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开封之攻城拔寨

2022-03-23 12:30闫树军
党史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华野粟裕纵队

闫树军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一部于河南濮阳整训,朱德亲临视察。图为朱德(前左二)、陈毅(前左三)、粟裕(前左一)等合影

解放战争中,华东野战军主将粟裕发出“子养电”,向中央密报“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毛泽东召见后,给的结果让粟裕感到毫无准备。粟裕作出“先打开封,后歼援军”,于是,攻打开封部署形成。粟裕出神入化的战役指挥艺术,为中国军事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陈士榘采用“金角银边”,从“这个”地方突破,从而揭开了城垣攻坚战的序幕。毛泽东亲笔修改喊话材料,这是解放战争史上唯一的一次。猛攻龙亭,开封战役激战的最后胜利,赢得了中共中央的电贺嘉奖。解放开封的历史影像,记录了战场真实,留下了难以复制的珍贵影像。开封战役后的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有了新情况……回首战火纷飞的年代,那难忘的火红岁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缅怀,更是斗志和激励,鼓舞我们后人赓续红色血脉,奋勇向前!

解放战争从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從战略防御转入全国范围的战略进攻,以中共中央根据中原地区的敌我形势确定的华东野战军以歼灭邱清泉兵团主力于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及其南北地区为主的战略部署为标志。也就是说,在1948年初,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还没有发动淮海战役——在江北打大歼灭战的打算。在当时的中原战场上,刘伯承、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的豫西兵团,与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形成“品”字形的战略格局。而国民党在中原则是集结了25个整编师(军)、57个旅(师)。

两军列阵对峙。在敌我双方反复拉锯的僵持状态下,中共中央决定,由华东野战军主力组建东南野战军,执行南进战略任务。陈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同时兼东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毛泽东和陈毅商定,先由粟裕率第1兵团3个纵队于1948年夏季或秋季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作战任务,随后由另外3个纵队组成第3兵团于次年二三月间渡江作战。毛泽东、陈毅与中央军委的意图,就是迫使敌方改变中原兵力部署,让粟裕率兵吸引敌20至30个旅,回防江南,来扭转中原战局。

这是中共中央对全国军事战略的一个大谋略,一项大的军事调整。

对中原战局的困境,各级都在谋划,都在推演。粟裕在作战地图前不断思考,反复推演,寻找突破口,最终找到了一个深思熟虑并有较大把握的方案。这是一个军事上的战略谋划,是一个轨迹清晰的战略部署。思之虑之析之谋之定之,粟裕最终于1948年1月22日发出致中央军委并刘伯承、邓小平的《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的电报:“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中原)形势可能变化”。

按照电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惯例,1月22日称“子养”,此即为著名的“子养电”。

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构想,所以,粟裕在电报的最后用了“管见所及,斗胆直陈”八字极为少见的语句,以表达自己思之又思、慎之又慎。

因为已确定了战略部署,所以中央军委在1月27日仍向粟裕发出了“渡江南进”的指令。粟裕接令即行,立即率部准备渡江,但在同时仍思考改变中原战局的方略。再经3天的缜密思考,粟裕再发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于1月31日上报中央军委。电报中,他设计了渡江南进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并再次重申“子养电”中的观点与建议。

接到粟裕的第二封电报,毛泽东特意把原定于2月1日返回部队的陈毅留下来研究。研究的结果是:部队渡江南进的战略决策依然不变;粟裕关于渡江时机、地点、方法以及“忽集忽分”战略的建议,中央决定采纳。

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在即将执行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时,不仅应结合战争的全局进行思考,从全局上考虑整个战役的利弊得失,更要把局部和全局联系起来。全局是由许多局部组成的,从局部看到的问题,也许会对中央观察全局、作出决策有参考价值。这就是一代名将,有“战神”之美誉的粟裕的战略思考。他手拿电报,研读电文,在作战地图前反复推演、布兵列阵,两个月不间断地深思熟虑、布局谋划,直至心中开朗。这犹如一线天中突见阳光,战局谋篇的宏大设想完美呈现于眼前。于是在4月18日,粟裕再次“斗胆直陈”,将自己的详细想法和建议用3000字的电文,呈报中央军委。其主旨建议:华野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而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几个大规模的歼灭战。

这是粟裕的第三次建议!

