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建朝
绿树环绕的一池碧波,漂浮着15个现代化的玻璃钢水槽,槽体内循环流动的水体内,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着……这是笔者在唐山市利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废弃矿坑建起的智能化循环水生态养殖基地看到的景象。
该项目总投资1860万元,利用82亩废弃采矿坑,兴建了15条循环水流水槽。利合农业负责人高伟介绍说,循环水养殖系统采用长22米,宽5米,深2.5米的食品级玻璃钢槽,利用推水、曝气设备让水循环流动,形成一个人造的流水环境,不但保障了鱼类供氧,而且增加了养殖鱼类的运动量,人称“跑步机上的鱼”。
这种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由水质检测系统、电动控制系统、自动投饵系统等组成,它采用食品级玻璃钢槽的圈养模式,利用推水、曝气设备让水循环流动,同时再利用吸污装置将残饵、粪便完全收集到地面集污池进行发酵再利用,基本实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养殖。
这个废弃矿坑深达百米,水域面积近百亩。该公司建起15个漂浮式的养殖水槽,投放了草鱼、鲈鱼和斑点叉尾鮰等鱼种。高伟介绍说,根据鱼有逆水而游的特性,通过人造水流环境,养殖的鱼保持逆水游动,其肉质更鲜美 “目前养殖情况非常好,冷水鱼很健康”高伟说。而对于冬季水温降低的情况,高伟说他们在循环水系统的基础上,又加装了曝气装置,解决了冬季水质的融氧性和冰冻难题,保证了鱼正常越冬。春节期间,公司采用单个包装、充气加氧的方式少量鱼提前上市,市场供不应求。
利合农业智慧渔业的监控室里,养殖水层的温度监控,增氧,鱼饵投放等环节全部实现了智能控制。该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的循环农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接收园区的视频数据、生产管理、水质监测、土壤监测、气象数据和销售数据,平台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汇总,实现了实时监测、远程控制警告提醒等智慧管理模式。
高伟介绍说,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目前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功,2020年实现年产草鱼30吨,斑点叉尾鮰150吨,鲈鱼1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这不仅解决了废旧矿坑占用土地、环境恶化、治理难、投入大等问题,还给全省淡水养殖绿色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下一步他们计划把周边的矿坑和废料台统一流转过来,配套部分农田耕地,建设废弃矿坑种养、废料台治理和葡萄酒研发、休闲垂钓等8个基地,打造农耕、休闲、度假的三产融合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