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 程晓玲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2.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电影《长津湖》从叙事结构到视觉效果都遵循了美学艺术特性,普遍采用全景式、史诗性视角,在场景构图中蕴藏着大量的视觉元素,在色彩运用中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人物刻画中展示出深刻的家国情怀,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震撼,让全片具备一部战争电影应当具备的多重视觉元素。
(一)温馨和平的水乡场景。影片把伍千里(吴京饰)的家乡作为第一场景,以油画质感般的江南水乡为开头,美术风格基调设定为写实技术上的诗意化,这里没有冰天雪地,也没有炮火连天,只有秋叶斑斓,恬静美好。伍千里刚刚经历完解放战争,抱着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回乡,小船在宁静的河面中划动,渔村灯火点点,百姓安居乐业,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渔舟唱晚的诗意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结束后士兵回乡的甜美。之所以在场景设计的构图中,选择伍千里回家作为第一场景,就是将回家与为国出征相连接,把水乡宁静、祥和的视觉氛围展示出来,与他们从家乡出发奔赴到朝鲜战场形成鲜明对比,将家乡的宁静与朝鲜战争的残酷形成强烈反差,让“冲突感”深刻地印入观众心中。不管是伍千里乘坐小船离开家乡,还是他最初回到家乡的时候,秋叶斑斓且平静的河面,其实表现的就是国家的和平环境,这样的场景构图表达的就是家庭与国家不可分的情结,把中国人对美好家园的认知和追求和平的希望充分表现出来。
(二)情景交融的出征场景。新中国成立不久,美军将战火重燃至朝鲜战场,全国人民谁不想安居乐业建设家园,但志愿军战士们并没有贪恋家中的温存,而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1]志愿军在前往朝鲜的列车上,伍万里(易烊千玺饰演)内心变化十分丰富,当他遇见战友的调侃和捉弄,感到十分难堪,于是产生退缩逃跑的情绪,当车厢门打开的一刹那,旭日东升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车厢,如此壮阔的万里长城景象映入眼帘,宛如一幅长轴画卷徐徐展开。祖国的大好河山,每一帧画面都被渲染得非常唯美,波澜壮阔的即视感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个人,伍万里被这美丽巍峨的万里长城所震撼,有壮丽的山川、热烈的太阳和蜿蜒的长城为志愿军送行,这才让他真正懂得何为江山如此多娇,在保家和卫国之间达成统一,实现了人物从保家到卫国的觉悟升华。这是陈凯歌导演对画面设计的点睛之笔,在这里长城作为一个极具民族感的符号,造型蜿蜒曲折,雄浑激昂,威武雄壮,恰似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如此大好秀美的河山,饱含着志愿军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影片以长城为喻,比喻志愿军像长城一样雄伟,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捍卫了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用最坚硬的身躯保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三)硝烟弥漫的战争场景。电影题材,其战争场面的构建尤为重要,需要透过视觉效果烘托出战争的残酷、军人求胜的精神,展现的是军队的意志力。电影《长津湖》中战争场景主要是白雪覆地,影片采用手持镜头对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场进行拍摄,每一个镜头通过剪辑的快速处理,丰富的镜头运动和构图技巧,坦克对垒、炮弹碰擦等特效画面重叠渲染志愿军肉搏战的惊险、一次次在枪林弹雨中命悬一线,让观众拥有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将残酷的战争血腥和寒冷的冰天雪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红色的鲜血与白色的雪地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血和火光融为一体,染红了半边天,展示了战争的血腥残暴,造就了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寒风萧瑟,冰霜刺骨”的冰冷,每一刻的呼吸都带来一种紧张感以及强烈的压迫性。[2]
(一)色调冷与暖的对比。不同于其他战争题材电影所使用的冷色调,电影《长津湖》前半段画面大部分以暖色调为主,伍千里在建国后从军营回家,整体画面渲染的十分美好与理想,但是这个温暖色调很快就发生改变。1950年,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进入朝鲜,轰炸机越过了三八线,炸到了鸭绿江,把战火烧到了我国边境,此时所有关于前线的镜头全部变为冷色调。当志愿军战士进入朝鲜后,主色调变为沙土的颜色,这种土黄色给观众感觉寒冷和艰苦,广袤无垠的黄色荒原,直接袒露出来的贫瘠土地,从色调上预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意在描绘志愿军所处的恶劣环境。此次此刻湛蓝的天空也因此褪去了色彩,在惨烈的战斗状态下,天空中变成为灰色带青,整体笼罩在压抑的色彩之中,让观众感受到朝鲜战争的残酷。但所有中国领导人决策的镜头依然是暖色调,通过色调的转换来实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对比,暖色调象征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再饱受战乱的希望与期待,冷色调则表现出中国志愿军在面对不得不打的战争面前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二)饱和度高和低的对比。《长津湖》整个影片没有过多运用特别艳丽的色彩,整体色调较为平缓,构成了整体低饱和度的色调体系。这种体系下,红色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成为低饱和度场景中的一抹亮色。影片中红色的围巾出现过三次,当伍万里准备登上火车奔赴前线时,一名女卫生员抛给他一条红色围巾,寓意着中国民众与志愿军的情感连接。中途军队休整时,遭遇美军飞机的持续轰炸,伍万里在慌忙中抢物资时,也不忘带上这条红色围巾,虽然这条围巾最后还是丢了,但是在苍茫的雪地里,这条围巾在整体色彩中格外亮丽,白色中的那一抹鲜红便是志愿军火热的希望所在,这不仅代表着伍万里的成长,而且还代表着中国红,是一种红色精神的延续。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尤其是战争胜利后,红旗在志愿军头顶挥舞显得格外鲜艳,这是胜利的标志,是影片中最亮丽的色彩,代表志愿军热血沸腾的气势,映射出伟大的英雄用鲜血染红了战旗。
