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全文化 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访中南大学特聘教授王秉

2022-03-24 10:05陈百兵
现代职业安全 2022年1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应急建设

本刊记者 陈百兵|文

记者:请您结合经验谈谈,在新时代应急管理的大背景下,该如何理解和定位安全文化?

王秉: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元文化,自古有之。但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要追溯至1986 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首次提出安全文化术语,并于1991年首次提出安全文化的定义。本人曾从广义角度定义了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维护人类安全(包括健康)的生存和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间的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安全成果。就一个组织而言,组织安全文化一般是指被组织成员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其实,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子文化,借鉴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就“文化”的理解: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与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再补充一句“藏于心腹的文明积淀”,就可很好地理解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21 世纪以来,国内外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热点和主流,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近年来,我国在安全文化研究和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值得肯定。

与安全文化相比,应急文化是一个新概念。经检索文献发现,国外目前也尚无明确的应急文化提法。在我国,过去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实践界都很少单独专门提及应急文化。需要说明的是,其实,在国内外过去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应急文化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安全文化元素所关注,只是没有太多单独强调而已。2018 年,我国组建成立应急管理部,自上而下构建了以综合应急管理部门为龙头的应急管理新体制,标志着我国进入大应急时代。在新时代应急管理的大背景下,应急文化因具有特殊的新使命和时代意义而被提出和关注。在此背景下,安全与应急(包括安全文化与应急文化)的关系在我国开始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

我认为,明确安全与应急的关系是明确安全文化与应急文化关系的根本所在。就安全与应急具体工作而言,安全的范畴大于应急的范畴,且应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为了安全。例如,国家应急管理工作仅是国家安全的主要支撑和任务之一,但并非是国家安全的全部内容。从安全管理全过程看,以安全事件为临界点,安全管理包括常态安全管理(强调事前)和非常态安全管理(即应急管理,强调事中与事后),应急管理隶属于安全管理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同样,应急文化应隶属于安全文化。换言之,应急文化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子文化。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应急文化与安全文化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应急文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安全文化。

记者:开展安全文化及应急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何现实意义?

王秉:在新时代应急管理的大背景下,就安全文化建设而言,企业应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认识和谋划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大安全(Safety &Security)”理念,建设发展和统筹各领域安全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大安全文化,就应急文化建设而言,要从“全灾种、大应急”的综合应急管理高度认识和谋划应急文化建设工作,助力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丰富发展安全文化。总之,新时代安全文化建设和应急文化建设应各有侧重,做好统筹规划,避免交叉重叠甚至矛盾,实现二者相互补充和推动,共同为国家安全、安全发展和平安中国建设等国家重大安全战略服务。

安全文化就像风,你可以感觉到,但你看不见。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支撑和对策之一,研究和实践表明,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有极大的正相关性,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我看来,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形成理性的安全认识,引导完善人的安全人性,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增强人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意愿等。基于此,我曾提炼出了安全文化的8 项主要功能,共同构成安全文化功能的人形结构模型,如图1 所示。通俗看,可将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功能概括为促使企业安全文化主体(包括员工个体、群体或整个企业)对“我需要安全吗?”“安全本身及其保障条件或要素等对我有价值(即重要)吗?”“我关注安全吗?”“我的认识或行为等符合安全要求吗?”“我应该或必须要这样做才安全吗?”与“我可以保障安全吗?”等6 个问题做出正面回答,并进行内心的反复反思与行为的适时外显表达。可见,安全文化建设可为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关键助力与动力。同时,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安全形象,特别对于企业和国家尤为重要,它可增强企业与国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记者:您认为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现阶段企业建设安全文化是否有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您认为哪些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

王秉:现阶段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这里,我就当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谈个人看法。

第一,安全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预防安全事件,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塑造人形成积极的安全人性与理性的安全认识。首先,受安全文化熏陶,会使人不断摒弃其安全人性弱点,并不断养成积极的安全人性。其次,当前我们的安全认识存在一些扭曲现象,例如:现在国人不相信中国食品的安全保证,甚至具有心理恐慌;一般人(特别是自身条件较好或懂安全的人)都不喜欢从事高危行业(即便是某个高危行业企业已达到较高的安全保障水平),而高危行业正需安全素质高的从业人员。要塑造人形成积极的安全人性与理性的安全认识,就需依靠优秀而科学的安全文化。

第二,安全仪式感和安全文化识别(尤其是视觉识别)等不是表面工作,而具有重要的实质性意义和价值。绝大多数人认为安全文化偏“虚”,为了“实”化,人们借助安全仪式感(如安全节日、安全荣誉表彰、安全承诺等活动)和安全文化载体(标语、画栏、宣传墙与媒体等)使安全文化可视化、可听化与可触化。但是,有人认为这是做表面工作。其实不然,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仪式感和载体表达,若安全仪式感和安全文化识别没有了,安全文化也就无法表达和传播。

