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鲁平
为了更好实现对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具体农作物种植中,需要遵循以下应用原则:第一,系统化原则。无公害农作物的标准极其严格,所以在具体农作物栽培中必须严格管控整个种植及销售流程,对每个环节构建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确保各环节都能够得到科学系统的管控,确保无公害农作物种植目标的达成。第二,标准化原则。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是建立在大量种植经验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技术应用中必须完全依据既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按照具体农作物情况营造最为良好的种植环境,并合理应用相应的生产技术,保证最终所生产出的农作物质量满足既定的无公害标准。因此,在每个技术环节都必须制定最为准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落实到实际种植生产中,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1]。第三,因地制宜原则。无公害栽培技术在多种不同农作物中都可以得到应用,但是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以及不同农作物,在具体技术应用中,必须围绕因地制宜的原则,有效把握技术要点,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应用成本、效益、技术的适用性等多方面因素,合理进行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方案的制定和技术的应用,以此来确保无公害栽培种植目标的达成。
优质的农作物品种是实现无公害种植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优质品种具备更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和抗旱能力,即便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正常生长,能够确保既定产量目标的达成,并且所用化肥及农药相对较少,所以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中必须做好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在具体选种工作中,必须围绕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点来合理进行农作物的选择,对于干旱区域,则应该选择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对于风力较大的区域,则应该选择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与此同时,为了获得更加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还需要从良种培育方面入手,积极进行示范园区或者核心技术区的构建,借助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力量来进行当地优良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种植业的发展。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最关键条件之一,如果土壤环境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无公害栽培种植的正常开展,所以在具体栽培管理中需要围绕以下几点加强土壤管理:第一,土壤污染管理。无公害农作物对于各类农作物指标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如果土壤被污染,必然会导致农作物相关指标超标。在种植期间必须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有效防治和不定期检测,对种植区域内的污水污染物等及时要求相关责任人或者企业进行清理,避免因为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土壤。第二,做好土壤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土壤的成分组成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通过成分分析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及有效成分的比例,进而依据农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进行施肥松土等操作,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为良好的条件。在选择土壤样本时,需要从多个区域进行采集,综合分析种植区域土壤的成分变化,这样才能够准确进行施肥和松土[2]。在具体耕松土环节中,应该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和生长时期,合理采用轮种或者翻垦土壤的方式来合理改变土壤耕层结构,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土壤条件。
水肥管理作为无公害农作物培育中的关键和重点,与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都密切相关。在具体栽培种植中,必须全面围绕不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习性来合理开展施肥浇水。例如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施肥浇水的效率,同时结合具体天气情况,比如大风、雨水等合理确定浇水施肥的时间,在旱季则需要多浇水,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而在雨季或者暴雨天气,则需要及时进行排水,以免积水淹侵农作物根系。再或者结合不同的种植品种来选择相应的浇灌模式,对于大面积玉米种植,则可以采用沟灌,这样可以在确保灌溉目的的前提下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般情况下,长约50~100米的沟渠,相邻沟间距则需要控制在80厘米,灌水量和水流量则需要分别控制在20~25立方米和2~3升/秒[3]。由于无公害栽培,对于各种肥料的使用有着严格要求,所以在种植中不仅需要严格控制肥料的用量,同时还需要尽可能采用绿肥或者生态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这类肥料是由植物或者人畜粪便经过发酵腐熟制作而成,属于有机肥,将其用于植物种植,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肥料,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土壤出现板结污染等情况。
无公害农产品对于各类化学农药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导致各种药物残留超标,并且会影响农产品食用安全。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中对于病虫害需要采用预防为主的原则,合理使用各种生物、物理防治方法,比如利用生物间的相生相克或者代谢关系来进行生物防治,比如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都是当下常用的生物杀虫剂;再或者利用各种害虫的趋光性,通过引虫灯来进行害虫的灭杀,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除此以外,在无公害栽培管理中还需要合理利用专业仪器、大数据分析等来加强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做到提前预测,提前防范,将病虫害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总而言之,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全面促进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在现阶段必须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在把控技术要点和应用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进行各类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提高种植水平,确保无公害栽培管理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