对一个战略问题,上书三次,直陈方略,军史罕见!当然,这一极少的举动,更是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当即决定,陈毅、粟裕即刻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中央驻地,当面陈述建议。

毛泽东与粟裕,17年未见面的寒暄、热情,都融入到了讨论直陈的战役构思中。在城南庄举行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粟裕开口直陈:在中原打大歼灭战的条件正在成熟,依据主要有:中原敌人分兵守城,机动兵力少,利于我创造战机,以运动战歼敌;中原地形平坦,便于我军机动,破坏了铁路、公路,敌人重装备机动受限制;背靠老解放区,人力、物力支援和伤病员安置方便;中原新解放区初具规模,也能支援战争;在中原有10个主力纵队加上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和地方武装,有力量打大歼灭战。再有,华野3个纵队如渡江南进,无后方作战,在兵员补充、粮食弹药供应、伤兵治疗安置等方面都将遇到很大困难,预计将有五六万人的减员,难以对敌人构成重大威胁;而中原部队兵力减少,增加了打大歼灭战的困难;再者我军分兵渡江南进,可能调动江北敌军回防,但是调动不了敌人在中原地区的4个主力军,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华野3个纵队留在中原,用减员五六万人的同样代价,就可以歼敌三五个军。

战略想定,清晰明了,分析透彻,实际可行。会议当即研究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野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

战时特例,战机把握,需要速决!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当场决定采纳粟裕的建议。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了,今后華野就由你粟裕来搞。”对中央这个决定,粟裕毫无准备,着实感到意外。在粟裕强烈要求下,毛泽东同意陈毅在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职务继续保留。不久,中央军委正式决定陈毅不在华野期间,由粟裕代理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

1948年5月5日,军委下达命令:“目前粟裕兵团(第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此时,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实实在在地感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但《对今后作战建军之意见》绝密建议是他三次直陈的,也是他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这一重担必须要挑起来,还要挑好,以回报中央的绝对信任!

5月12日,陈毅、粟裕陪同朱德从城南庄到濮阳。朱德是代表中央来视察华野的。他号召大家总结经验,提高战术,用“钓大鱼”的战法,寻机歼灭邱清泉兵团第5军。

根据中央的指令,5月23日,粟裕拟订了在鲁西南歼灭第5军的方案。在拟订方案时,粟裕已考虑到,第5军战斗力较强,我军兵力不足,又是背水作战,难以保证稳操胜券。但战机是瞬息万变的,而在极快的变化中,又会给人难以置信的机会。粟裕正在筹划歼灭第5军的方案时,突然得到开封守军兵力薄弱的重要情报,于是立即着手准备“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腹案。

5月24日,刚刚攻占许昌的陈士榘、唐亮指挥的第3、8纵向淮阳方向开进,敌邱清泉兵团、整编75师南下阻截。粟裕兵团主力趁机渡过黄河。敌急令邱兵团、整编75师北返,并增调3个整编师、1个旅到鲁西南寻战。

粟裕兵团持重待机,吸引邱清泉兵团等敌主力。

6月4日,配合中原野战军宛东作战的陈唐兵团归建,粟裕命令他们在开封周围活动。6月14日,陈唐兵团进至通许、杞县,距开封只有一日路程。粟裕精准把握战机,果断放弃攻打第5军的计划,开始正式实施“先打开封,后歼援敌”方案。陈唐兵团“原地停止,侦察开封情况”,准备奔袭开封歼灭守敌,或佯攻开封吸引敌援。

粟裕审时度势,看似临时决定,实则是客观地估计了敌我双方,并作相应准备后而决定的。将“攻打开封,歼灭援敌”的作战设想上报中央军委和中野司令部,很快得到批准:采取调动敌人之行动,于运动中歼灭敌人。在中央的回电中,还有“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足见党中央、毛主席对粟裕作战方案的赞赏、支持和信任。