第三,安全文化建设需“造安全文化”“引安全文化”与“寻安全文化”三条路都走。概括而言,建设安全文化的路径有三条:一是依据安全文化学与安全科学相关理论等创造新的安全文化,即造安全文化;二是通过比较安全文化学等知识与理论,学习、借鉴或改良安全文化,即引安全文化;三是从某一群体的传统文化中寻觅安全文化痕迹,并积累、丰富安全文化,即寻觅安全文化,无疑也是一种丰富与建设安全文化的绝佳路径,且更适合某一群体自身。就目前我国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采取第二条路径的居多,第一条与第三条建设安全文化的路径需加强探索与重视,以期建设更加实用而颇具特色与效用的安全文化。

第四,安全文化不应“负载”太多,不要让安全文化尽背安全事件(包括事故)原因的“黑锅”。毋容置疑,安全文化是安全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我们应清晰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安全文化保障安全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安全文化的作用机理与规律等。毫无疑问,安全事件的根本原因大多均可归结于优秀安全文化缺失(不良的安全文化),但安全文化是个“大杂烩”,很容易使人模糊安全事件的重要而直接的原因,使企业模糊地把安全事件预防单纯地寄托于安全文化,而弱化或忽略正常的一些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等重要的安全工作事项,这是不可取的。此外,安全文化的作用与建设应讲求循序渐进,其对保障安全更多的是一种宏观而深层次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多时候不应将其作为一条预防某一件具体安全事件的具体措施来应用。

第五,安全文化建设应赋予安全文化自身特色和内涵。鉴于安全文化与其他文化类型的表现较为相似,不易被人们识别与认可其特色。由此,笔者一直思考,怎样挖掘与建设富有自身特色与个性的,不同于其他文化类型的安全文化。其实,通过挖掘安全文化自身特色和内涵可建设别具一格的安全文化。例如:文化是因人之需而创造的,基于人的情感性安全需要可建设富有特色与功效的情感安全文化;安全事件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预防安全事件是安全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最直接目的,但是,安全事件难免又会发生,且已经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安全事件,它们是安全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也是建设与发展安全文化的独有资源,建设“向安全事件学习型”安全文化(如纪念事故)应是极佳的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记者:一个企业在创建安全文化时,是否有基本的建立步骤或者说是否有共同的创建规律呢?

王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在我国已经有了三个安全文化标准,包括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 9005—200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以及AQ/T 1099—2014《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导则》,这也侧面说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有基本的建立步骤或者说是有共同的创建规律的。细言之,安全文化建设需遵循的基本规律主要是指安全文化学原理(即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形成、传承、发展、创新、变迁、传播等基本规律),如组织原理、累积效应、“中心—边缘”效应、过滤原理(见图2)、传播原理、局部稳定原理、最小偏离角原则与牵引跨越原理等;安全文化建设需遵循的建立步骤主要指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安全文化落地)及安全文化评价(包括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等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对上述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本人出版的《安全文化学》著作进行详细了解。

但是需特别强调的是,在我看来,除了具有普适性的安全文化创建步骤和规律外,安全文化还具有多元化、个性化(独特性)和差异化性质。因此,部分安全文化标准宜制定,部分安全文化标准不宜制定,制定安全文化标准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是应立足于普适性理念、原则与方法论层面制定;二是应把握大方向、大理念、大原则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引领性;三是应立足于宏观层面制定;四是应具有一定的多元性与灵活性;五是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六是不应限制安全文化多元化创新与发展;七是不应制定过于微观和具体的安全文化标准。

记者:国内许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往往偏重于形式,比如只注重宣传,对于安全文化内涵领会并不深刻,对此您怎么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秉: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已知道安全文化建设很重要并知道如何建设安全文化,但对于安全文化内涵领会并不深刻,不知道建设什么样的安全文化,从而导致安全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和表面工作。对此,我对建设哪些核心安全文化元素提出如下建议。当然,我提出的下述核心安全文化元素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应积极培育安全认同文化。安全是一种认同。员工为什么会明知故犯?原因是缺乏安全意愿,根源是缺乏安全认同。持续的安全追求来自安全认同的力量。培育安全认同文化,让员工深刻理解和认同安全及安全保障措施的价值,真正理解“安全为了谁?”——为了自己、家人、同事、企业乃至社会、国家,真正认识到“没有安全一切归零”,安全是自己、家庭、企业乃至社会、国家幸福和发展的基石。

第二,企业应积极培育安全敬畏文化。安全事件(不良事件)是缺乏敬畏之心的危险游戏,企业要安全,员工就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生命、敬畏客观规律、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培养安全敬畏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让全员敬畏安全。

第三,企业应积极培育安全诚信文化。其实,很多人因安全事件都是因人缺乏诚信(如隐瞒、造假、合谋、贪污、违法违规等)所造成的,所以,很多人认为安全问题是一个道德(诚信)问题。因此,安全容不得一丝欺骗,每起责任安全事件都是对安全诚信的考核,需积极培育安全诚信文化。

第四,企业应积极培育安全“情感/爱”文化。安全文化的主体和作用对象是人。人终究是情感动物,在生命里,情感才是那种最具热度和持久性的东西。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应善于用“情”,才能使安全文化保持热度和持久性。要安全就需要友善之心,不得危及他人安全,主动关心他人安全并善于保护他人安全,倡导“安全是一种关爱”的安全理念,培育安全“爱”文化,让“爱”灌溉安全文化。

