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伴自发性气胸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24 08:46徐涑珅石昌国张晓伟
医学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肺大泡肋间单孔

徐涑珅,石昌国,张晓伟

(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胸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肺大泡(pulmonary bulla)是胸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多继发于支气管炎性病变,破裂后易引起自发性气胸(spontaneous pneumothorax,SP)形成,严重程度下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根治该病的主要方式,而电视胸腔镜技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则是实现该术式微创化的重要途径,现已逐渐取代开胸手术,成为多种肺部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2]。近年来,传统三孔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已逐渐达成共识[3],但随着微创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单孔胸腔镜技术也逐步应用于临床中,较传统三孔法而言,该术式更具微创优势,可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4]。本研究主要探究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伴SP 的效果及对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佳木斯市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8 例肺大泡伴SP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2 例;年龄24~69 岁,平均年龄(43.52±6.57)岁;肺压缩程度:<30%者13 例,30%~60%者16 例,>60%者5 例;病灶部位:左侧19 例,右侧15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0 例;年龄23~69 岁,平均年龄(43.60±6.49)岁;肺压缩程度:<30%者14 例,30%~60%者17 例,>60%者3 例;病灶部位:左侧18 例,右侧16 例。两组性别、年龄、肺压缩程度、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肺大泡伴SP;②符合胸腔镜手术指征;③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①双侧肺大泡需同时手术切除者;②合并肺结核、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者;③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④妊娠及哺乳期者;⑤伴有胸膜增厚及粘连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三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取健侧卧位,行单肺通气,随后于患者腋中线第6~7 肋间做观察切口(1~1.5 cm),置入胸腔镜后,分别取腋前线第3~5 肋间与腋后线第5~7 肋间做操作切口(1~1.5 cm),进胸后探查其病变情况,明确病变位置及范围后,经操作孔采用卵圆钳将肺大泡钳夹提起,并通过另一操作孔于肺大泡基底将病变组织切除,随后缝合。完毕后,经胸腔注水鼓肺气道,若未见漏气,可充分止血,待肺组织完全复张后,经观察孔留置胸腔引流管,固定胸膜并逐层缝合。

1.3.2 观察组 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双腔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取健侧卧位,行单肺通气,随后于腋前线与腋中线第7~8 肋间做手术切口(2.5 cm),置入观察镜探查胸腔,明确病灶位置及范围后,将观察镜与操作钳等器械经单孔置入胸腔内进行操作,操作步骤同对照组一致,必要时可先退出观察镜,完毕后,经胸腔注水鼓肺气道,若未见漏气,可充分止血,待肺组织完全复张后,经单孔留置胸腔引流管,固定胸膜并逐层缝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肺功能[第1 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肺总量(TLC)及肺残气量(RV)]、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术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5],评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6]评定,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第1、3、7天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术后VAS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术后第3 天FEV1高于术前,TLC、RV 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

表3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胸腔积液1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94%;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2 例、胸腔积液2 例、术后漏气2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81,P=0.046)。

2.5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术后1 个月SGRQ 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SGRQ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SGRQ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3 讨论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是根治肺大泡及其并发症的首选方案,其中以传统三孔操作术式最为常见,该术式视野及操作空间均较为开阔,可有效避免术中器械的相互干扰,有助于手术操作的精准完成[7-9]。但三孔胸腔镜手术需取腋后线第5~7 肋间做操作切口,此处肋间狭窄,且胸壁肌肉厚、层次多、易出血,器械的反复进出可造成肋间神经损伤,一旦操作不当将损伤背部肌肉,进而增加术后疼痛,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10,11]。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三孔胸腔镜手术也逐渐发展至单孔操作,手术全程仅保留腋前线与腋中线第7、8 肋间操作孔,避免了多孔切口导致的组织损伤,且该处肋间距较宽、胸壁肌肉薄、弹性好,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术后疼痛感[12-1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可在不影响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观察组术后第1、3、7 天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这与孙建等[15]研究报道较为一致,证实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微创优势。分析认为,单孔操作少了切口数量,缩短了切口总长度,因此其术后创伤相对更小,且单孔操作废除了后胸壁切口,避免了该处器械反复进出导致的肋间神经及肌肉损伤,进而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16,17]。此外,两组术后第3 天FEV1高于术前,TLC、RV 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肺大泡伴SP患者的肺功能具有确切的改善作用,且与传统三孔手术疗效相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单孔胸腔镜手术的并发症风险更低,在外科应用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两组术后1 个月SGRQ 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这与该术式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等原因存在密切关联。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可有效改善肺大泡伴SP 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且出血少、疼痛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肺大泡肋间单孔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肺大泡不是“肺大炮” 不会一点就炸
肺大泡并发血气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要点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