河南省会开封坐落在黄河之滨的中原大地上,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原四大古都之一。一条长达20公里的古城墙拔地而起,成为捍卫城市的坚固要塞,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陇海铁路穿城而过,多条公路连接南北,城内名胜古迹众多,政府机关和商贾云集,是当时河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开封城有高墙、深壕及多重工事,弹药充足,易守难攻。守城部队为河南省保安第1、第2旅和3个保安团及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师部率第13旅、整编第68师1个团,约4万人。这几万人由河南省主席刘茂恩统一指挥。开封城的曹关、西关的防御任务由敌第13旅负责;城南是整编第68师一个团的所在地,该团是国民党军的预备队;负责警卫任务的是保安第1旅一个团,其他的保安部队则都在南关、宋门负责防御。咫尺之隔的郑州还驻有中原战区司令部,黄百韬、区寿年两个机动兵团随时可以赶来增援。东面还有徐州战区的几十万大军作双保险。虽如此,城防司令官李仲辛有自知之明,他心里特明白,地方保安旅不是正规军,真正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而且在前段时间还遭到歼灭,当时虽补充了新兵,但缺少有经验的战斗骨干。所以,为了增强防御能力,李仲辛在加紧训练部队的同时,还在城外大修外围工事,封锁道路桥梁,在古城墙和城楼上修筑地堡,增设内外火力点。不仅如此,他还从南京请来精通现代作战的美军顾问组,把开封城内唯一的制高点龙亭内部掏空,修建地下指挥所和储存粮食弹药的仓库,龙亭四周则以工事暗堡相连接。国民党国防部视察组在巡视之后,写下了如此报告:开封城已经建成一座永固性防御堡垒,若遭受攻击,当可固守三个月。

对于这些,粟裕不仅非常清楚,还从开封城防貌似铜墙铁壁的表象后面看到一道裂缝,看到了通往胜利的可能性,那就是敌守军士气低落。打仗就在于士气,在于一种敢于亮剑的精神。所以,粟裕在此完成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神来之笔:大胆决定挥师北上,出其不意攻打开封城!

这一具有相当魄力的计划,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极为关注。但开封毕竟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国民党反动统治在河南的中枢,是敌人长期设防的城市,又是当时的河南省省会,所以攻取开封在政治上影响巨大。为此,毛泽东对开封战役的喊话材料亲笔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此稿由新华社发给随同粟裕兵团行动的新华社华东分社,由该社社长康矛召转告粟裕。

粟裕根据毛泽东的作战原则和当时的敌情,将华野西线第3纵队、第8纵队组成攻城集团,由陈士榘任司令员,唐亮任政委,对开封发起攻击。

毛泽东亲笔修改的喊话材料

接到攻打开封的命令后,陈士榘这位曾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长征、抗日战争,又转战南北的军事指挥员深感任务艰巨。他立刻召集下属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到兵团指挥部开会,传达命令,研究作战部署,并按作战部署迅速展开。

6月17日,陈士榘下达命令,力求先以突袭手段占领开封各城关,而后有依托地迅速突破城门,速战速决,争取3至5天解决战斗。

6月18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解放军各纵队全部到达预定位置,完成了战斗准备。

沉着冷静的粟裕,待时钟走到晚11时,下达了总攻命令。

攻城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迅速扫清了开封城四周外围之敌,随后向各城门发起强攻。高大厚实的城墙和深深的护城河,挡在前面,哪是突破口?靠前指挥的陈士榘果断地决定:采取围棋下法中“金角银边”战术,出其不意,从小南门和宋门同时突破,抢占东南角,再向纵深发展。午夜12时,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突破城垣攻坚战揭开了序幕。

