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刊资料 文 /融 冰
1950年6月1日至9日,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任务,确定了高等教育的方向。会议指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要密切配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并根据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有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国内外形势和新中国高等教育、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考虑,作出了部分高校西迁的战略决策。1956年,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到西安;1956年8月,华东航空学院从南京迁到西安。以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成为黄土地的拓荒人。
20世纪60年代,因特定历史原因,我国作出了以备战为中心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部分大学也要迁至三线。1964年底,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清华大学(651工程)、华东化工学院(652工程)、北京大学(653工程)、南京大学(654工程)迁出部分专业,分别到四川绵阳、四川自贡、陕西汉中(秦岭腹地)、湖南常德建立分校。唐山铁道学院迁至四川峨眉,后改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回首新中国成立后的部分高校西迁,这些高校的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把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实际行动彰显了“爱国、报国、兴国”的高尚情怀,彰显了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西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