第五,企业应积极培育安全预防文化。预防是做好安全的关键,预防需要居安思危,需要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安全不是没有安全事件发生,安全是忧患和防御意识的存在。相信安全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安全预防文化强调建立“最坏打算、最大努力”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安全思维和理念,建立多重安全屏障,同时,杜绝侥幸心理,无论不一定还是不确定,只要有可能,就要把它变成不可能。

第六,企业应积极培育安全责任文化。安全是每一个人的事,安全和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几乎所有的安全事件都是责任安全事件,“你不负安全责任,你就会负安全事件责任”。因此,企业需积极培育安全责任文化。安全责任文化旨在让人对自己和别人的安全负责,且强调安全责任落实要权责对等,让有权力的人必须负安全责任,让负安全责任的人必须有权。

第七,企业要积极培育安全公正文化(包含无谴责安全文化与容错安全文化)。安全公正文化强调:人人需要安全,每一个人的安全都应得到平等保护;安全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都应遵守安全规定;正确理解追责问责是防范安全事件的“敌人”,会使安全隐患彻底“隐藏”,每个安全事件都必须复盘,复盘不是为了问责,而是要避免再次发生,且特别鼓励员工报告安全事件和未遂安全事件,并保护报告者看到了、说出来,安全会变得越来越好,同时,加强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有效安全沟通,在员工有所安全担忧时,能够畅所欲言,企业管理人员有责任去倾听员工的安全顾虑;犯错是人的天性,应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安全事件,而不是责备员工个人,为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改进负责;开放透明地与公众进行安全沟通,让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安全。

第八,企业需积极培育安全细节文化。众所周知,安全也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安全帽,一根保险绳,一个习惯性动作等,这些小的行为、状态,终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换言之,究其安全事件的原因,往往是忽视了细小环节的管理,就像那只偶尔舞动几下翅膀的蝴蝶,即安全事件常出自小的“细节”之间。因此,保障安全应从“细节”着手,从而谨防“蝴蝶效应”的发生。换言之,安全往往是一种较真,“差不多”和“那就算了”等是安全的大忌,应积极培育安全细节文化。

第九,积极培育安全学习文化。一般而言,就企业文化来讲,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应包括理念体系、行为体系、视觉体系、制度体系与学习体系等。显然,学习体系极为重要,特别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大力倡导学习型组织或企业建设。就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言,亦需积极培育安全学习文化:一是从安全事件出发,建立向安全事件学习的文化,学习为什么出事和如何预防事;二是从安全出发,建立向安全先进学习的文化,学习为什么安全和如何做到安全。

第十,积极培育企业家安全文化。企业家是指企业领导组织,是一个素质概念,也可以广义地成为企业领导者。常言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马就不难”。对于安全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也经常会发出“领导真的重视安全吗?”或“领导真的懂安全吗?”等疑问。显然,答案大多是消极的。其实,很多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偏低的,导致其安全责任感、安全使命感、安全重视度、安全领导力偏低,甚至违法违规等,因此,亟需积极探索培育企业家安全文化。

第十一,积极培育先进的安全管理文化。一般认为,安全管理文化是从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子文化。安全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安全管理思想、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管理风貌与安全管理方式等。其实,很多安全管理新理念和新模式等无法有效落地和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先进安全管理文化。例如,要实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基于安全信息和情报的智能精准安全管理新理念和新模式有效落地和实施,需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数字文化支撑。因此,为回应和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新理念和新模式,企业需积极培育先进的安全管理文化。

第十二,积极培育大安全(Safety & Security)文化。现代安全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明,系统安全是Safety(免于意外因素或系统内部威胁的安全)与Security(免于蓄意因素或系统外部威胁的安全)一体化的安全问题,如城市安全、航空安全、化工安全、核安全等安全问题均是典型的Safety与Security 一体化的安全问题。Safety 与Security 一体化的安全问题非常普遍,具体的例子有:消防安全要同时关注Security 方面的人为纵火和Safety 方面的意外火灾;航空安全要同时关注Safety 方面的因系统设计不良和管理失误等引发的空难和Security 方面的恐怖袭击造成的空难;核安全/化工安全要同时关注Security 方面的人为破坏引发的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和Safety 方面的意外事故(如意外泄漏和爆炸事故);为减少和避免因人因失误造成的事故(属于Safety问题),在信息系统设计时强调冗余设计,但这又给信息系统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Security)隐患,等等。过去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Safety 方面,尚未过渡至Safety & Security 层面,已不能适应当今真正的大安全(Safety &Security)/Safety 与Security 安全一体化需要,今后需积极培育大安全(Safety & Security)文化。

此外,在未来,安全文化的建设主体和对象会不断扩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会逐步拓展到国家安全文化、政府安全文化、安全中介机构的安全文化及安全学科(安全专业)文化等更多主体和对象。同时,未来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应从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认识和谋划,建设和发展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等于一体的安全文化体系,使安全文化元素和内涵更丰富,使安全文化价值更大发挥。安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应急建设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析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