担负攻占小南门的8纵69团3营的指战员连续爆破11次,当最后一包30公斤重的炸药包响过以后,7连1排的勇士们仅用5分钟就冲过百米开阔地,攻打小南门城楼。但就在此时,战况突发。就在即将突破小南门的千钧一发之际,城门侧的一个敌人暗堡封锁住了后续部队的道路,勇士们成了腹背受敌的“孤军”。连长、指导员负伤倒下了,排长便率领战士们继续战斗;排长倒下了,战士们一个个勇猛地冲了上去。7个多小时的血战后,随着兄弟部队相继突入城内,小南门最终被突破,宋门也被突破。攻城部队突入市区,分多路向敌纵深穿插,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一切都如按计划布置好的一样,鼓楼、国民党河南省政府相继被解放军占领。

南京国民党政府十分惊恐。蒋介石一面调动兵力,星夜驰援开封;一面乘坐飞机,由南京亲临古城开封上空,为国民党守军打气,妄图挽回败局,严令固守龙亭,等待援军的到来。

飞机上的蒋介石万万没想到,在他亲自飞临开封上空的同时,粟裕也到了开封,走进了设在理事厅街天主教堂旁边的前线指挥所。

粟裕和陈士榘、唐亮等共同研究部署了解放开封的最后战斗。粟裕说:“遵照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我们这次奇袭开封,主要是围城打援。现在开封解放在即,敌人已集结兵力向开封云集,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关键是迅速拿下龙亭,再挥师豫东,全歼援敌。”

“21日18时,准时向龙亭发起攻击!”战神手下有战将。陈士榘向粟裕立下誓言。

而乘飞机视察开封后的蒋介石,也给空军司令王叔铭下达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轰炸开封。6月20日一天时间内,敌军飞机投弹20吨,把开封城炸成了一片火海。

面对这一情形,陈士榘首先下令,部队打开城门,组织群众向城外疏散。

但盘踞龙亭的残敌继续拼命抵抗。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城防总指挥刘茂恩,在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勢进攻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和省保安司令部时,还顽固地坚守在省政府大楼内。激烈的战火燃爆了省府大礼堂的弹药库,流弹横飞,火花四起,再待下去只有死。刘茂恩无奈地逃到西南城坡粪场旁边一间草屋里。草屋内黑暗无光,墙壁被烟熏得又脏又黑。刘茂恩换上了一件老百姓的衣服坐在一张木板床上,头发松乱,满面愁容,胆战心惊,曾经威风凛凛、盛气凌人的严肃神态消失一空。他的下属劝他化装成河南大学的教授,混出城。他的手下还弄来一只鸡,宰杀后用鸡血将刘茂恩头部、腰部涂红后,用纱布缠紧,伪称“被炮弹炸伤,生命垂危”。简单地说,伪装后的刘茂恩总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解放军经过4昼夜的攻城和激烈的巷战,将宋门、曹门及铁路一线的守敌,全部压缩到北门和龙亭一带。这是敌军的最后防线,他们就是想通过龙亭这座坚固的制高点作最后的挣扎。

龙亭,当地百姓将其俗称为“金銮殿”,高达13米。龙亭四周地形开阔平坦,东、西、南三面为湖水包围,正面是夹在潘、杨二湖之间长达0.5公里的平直大道。这样的地理环境,给攻城的解放军造成极大的困难。

1948年6月20日,解放军占领国民党军河南全省保安司令部

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师部、第13旅旅部都设在龙亭。他们以龙亭为中心,修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炮阵地,部署了较强的火力和大量的兵力,妄图负隅顽抗,固守待援。

面对如此难攻的龙亭,接受任务的第3纵队“郭继胜连”和第8纵队1连的解放军指战员迎难而上,合力攻打!

6月21日18时40分,解放军集中600多门炮,向龙亭阵地进行密集轰击。敌军12个钢筋水泥工事即刻被摧毁11个。著名英雄连队“郭继胜连”由副连长孙玉堂率领,向龙亭的东宫出发,直插龙亭东南角。跃入围墙后,猛打猛冲,沿龙亭台基的东面蹬道向上冲。

在南面的1连由副连长韩跃亭和副指导员李龙石率领,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迅猛冲过两湖之间那条大道,一举攻入龙亭大门。