(三)灯光明与暗的对比。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上,影片采用志愿军、美军双叙事视角对比,采用灯光明暗等视觉元素进行烘托。美军过感恩节视角采用的光线比较明亮,灯火通明的美军军营,在愉快欢乐的音乐环境中享受着感恩节大餐,餐桌上的食物琳琅满目,他们拥有良好的武器装备,有着充足的物资保障,吃着火鸡、火腿、面包,穿着厚厚的御寒服。而志愿军视角采用的光线比较昏暗,志愿军战士顶着零下30—40度的严寒,连续数日埋伏在冰天雪地里,在寒冬中以冻土豆裹腹,连棉大衣都无法保证,他们身上被冰雪覆盖,忍受着天寒地冻,睫毛上挂着厚厚的冰霜,眼神却坚定地盯着远处的敌军阵营。对志愿军遭遇的严苛自然条件的刻画,光线色彩对比一目了然,供给条件的失衡和战斗状态的反差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展现了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面临极其困难条件的惨烈与悲壮。在这样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在敌我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美军,誓死作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让人无比动容,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烈赞歌。
(一)影片中志愿军的刻画让人动情。影片以钢七连第七穿插连为视角,在伍千里、伍万里、雷睢生、梅生、平河等个体人物形象塑造细节上十分生动,这些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形象饱满,一个又一个人物形象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影片刻画了有勇有谋、作风硬朗的连长伍千里(吴京饰),深明大义、爱妻护女的指导员梅生(朱亚文饰),风趣幽默、有情有义的炮兵排排长雷睢生(胡军饰),沉着冷静、少言寡语的狙击手平河(韩东君饰)等等。尤其是由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是一个质朴、倔强、顽劣、稚气未脱的孩子,从害怕到无畏,从胆怯到勇敢,从青涩新兵到勇猛作战的战兵,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张力。剧组在伍万里人物设计上还增添了冻伤、烧伤,在嘴角特别设计了因营养不良、干燥上火而引起的溃烂,彰显出“新兵”在战争中的蜕变,观众能看到一个野孩子从军后精气神的变化,体现出角色在战前战后的艺术气质。
(二)影片中冰雕连的还原十分真实感人。为了达到真实战场上的冻伤状态,剧组请来专业法医做顾问,研究设计“冰雕连”的人物状态,最终重现“冰雕连”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壮烈画面。整连的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阵地上,衣服始终冻着一层冰,头发、睫毛结上了厚厚的冰碴,他们脊骨挺拔,眼神锋利,手握钢枪、手榴弹,怒目注视美军撤退的路线,始终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俨然一座座晶莹的“冰雕”耸立在阵地上。影片用向前推移的镜头,向观众展示在铺天盖地的白雪之中,志愿军用血肉之躯铸成的一道钢铁长城,用铮铮铁骨照亮了祖国万里山河。美国师长史密斯在败退途中看到这样的场景,也被志愿军的英姿所震撼,不禁行军礼致敬。电影从美军视角对志愿军生命的写照,呼应了雷睢生教导伍万里“要赢得敌人尊重”的战斗信念,此处虽然属于艺术效果,但这个情节的设定,体现出了美军被志愿军坚定的意志精神而深深感动,志愿军整体形象塑造也必将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另外,影片还特别刻画了“特级英雄”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同归于尽的英姿,展示出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三)影片中领导人的展现令人钦佩。近年来,政治人物形象的塑造越来越受到影视界重视,国家领导人作为一个国家的标杆,其形象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国际传播效果。影片《长津湖》中演员们通过艺术创作,不同程度地展现了国家领导人的魅力与情怀,刻画了毛泽东、彭德怀、宋时轮等领导人的经典形象,如在中南海场景中大家整体衣着风格朴素,衣服色彩单调,针对出征朝鲜进行讨论,而美国军队的军服等级非常明显,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展现出中美双方战争背后领导人的群像。毛泽东主席(唐国强饰)在作出充分估计后,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彰显出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的必要性,体现出国家领导人在国家危难之际的艰难选择,将伟人的风范和细腻的内心做了完美的诠释。电影中还特意刻画了毛泽东在面对儿子毛岸英(黄轩饰)想奔赴朝鲜抗美援朝时的形象,毛岸英主动请缨做抗美援朝的第一个兵,毛泽东在雪夜中独自徘徊,表现出对儿子的担忧,但是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义无反顾地将毛岸英送上了朝鲜战场,体现了保大家舍小家的家国情怀,将国家领导人和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实现了历史真实人物与艺术塑造形象近乎完美的结合。
毫无疑问,《长津湖》电影作为我国三位著名导演的呕心之作,五年多的剧本打磨,两年多的细致筹备,超过七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演,投资规模、制作体量、拍摄时长、参演人员数量都创下了我国影史之最,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影片叙事结构与历史逻辑、艺术特性与视觉效果达成高度统一,透过镜头带领观众穿越到7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建构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战争场景,以其震撼的视觉冲击,强烈的情感交融,鲜明的人物刻画,不仅渲染了长津湖战争的残酷,而且还集中塑造了伟大的志愿军的群体形象,铸就和展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实现了多种感官、多重叠加、多层次化等视觉传达。当然,电影《长津湖》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视觉特效的宏大场景占据了影片主线,导致整体叙事方式存在瑕疵,缺乏独特的叙事风格,音乐语言在该片中的展示并不完美,使得影片距离民族的精神元气和艺术底气始终“差一小步”。但瑕不掩瑜,毋庸置疑,《长津湖》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我们期望越来越多的国产战争电影能够脱颖而出,不断探索更具深度的战争观念表达,展示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和不朽荣耀,打造出更具国内乃至世界影响力的精品之作。