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高校组冠军
中山大学 钟嘉慧
指导教师 李 洋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山大学的钟嘉慧,我演讲的题目是:“宪法守护最美夕阳红”。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认为自己能离开被智能技术包围的生活吗?我猜,大家的答案是否定的。是啊,我曾认为智能时代的生活一定是有质感、有温度的。直到我看了两段让人痛心的视频: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独自冒着大雨去交医保,工作人员却对老人说,“不收现金,要么告诉子女让他们帮你付,要么你在手机上支付”,老人那布满沟壑的脸上写满了无助二字;另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到银行的自助柜台机激活社保卡,她佝偻着身子,根本够不着那1.5米高的摄像头,后来家人将她抱起,让她用自己的双手撑在柜台机上进行人脸识别验证,在这漫长的几分钟里,老人的身体不断地颤抖……
这两个画面足以叫醒所有正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人。原来我们忘了,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会用手机扫码支付,不会用手机订餐,不知道如何出示手机中的健康码,甚至他们都没有用过智能手机,他们也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却成了被智能时代遗忘的落伍者;原来我们忘了,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平等权,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却导致不少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落了伍,他们因为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原因无法实现该项权利,智能设施成了对特殊群体无形的歧视。我国《宪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老年人理应获得技术帮助,让他们能利用智能的力量感受“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的温暖。
现在,宪法正在为老年人撑起一片权利保障的天空,全社会都在践行宪法精神,破除数字鸿沟,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合法的权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行动就此提上日程。在医院,“健康码”不再是老年人通行的“拦路虎”,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挂号、入院以及享受智慧医养服务;在各地的政务服务大厅,专门为老年人开辟的办事绿色通道允许授权代理、亲友代办,让老年人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守护最美夕阳红,这是中国尊老美德的体现,也是政府依据宪法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真实写照。
还记得我在参加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志愿活动时,一位老奶奶对我说:“真好,我也可以跟上时代了。不过呀,毕竟年纪大了,学新技术到底还是难了点。”听了这一番话,我才明白,让老年人平等行使权利的最优解,从来都不是将他们强行拉上智能时代的“快车道”,而是在宪法的指引下,尊重每一位老年人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既要打造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服务,与他们共同分享智能时代的发展成果;也要尊重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为其留下一方慢生活的天地。
宪法就像一束光,传递一分热,平等温暖着所有步履蹒跚的老人们。正是宪法的力量,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正是宪法的力量,让老年人也能感受到数字服务的便利;正是宪法的力量,让老年人平等拥有分享时代红利的机会。让我们给予老年人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我们搀扶着他们稳步前行,让我们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山大学的钟嘉慧。今天,我抽到的是2号题目,这道题目中的第一幅图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天安门、华表以及长城组成,寓意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第二幅图画的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金字塔,宪法处于最高一层,下面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说明宪法是根本法和最高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历史和现实证明,我国宪法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助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宪法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得以法律化、制度化,为祖国统一大业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宪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宪法的引领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共同奋斗、繁荣发展。宪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了根本的法治保障。宪法始终引领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扶贫攻坚的事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成为经济特区的精神气质,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是我国政府的庄严承诺。从改革开放的实践到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从“复兴号”的奔驰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宪法指引着我们踏上了筑梦的新征程。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将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照进现实。
宪法一直回应着人民对中国梦、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期盼,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的新发展保驾护航。因此,我们更应该维护宪法的权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我国《宪法》第五条第三款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要维护宪法权威,纠正违宪违法问题,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尤为关键。2018年2月,一名来自安徽宣城的居民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确立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城乡二元计算标准,区别对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即“同命不同价”。2020年,备案审查程序展开,在法工委督促下,最高人民法院开始推进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统一的工作,捍卫城乡居民在宪法中享有的平等权利。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维护宪法权威,要始终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2018年,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定下来。之后,洪亮而坚定的宪法宣誓之声响彻人民大会堂,七十余字的誓词是每一位国家工作人员维护宪法权威,坚定履行法定职责的铮铮誓言。今天,我站在这里讲述宪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为的是让宪法信仰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中,让遵纪守法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源源不断地释放正能量。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为我们的国家打下了繁荣稳定的基础。我们当代青年人,应始终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让宪法成为前进、奋斗的指南针,成为我们施展抱负的精神指引。同胞们,让忠于国家、忠于宪法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真诚信仰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来自中山大学的钟嘉慧同学,在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高校组冠军。她在演讲过程中结合自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其对宪法的特殊感情,让大家深受感动。
《青少年法治教育》对她进行了专访—
青少年法治教育:钟嘉慧同学你好,恭喜你在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中获得了高校组冠军的好成绩!请问当你得知自己获得冠军时是什么心情?关于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钟嘉慧:当我得知自己获得冠军时感到十分惊喜和意外,那一刻所有在准备比赛期间积攒的压力都得到了释放。我非常荣幸能获得冠军,也很高兴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
我有很多想要感谢的人,但最想感谢的是中山大学法学院,感谢这里的老师给予我这个宝贵的参赛机会。从学校选拔赛到广东省初赛、决赛再到全国总决赛,在这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里,是学院的大力支持、老师的悉心指导还有朋友们的关心,支持我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让我最终能自信地站在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以中大学子的身份讲述宪法故事,传递宪法精神。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想对之后参加比赛的选手说些什么?你认为是哪些因素帮助你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钟嘉慧:我想对之后参加比赛的选手说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为这个比赛的备赛周期很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你必须不断地练习,发现自己在演讲方面的弱点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才能从容面对比赛中的每一重考验。
我认为帮助我获得冠军的因素有很多,其一是平时对宪法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积累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它能让我增加演讲稿的广度和深度;其二是每一位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的进步;其三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能在高强度的赛程中保持稳健的比赛心态;其四是对演讲的热爱,让我能发挥出应有的演讲水平。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宪法和法律的?你在学校参加过与宪法法治相关的实践活动吗?
钟嘉慧:我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在上宪法课时,我们的宪法老师旁征博引,从古代到现代、从我国的宪法到外国宪法,给我们传授了许多有益的宪法知识,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我正式学习宪法相关专业知识的起点。我还坚持在课外阅读与宪法相关的书籍,希望能开阔法学学习的视野,增加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我也积极参加法学相关的各类比赛,在比赛和实践中充实自己。
我曾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宪法知识竞赛,还参加了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比如为盲童录制有声书等,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捍卫自己的权益。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目前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你认为学习宪法和法律对你未来的人生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钟嘉慧:我的职业规划是将来成为一名律师,做一个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法律人,践行中大法学院的院训—明德笃志,崇法守正,坚决捍卫法治的底线。我认为学习宪法和法律让我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敏感的“触觉”,能发现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去思考法律能解决的问题,学习如何保持独立和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法治教育:你认为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能够做些什么?
钟嘉慧: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青年人的担当与作为。我们常说法治中国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作为一名法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刻起,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便是我们一生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践行宪法精神,捍卫宪法尊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担当时代重任,为法治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