“郭继胜连”2排排长丁玉吉,在突破口掩护部队突击时,被一颗炮弹炸断一条腿,但仍继续指挥战斗。2班班长王怀廷带领全班仅用8分钟就冲上了龙亭。一场激战后,解放军控制了龙亭制高点。3颗照明弹照亮了开封城,龙亭金銮殿的攻取,标志着开封战役的最后胜利。

开封战役,歼敌1个师部,3个旅部,12个步兵团,3个特种兵团,约4万人。击毙国民党军整编第66师师长李仲辛,活捉整编第66师参谋长游凌云、第13旅旅长张洁。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城防总指挥刘茂恩化装潜逃。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印制的捷报特别阐述了解放开封的重大意义:“解放开封,是人民解放军在关内解放省会的第一次。”

开封解放后,解放军开封前线司令部、政治部即颁发入城布告安民,并公布各项民主政策与法令,同时派出大批纠察队及工作人员维持社会秩序,保护高等学府和文物古迹,同时进行宣传及办理抚慰救济工作。当年的红字捷报,成为最好的历史见证。

解放后的开封,军民欢欣鼓舞,市区一片欢腾。军民联合举行了庆祝开封解放的游行。解放军还在真光小学举办了“解放军胜利照片展览会”,在鼓楼张贴了一批时事漫画、中原形势地图,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市民们在鼓楼门洞竞相观看时事漫画。傍晚,解放军文工团为庆祝开封解放,在大街上演出了花鼓等文艺节目。鼓楼街上最为热闹,观看演出的市民挤得水泄不通。开封许多青年争看解放区招生广告,报名者终日络绎不绝,要求到解放区工作和学习。

开封是解放战争中我军在关内首次攻克的省会城市。6月23日,党中央给华东、中原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发来贺电,祝贺解放省城开封及歼敌约4万人的伟大胜利。

粟裕发起的开封战役,一是为了攻歼守敌,解放开封;二是攻其必救,诱敌来援,各个歼敌于运动中。打下开封后,粟裕又与华野副参谋长张震一起研究制订了新的作战方案:将邱兵团诱进开封,拉大其与区寿年兵团的距离,以在运动中歼灭较弱的敌兵团。军委复电同意。刘、陈、邓也同意此作战方案。

6月26日,我军在完成攻城战斗任务后,按照战略计划,华野第3纵队、第8纵队撤出开封向通许方向转移。邱清泉兵团先头一个旅在解放军撤出后,进入开封,主力则尾追第3纵队、第8纵队。

1948年6月,兼任整编后的第7兵团司令官的区寿年,率所部5个整编旅增援开封。他非常小心,害怕解放军的围点打援战术,所以行动迟缓。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小心却让他吃了大亏。积极行动的邱清泉反而暂时没事。

6月27日,粟裕下达战斗命令后,叶飞指挥第1、第4、第6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突击集团,以尹店、龙塔岗、榆厢铺地区为目标,实行南北夹击,最终于6月30日将区寿年兵团分割包围在龙王店。整编第75师师长沈澄年曾劝区寿年在解放军立足未稳之际迅速突围,但区寿年自认为身边还有万余精锐,固守的胜算更大些,结果到7月6日他的阵地就被突破。

区寿年在乘坦克突围时,坦克发生故障。当跳出坦克,看到身边全是解放军战士时,他竟“潇洒”地对解放军战士说:“快带我去见粟裕,我和他是老朋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区寿年被俘后,他的口袋里仍然装着一张国民党国防部统一印制的战地通缉令,上面有粟裕的名字和照片。

区寿年见到粟裕后,粟裕问他对战局有什么看法,他说:“见好就收,不要太贪心。”“我是兵团司令官,深知蒋介石经营中原战场之苦心。他预感颓势将成,赌注越下越大……他宁肯牺牲兖州,也要让黄百韬来增援。黄百韬临危受命,又接受孟良崮增援不力而被处罚的教训,步履如飞,作战积极。你们在48小时之内绝对不可能一口吞掉,如有延误,必招来大祸……你们以五六个纵队的主力纠缠一个黄兵团,你们附近百里,几十里乃至十几里范围里,有邱清泉、孙元良、刘汝明、张轸五个机械化兵团,他们会铺天盖地蜂拥而至,合围势如铁桶。贵军战法虽说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试想三面临敌,背对黄河,走也走不了啦。”

