手术室[24]等外科病房开展。我国多学科也面临较多挑战,如肿瘤等多学科诊疗领域的挑战[25],护士在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定位等[26-27]。建议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我国医疗领域文化背景开展研究,并加强国际间合作,同时充分发挥护士在ICC中的作用。

4 不足之处

本研究目前只纳入WOS收录的ICC领域文献,后续研究可扩大数据库检索范围,同时补充检索中文数据库,以便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全面比较。

5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ICC领域文献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呈现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多学科沟通、多学科合作既是研究热点也是前沿,跨专业教育、团队合作、意识与健康照护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学科的挑战、领导力、交接班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随着我国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的开展,我国医务人员ICC的意识逐步提高,但发文量仍较少,研究者需及时掌握国际研究热点和前沿,结合我国医疗领域文化背景,促进我国ICC研究的开展,并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聚类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图表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