应该说,区寿年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此时粟裕决心已下,军委也已复电批准。当然,区寿年此时还不知道邱清泉兵团已经被阻于杞县附近,由汝南、驻马店北援之敌亦被阻于西平地區,由徐州来援的黄百韬兵团刚刚进至睢县东北地区。

粟裕等华东野战军领导面对敌情,决定主力东移,乘黄百韬兵团立足未稳之际,先歼灭该敌,再回歼敌整编第72师。7月4日,黄百韬兵团被围于睢县帝丘店地区,因其迅速收缩,不便分割,仅歼其一部。此时,敌各路援军逐渐接近,我华东、中原野战军为保持主动权,于7月6日撤出战斗。

从6月27日开始到7月6日的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也称睢杞战役)结束,在10天交战中,先歼灭区寿年兵团主力,随后又给黄百韬兵团以突然性的打击,计歼敌区寿年兵团部,整编第75师师部,整编第6师,第16师,新编第21旅,整编第25师3个团,第3快速纵队1个团,以及整编第3、10、11、70、83、72师各一部,共5.4万多人。

在这期间,中野5个纵队在平汉路东顽强阻击胡琏等兵团的同时,刘邓首长乘敌第15绥靖区陷入孤立之时,以中野第6纵队及桐柏、陕南军区的主力突然发起襄樊战役,歼敌2万余人。华野苏北兵团攻克了陇海路新安镇海州段之房街、阿湖、城头等据点,接着又攻克淮海中心区的涟水、众兴、宿迁等重镇,歼敌万余人。华野山东兵团则乘整编第85师等西援后守敌薄弱之机,一举歼敌整编第12军等约3万人,解放了兖州地区。接着,我军又歼济南援敌万余人,不仅使济南之敌困守孤城,也使我华野东西兵团胜利会合,形成整体,为下一步集中兵力进行济南战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48年7月,粟裕在睢县浑子集的豫东战役指挥所

黄百韬在战后写的《豫东战役战斗要报》中,不得不承认解放军士气高昂、实力雄厚,国民党军在中原“遂进入最严重的阶段”。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在其《中原会战经过及检讨》中惊呼,此次豫东会战,“共军表现特异”,有三敢:“敢集中主力作大规模之会战决战”“敢攻袭大据点”“对战场要点敢作顽强固守,反复争夺”。加拿大记者则评论说:“开封被攻克,象征着蒋介石不能防守中国任何部分。”

由此可见,战役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战果之辉煌,在华东、中原我军作战的历史上实属首次。

开封睢杞战役(亦称豫东战役)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场上的敌我态势,给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1948年8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和晋察冀军区炮兵旅旅长高存信时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为了使被接见的同志更清楚明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毛泽东还左手握拳,手背朝上,右手用食指沿着弧形手背越过拳头顶端,以展示出今后鼓舞人心的前景。

而此时的蒋介石,则忧心如焚地哀叹:“今后三个月如不能在长江、黄河间打开一局面,则非垮不可。”

从敌我双方各自首脑所作出的如此一致的判断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战局已经根本上发生了变化。

的确,歼敌9.4万余人的开封睢杞战役,不仅迅速改变了中原的战局,还推动了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在他的回忆录里,对开封战役作出极高评价:“这次战役,是一次包括攻坚战和运动战在内的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兵团作战,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战役之一。”也正是这些原因,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言:将自己的一部分骨灰撒在古城开封,他要与开封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共眠。遵照粟裕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撒放在开封烈士陵园无名烈士墓的花坛里。

猜你喜欢
华野粟裕纵队
第一次开飞机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为什么企鹅以一列纵队行走?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战场的艰难转折
——从“七月分兵”到沙土集战役
华野燃气海外上市圈钱“疑云”
粟裕谈黄桥战役
华野“大矿地会议”地名应为大荒地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八路军第1纵队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